目前分類:用經濟看世界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何時磨利鋸子

 

 

某人很吃力地在鋸一堆木頭,因舊的尚未鋸完,新的又送來,致愈堆愈多, 不得已只有再三延長工作時間。
 
有人好心提醒他:「因為鋸子鈍了,所以效率甚差,只要將鋸子磨利,即可改進日益惡化的情況。」
 
該人頭也不回答:「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那有時間磨鋸子?!」
 
好心者仍不死心,問道:「那你何時有空磨利鋸子?」
 
該人有氣無力應道:「等我鋸完這堆木頭再說。」
 
看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在企業內類似情況比比皆是:某企業總經理慨嘆現有幹部多不勝任,必須加強教育訓練,乃責成人事單位籌辦。
 
人事單位如火如荼地趕出了課目、講師、時程送核。
 
結果總經理批示:目前旺季趕貨,為免影響產銷,宜延至淡季再辦。
 
到了淡季,人事單位又原案送呈。孰料,總經理只批示:緩議。並末說明理由。
 
人事單位由高階主管囗中隱約得知原意竟是:生意不好,獲利衰退,那有閒錢辦訓練?
 
原來,許多企業對教育訓練的重視,不過是心血來潮的囗號罷了,又如何能怨人才不濟與不繼呢?
 
某工廠一直延誤交貨,但訂單不但末超過產能,每月實際產量不過產能的 60%多,令老闆十分不滿。而廠長一貫的理由為「機器故障率太高」。
 
老闆終於按捺不住,責問廠長:「為何不徹底檢修機器,降低故障率?」
 
廠長一副無奈狀,攤手道:「趕貨都來不及了,連假日都在加班,那能停機檢修?」
 
老闆質疑道:「不是可利用夜間下班時閒檢修嗎?」
 
廠長委屈道:「白天連加班已累了一天」
 
老實說,就算白天班斷然停機檢修也值得。
 
癥結在有沒有心根本解決交期延誤的問題;否則,所有解釋都是自欺欺人的藉囗。
 
不少人為了進修,買了不少好書,也希望能靜下來詳細批讀,故置於書櫃,並下定決心:「有空時,要好好讀一些書。」
 
於是,書愈買愈多,時間卻愈來愈少,永遠抽不出空讀書。
 

有什麼事比先磨利鋸子更重要呢?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隻猴子做同樣的工作卻給不同報酬的實驗
薪資為什麼要保密 就是怕你暴動啊......

http://youtu.be/ZIGQ4R7CgQo



以下網友留言:


你忘記古代中國 那種一群知識分子為了科舉 十年寒窗 的社會風氣了嗎?


這種社會風氣真的不可取


公務員穩定 不會隨著資本主義社會起伏 這就是一種共產主義的行為


最終就會導致 利出一孔的社會風氣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去擠那百分之一的工作崗位


新一代的人便不把腦力用在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 建立新企業 發展新技術 而是偏偏都跑去考公職了

 

因為這群年輕人知道 資本主義社會風險太高 資本主義下的社會沒有政府的保護傘 所以不值得投資

 

政府不斷補助舊財團 不斷降低勞工薪資 這些企業等於也被政府的保護傘支撐住了

 

本來該被市場淘汰的企業沒有垮掉 繼續走廉價競爭路線死撐

 

新一代的人沒有創造新企業的空間 或著沒有發展空間

 

政府在這樣子繼續偏談下去 我們就會像北韓蘇聯這些社會主義國家一樣落後







以往景氣好 父母都會要求別做公務員 現在 時光倒流 都爭先搶後徵取

 

但 用高薪 留住人才 這我不反對 但必須要有 淘汰制度 太多的公務人員

 

用良心說 真的有用心去工作嗎 是對這一份工作 還是主官交代的那一份?

 

有用心的公務員 但比例?!





蟲: 不過新加坡就不一樣, 因為他們公務人員有淘汰機制和獎勵機制, 整個體質完全不一樣.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disp.cc/b/337-6dil

作者 EqualMan (一鍋麵)
標題 Re: [問卦] 賺外匯才是能繁榮台灣的八掛
時間 Sun Jul 28 07:44:21 2013

※ 引述《ellesses0318 (三宅一身)》之銘言:
: 大家都知道以前台灣很有錢的時候主要是賺外匯。台灣本身市場太小就跟世界上一些小國都是靠賺外匯才能讓國家繁榮,像瑞典、芬蘭等。
: 所以優秀的人才應該去國外撈錢回來繁榮台灣那怕賺的是人民幣,但是現在有一股人馬整天抵制中國不要賺人民幣,這根本是往死巷鑽,難怪現在台灣不比從前一堆窮光蛋出現。有不愛賺外匯的台灣魯蛇八卦嗎?

此言差矣,一樣是賺外匯,但台灣前期和後期所賺的外匯,
其背後的經濟結構已經大不相同了…
用一個白話的經濟寓言解釋一下,盡量把文章縮短了…

要知道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怎麼來的,首先要先了解因產業分工所引發的貿易。

每個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背後,都藏著一條產業鏈。
假設全球的製造業只生產一項工業製品,那就是樂高積木車。把積木車給拆解後,有四個
主要部分:

1. 輪子
2. 積木
3. 馬達動力模組
4. 遙控模組=主體+發射端+接收端

各有各的生產者,這些廠商就形成了產業鏈。其中,製造輪子和積木,以及最後的組裝都
是低階技術,遙控模組中的發射端和接收端是中階技術,遙控模組(不含發射與接收端)
和馬達模組都是高階技術。

一開始,台灣和韓國是出口積木車完成品的國家,但是台灣和韓國沒有輪子和積木的原料
,但中國有這些原料。另外,台灣完全不會做馬達模組,對於遙控模組,台灣只會做訊號
的接收端和發射端,其他的技術則不會。

因此全球產業的分工如下:

中國:出口輪子和積木的原料到台韓,進口積木車
日本:出口馬達模組給台灣,進口積木車
美國:出口不含接收端和發射端的遙控模組半成品到台灣,進口積木車
台灣和韓國:向中、日、美進口上述原料、半成品,自行製造接收端和發射端,組裝後出
口給其他國家。

意外的是,沒有原料的台韓竟比有原料的中國早一步工業化取得低階製造技術。

工業化慢了一步的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中國廉價的人力吸引了台灣的積木車組裝廠前去
設廠,另一方面,由於語言不通,韓商前去中國設廠的意願較低。台灣組裝廠外移之後,
原本的工人們就失業了,他們只好轉往服務業和其他廠商求職,突然多了很多人搶職缺,
這讓台灣的薪資開始下降。

台灣的輪子和積木製造商發現中國已經有原料和人力了,製造輪子和積木的技術也不難,
整個產線搬過去還能省更多,所以也紛紛搬過去了。如今台灣只剩製造遙控器的接受與發
射端並出口到中國讓他們完成最後組裝了。

韓商因為未能大量外移中國,低階製造的部分受到極大的競爭壓力,還爆發金融風暴,國
家一度破產。低階製造的部分已經倒光,韓商只能專注中階製造,專攻遙控器的發射端和
接受端的廠商家數變多,反觀在台的中階製造商數目,還維持原本的數目,競爭壓力較輕


中國已掌握了低階製造技術,龐大的貿易順差是靠數量取勝的,其實低階製造的毛利是很
低的,也就是說質還不足。中國於是透過勞動條件的要求、工資的提昇,加重稅負的方式
逼使台商遷廠至內陸,試圖吸引擁有中高階技術的廠商進駐。

正如台灣學習掌握中階製造的技術,中國本地的廠商也具有此種自我學習的能力,若中國
追上台灣的技術,台灣就要和中國本地的中階製造商競爭,若技術被反超,則他們甚至就
不需要從台灣進口遙控器發送端、接受端了。中階製造是台灣製造業的最後命脈,能否保
命,取決於與中國中階製造商的技術差距。

反觀韓國除了中階技術領先台灣外,也已經具有打入高階製造的實力。

從上述的例子裡,可以發現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的來源有二種:

前期:從中國進口原料,出口完整的樂高積木車至中國
後期:從中國進口原料,出口遙控器的發射接收端至中國

前期整個產業鏈除了原料和高階零件外,都在台灣製造,掌握了產業鏈低階到中階的製造
,卡到良好的位置,創造了充分的就業機會,經濟欣欣向榮。

後期整個產業鏈除遙控器的發射接受端以外,台商全部移到中國去了,除了台商在中國設
廠賺取的利潤外,原本在台勞工的工作機會移轉到中國去了,於是中國的職缺愈來愈多,
事求人的情況下,中國工資上升。反觀台灣薪資不斷倒退。

而出口的餅,從來都沒變大,只是從中國賺的部分變多,從世界賺的部分變少,反而增加
了貿易結構過於集中的風險。

韓國也面臨了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但是韓勞和韓商皆是受害者,是命運共同體,
韓商要求政府給予暫時補貼苟延殘喘,並趁機努力轉型至中階製造,在共同危機意識和激
烈競爭下,原有的低階升級至中階,造成原有的中階製造商的生存壓力,如此一來又逼出
了幾家升至高階技術的廠商。

反觀台灣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中,台勞是受害者,台商卻是受益者,不旦沒有採取
產業升級的策略,反倒是向政府遊說解除投資限制,大量外移至中國,然後用舊有的技術
、更低的工資另起爐灶。這就是台灣輸韓國的關鍵。

如果您知道,我們目前賺的人民幣,是用失業率增加、薪資水準降低、出口結構集
中化、減少廠商技術升級誘因、所得分配日益不均作為代價所換來的,你就不會發出以下
疑問:「為什麼馬總統拿出數字說我們對中國持續貿易順差,從中國賺了很多錢,而我卻
只覺得我愈來愈窮?」


比較詳細的原版可參考:
http://centre-left-economics.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html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代人 別再拿舊思維扯下一代後腿了

 

來源:Little Po@flickr. CC BY-NC-SA 2.0

幾週前我受邀參加一個商業聚會,會中有許多成功企業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他們是未來家族企業的接班人。那天的討論集中在什麼是許多台灣大企業面對的關鍵挑戰,如何最好地運用策略來度過家族企業中複雜情況,以及跨世代的溝通。


大約一個小時的討論後,話題轉向為什麼台灣社會,尤其是產業界在過去10年中卡住了。


一位年輕男士站了起來,分享了他的想法。他大約是我這樣的年紀,之前在美國念書、工作,現在在一間台灣傳統產業公司,雖然已經是上市公司了,但基本上掌控權還是握在他的家族中。那家公司是由他爺爺所建立。


「我舉個最常在我跟父親或是他們那代的資深主管討論中出現的例子。我們為體育用品公司生產布料、透氣布料、輕量布料。我們從布料開始,然後終於進入 成品生產,最後現在則是替許多國際運動品牌或零售廠商做OEM(原廠委託製造商)或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我們公司的故事在很多方面來說就是台灣和許 多東南亞國家的故事,他們從提供便宜的材料和人工開始,最後變成替西方品牌做外包工廠,並在幾代之後慢慢變得比較富裕。」

 

他頓了頓。

 

「而現在我們全都卡住了。在過去的15年中,所有的工廠都移往中國或是東南亞,那些地方成本更低、規模更大。許多台灣傳統產業撐不過去是因為長期來 說他們完全無法競爭;那邊一直有更便宜的勞工和更大的市場。我父親那代的人都知道這點。下一步很自然是往供應鏈的上游移動或是多角化經營。我們不再在成本 上競爭,最終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他們也都同意這一點。我現在負責要打造公司第一個品牌。就在上個月,我提出要做網路行銷的預算。資深主管拒絕了。」

 

為什麼?

 

「因 為他們看不見。如果我要求新台幣500萬元的預算來做網路和社群媒體行銷,他們完全不能理解這筆錢花去哪裡。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新的運動品牌, 那我們自然會瞄準要購買運動裝備市場、年齡介在12到30歲的人。那我們就需要買Facebook或Google的行銷廣告。但對於上一代,很多人甚至從 來沒有用過 Facebook,也不懂什麼是社群媒體,你如何解釋要花這500萬?90%的時間,結論是什麼?他們寧願花這500萬元去買更多棉花或是投資在工廠上, 然後讓工廠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工廠、省成本、買更多材料,這些是他們能夠看到、摸到的,所以他們能夠想像。上一代運用這些傳統的製造思維獲得非常大的 成功,所以很難要他們去想像其他的方法。因此即便公司過去10年都在喊著我們要有自己的品牌,但我們卻仍持續專注在成本上競爭......。」


他停了一下,沒有說完他的話,房間中有許多類似的年輕人,也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家族企業,許多都點頭,了解他針對台灣、無數台灣中小企業以及他們未來想要表達的意思。


我描述那天下午的對話,是因為許多方面來說,這象徵了許多台灣現在社會和經濟爭論的情況。當我們打開電視或上網時,什麼是最常見的負面頭條新聞?


經濟停滯,起薪倒退,全球競爭力下降,無法在國際級創新方面競爭,員工和資深主管之間不信任、老人和年輕世代之間不信任。


為什麼?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或許在許多方面來說,答案是:「我們自己。」


就用這個年輕人的情況為例子,他的家族企業擴張的方式就像許多台灣其他企業使用的競爭優勢:


良好的營運管理,通過努力工作和高效率生產打造高品質的產品。

但單單在那上面競爭,用源自於60年前的管理經驗來競爭已經不夠了,有天終會走進死胡同。 最有可能的結果是:


公司裡每個人知道該改變,但是因為舊的公司包袱和文化,越接近要改變的時候,公司就會越害怕,因為就像對一個完全沒上網的世代解釋打造一個新品牌的 細節,以及在臉書上行銷一樣,這些改變對於公司過去熟知的情況距離太遙遠。辯論本身只會曠日費時,而其他競爭對手則加速往前。遇到挫折、公司內不同團體開 始互相指責對方讓公司停滯,最後演變成外面的收購者進來買下公司。


15年前,百視達(Blockbuster)在全台各地到處都是。現在,它們全部不見了,因為它們在和網路影音分享競爭上面反應速度不夠快而失敗。現在回頭看,如果持續削減DVD的零售價格,並讓店面更便宜,百視達現在真的就還能夠活著嗎?


許多方面來說,這就像是現在台灣的鏡子一樣,有過時的企業思維,以及不斷改變的政府政策。而因為台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我們很少有機會接受外界的刺激,來迫使我們有新的點子和改變。


我們必須擁抱風險,我們必須擁抱改變,我們必須擁抱多角化。


否則,僅是把自己藏在角落,希望我們會是幸運的1%、不會在全球化競爭中被屠宰,那是很不實際的,就像這間公司一樣,認為持續在更有效率的工廠上競爭,就能夠讓他們從永遠不被消滅。


這就是一個狗追尾巴的情況:每個人都在抱怨現在的政治情況,以及台灣企業管理是錯的,但是當新的選擇或是激進新的點子提出來的時候,最常見的意見總是:


不要想太多,做好你的工作,遵循著規則,尤其是像在這樣糟糕的經濟情況下。

 

其實,在現在這樣經濟不好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歡迎更多的風險,更多的創業家精神,更多的冒險,尤其是在企業上,因為失敗的機會成本較低。

 

還有時間。但我們不能夠繼續這麼優柔寡斷和規避風險,不能夠在表面上宣稱擁抱改變,嘴巴上說了解每個世代想去追尋不同的路、不同答案以解決挑戰日益增加的情況,但最終卻強迫他們選擇和上個時代一樣的決定,追求相同安全的生涯選擇,並期待社會會奇蹟般變好。

 

在企業和政治管理上有句話這樣說:做錯誤的決策然後快速改正,總比花了很多時間卻完全不做任何決定來得好。

 

我們需要迅速採取行動,否則這些情境中最常出現的結果是:

 

被收購或破產。

 

就像百視達一樣。

 

作者簡介_Joey

出 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 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準備在台北開始創業。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落難貴族SONY的逆襲

放大照片

文/ 顏雅娟

曾經叱吒風雲的索尼集團,失去了往日榮光,不僅被蘋果、三星遠遠拋在後面,集團更連續四年虧損,第一品牌蒙塵。 社長平井一夫啟動集團再造,裁員一萬人、賣掉總部大樓,靠一支智慧型手機背水一戰。SONY,能不能重返榮耀?

有 一則寓言是這麼說的:一頭驢子背著鹽要過河,但河床太滑,滑了一跤,跌到水裡,於是背上的鹽溶化了。 驢子從水裡爬起來,感到身上輕鬆了許多,驢子非常高興。 後來有一回,驢子背的是棉花,以為再跌到水裡,可以像上次一樣輕鬆;於是當牠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跌在水裡。可是棉花吸了水,驢子非但無法站起來,而且 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 這頭驢子盲目仿照先前過河的經驗,沒想到外在條件已經不一樣了。用同樣的方式過河,先前的成功經驗反而害了自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和條件,個人或企業必須適時調整;否則,一味沿用之前成功的作法,非但不能達成目的,還會招致更大的失敗。

超過六十年的老字號日本企業──索尼(SONY)集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索尼沉浸在過往的光榮中,以致面臨產業環境劇變時,無法順利度過,差點像上 述的驢子一樣滅頂。 試著回想,不過十年前的光景,當我們要為家裡添購電視機時,心中的第一品牌必是索尼,「因為它的色彩最漂亮,品質最好!」曾幾何時,當液晶電視崛起,索尼 並未與時俱進,逐漸被其他品牌取代;曾幾何時,五星級飯店的液晶電視悄悄從日系品牌換成韓系的三星、樂金。 從前,人人隨手一台隨身聽,但曾幾何時,已悄悄被智慧型手機取代了;而五歲小孩夢想的生日禮物,早已從掌上型遊戲機PSP變成iPad;書桌上放的筆記型 電腦,吸引目光的不再是索尼的「VAIO」,而是缺了一口的蘋果標誌。 不知不覺中,曾經引領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潮流的索尼,漸漸從你我家中客廳、書房、臥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蘋果、三星、樂金。 曾經輝煌的索尼帝國,竟成了連年虧損、落在泥淖中的落難貴族。○八到一一年,索尼累計虧損八五六○億日圓(約新台幣二五七八億元),這些金額可以建二十一 座東京的晴空塔,或將近五座台北一○一大樓。 不僅逼得掌管索尼研發部門的近藤哲二郎出走;甚至,大批技術人員遭三星、樂金等競爭對手挖走,在在重擊索尼,也重擊日本人的信心。

大家都想問,索尼到底怎麼了?

衰敗肇因一: 受金融海嘯、日圓升值重創 被對手超越


索尼一路走來起伏不斷,近四年的連續虧損,不免讓人聯想起○三年攪亂全球金融秩序的「索尼衝擊」。當年四月底,索尼揭露上一年度財報後,營運成果跌破眾人 眼鏡;光二○○二年會計年度第四季(即○三年一月到三月)就虧損了十億美元,讓索尼股價兩天內跌掉二五%,市值也同時蒸發了四千億日圓;連帶拖累日股,跌 到二十年來的最低點七千六百點。

當時的索尼除了電影和遊戲兩個部門仍維持獲利外,其餘電子產品皆面臨同業競爭壓力而表現不振。「搞什麼!」「索尼不行了!」當時索尼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抨 擊,但在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於○五年接下會長後,把心力聚焦在電子、遊戲、娛樂產業,用裁員等一連串大規模的改革政策,讓索尼逐步擺脫困境;甚至在○七年會計年 度,創下索尼史上最高營業額和淨利紀錄,金額分別為八兆八七一四億日圓和三六九四億日圓。

但是美好榮景卻不長久,索尼害怕的往事再度上演。 就在索尼衝向巔峰的隔年,在○八年金融海嘯以及日圓升值的雙重衝下,索尼獲利嚴重衰退。據索尼內部員工透露:「那時候的索尼『外強中乾』,官僚化的組織作 風、各部門營運鬆散的問題一直存在!」所以一旦大環境驟變,索尼就撐不住了。

編按:本文摘自7月3日出刊之《今周刊》863期封面故事「巨人的逆襲」,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三大策略 讓智慧型手機變突圍武器」、「三大失策 索尼燒掉八千億日圓啟示錄」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63期《今周刊》。

【精彩文章推薦】
1. 用小學生數學解釋:為何台灣 GDP 成長,大學生起薪卻降低?
2. 滷肉飯多5元,保證不用毒醬油,你買單嗎?
3. 如何降低情緒干擾,以提升績效?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它好文]台灣 GDP 成長 大學生起薪卻降低!究竟是誰的責任?http://ck101.com/thread-2758918-1-1.html



不是被企業打壓,而是企業缺乏競爭力

王品戴前一天剛說完「月領3萬再跟爸媽要2萬」(參閱:戴勝益「月薪低於5萬元不要儲蓄,不夠就找爸媽要!」唐立淇批:晉惠帝嗎),台積電張接著同意「月收入若不到5萬元,千萬不要儲蓄」。父母輩的還來不及拒吃王品,才發現沒辦法為了抵制台積電連智慧型手機都不用。但說真的,核心問題其實並不在於是不是要靠爸或要不要月光,而是 — 為什麼我們薪資會這麼低?

大學畢 起薪倒退13年?

2013年06月06日的蘋果日報以斗大的標題寫著「大學畢 起薪倒退13年」。勞委會調查發現,2012年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僅26,722元,和13年前(1999年)首次調查相比減少740元。

看到這樣的標題,就可以想像媒體會以產官學勞四方互相攻訐指責為主要的報導方向。官罵產不加薪、產罵學不培育、學罵勞不努力、以及勞罵官不作為。最後以罵政府作結,反正現在政府最討人厭。應該要一起解決問題的四方人馬彷彿坐上麻將桌,不但不合作,還相互猜疑,深怕一不小心放了槍讓誰胡了牌。

供需法則

供給和需求 . . . 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這個模型適用於競爭性市場,而不適用於市場存在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情況。需求或者供給價格分別跟消費者的需求量和生產者的供給量掛鈎,形成市場兩種力量決定價格和產量的均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在直奔結論之前,讓我們先回到原點 –「大學畢業新鮮人」。這是教育部公告的大學畢業生人數:



根據統計資料,我們發現100學年度大專院校畢業生的數目,相較於88學年增加了67,683人或27.3%。如果我們涵括研究所的數據一併分析,我們發現碩博士畢業生人數同期間更增加了45,699人或250%。



以經濟學的供需理論來分析,2011年大學畢業新鮮人的供給量比12年前增加了67,683人。除非企業的需求量也有相對應的增加,否則依照供需法則,「價格」(在這裡指的是「薪資」)自然會下滑。除此之外,大幅增加的碩博士畢業生以及畢業三年內的大學生,也可能被企業視為是應屆大學畢業新鮮人的「替代品」。而更糟糕的是自91學年度起,台灣每年都有超過31萬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可以說是年年大盛產。



從總量的角度來看,內政部指出2010年底15歲以上的人口中,大學學歷以上者就占了25.1%。換句話說你在路上隨機碰到四個人,只要他們不是小屁孩,其中就有一個至少大學畢;而在2000年時,這一比率還不到10%。
再跟國外比較,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2012年,在美國25歲-29歲的人群中,只有33.5%的人持有學士學位。而2010年內政部的資料顯示,國內20~24歲年齡層人口中,高達61%具大學或研究所程度。看到這裡,幾乎可以確定台灣的大學畢業生供過於求

總而言之,這十年之間台灣的大學以上學歷者以年複合成長率9.6%的速度快速增加。就算以最狂野的想像力來估計,也知道企業同期間對「大學學歷以上應屆畢業生」的職缺「需求」不大可能等幅地猛爆成長。就雇主而言,大學生從鳳毛麟角的「奢侈品」,到現在產量大增的「正常財」,「買家」所願意付出的價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麼四十五到六十歲左右的企業主常把「現在大學生跟以前不一樣」掛在嘴邊。在這個情況下,大學畢業新鮮人的起薪下滑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就讀大學應該是年輕人的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即便是美國,年輕人中也僅有三成有大學學歷,而台灣的比例則是兩倍。台灣的勞動市場真的需要這麼多高學歷者嗎?

如果進入大學是為了追求知識真理或自我實現,那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取得大學學歷當成提高薪資的入場券,從26,722的平均起薪以及四年的機會成本來 算,這個算盤顯然是撥不響。究竟台灣需不需要那麼多大學學歷?還是說在教改過程中被弱化的技職教育應該被復興?就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來分析。

解決薪資停滯,應強迫企業加薪?

在畢業生低薪的議題上媒體同時提到:「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認為,僱主不願給勞工合理待遇,政府又未能合理提高基本工資、屢次以政策打壓工資,讓國內薪資停滯問題嚴重。

身為一個上班族誰不想加薪哪!但單純要求全體企業加薪沒有辦法解決低薪的問題。多數人認知的「薪資」是「名目薪資」(nominal wage),是指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到的貨幣數量。簡單來說月領四萬元的人名目薪資就是四萬元。然而一般民眾更應該關心的,其實是「實質薪資」(real wage)。

實質薪資= (計算期之名目薪資/計算期消費者物價指數)x 100


中文意思是把物價因素剔除,來還原薪資的真實價值。舉個極簡的例子,假設一個上班族月領薪資20,000元,而且薪水只能跟蘋果哥買蘋果吃來過活,一顆蘋果目前要價40元,那你的實質薪資就是500個蘋果。

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學派認為,經濟當事人為避免損失和謀取最大利益,會設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對所關心的經濟變數在未來的變動狀況作出儘可能準確的估計。

也就是說如果政府準備要求企業將月領20,000的員工薪資提高一倍到40,000元。蘋果哥在 PTT 八卦板上先看到這個消息,為了謀取最大利益,會在薪資提高當天開門前,就把蘋果價格提高到每顆80元。所以很遺憾的,上班族的實質薪資還是維持500個蘋果,名目薪資的提高僅僅只造成了通貨膨脹。這就是所謂的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

直觀地希望政府強迫企業加薪,並不能解決台灣實質薪資偏低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透過另外一個面相,告訴大家企業家在這麼議題中是不是被妖魔化。

貨幣幻覺

在經濟學上,金錢幻覺(money illusion),又稱貨幣幻覺,是指人們傾向於認定貨幣的名目而非實際價值。換句話說,金錢的面額數字(名目價值)常被誤認為其購買力(實際價值)。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現代的法定貨幣並無內在價值,而其實際價值源自於購買貨品與繳稅的能力。


企業沒有強迫勞工接受低薪

企業到底應不應該對低薪環境負責?應該。但企業有沒有用低薪壓榨勞工?這就要打個大問號。

台灣的勞動市場相當自由,一般來說員工只要覺得待遇不好,隨時可以尋找更高薪的工作;而且一旦找到新工作提出離職,原雇主幾乎沒有能力強迫你留下。除此之外,也沒有聽說過企業主曾私下達成協議,形成聯合壟斷(cartel)壓低全台薪資來壟斷勞動市場。換句話說勞動市場的價格機能(price mechanism)充分運作。在這情況下,勞工所得到的薪資理論上就是合理薪資

生產者理論告訴我們,廠商為了最大化利潤,會生產在 MR(邊際收益)= MC(邊際成本)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廠商每多花一塊錢的成本,必須要有大於等於一塊錢的收益。舉例來說,王建民目前在多倫多藍鳥隊的薪資不高,因為球團 不確定他可以帶來多少勝投(這裡我們簡化為等於球團收益)。如果接下來王的表現得像個賽揚獎候選人(邊際收益 MR 增加),這次合約到期後勢必有更多球隊捧著更高薪資(邊際成本 MC 增加)來聘請這個巨投。

講得更白一點,企業主用人講求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現在台灣很多民眾仇富反商,認為企業主很陰險,只花三個人的成本來請四個員工,剩下放自己口袋而造成低薪的環境。但其實這有邏輯上謬誤。除非全台灣的企業主都達成這個低薪協議形成聯合壟斷,否則員工可以決定離開壓榨的壞老闆尋找新工作。而 小氣雇主長時間找不到員工(或只能請到生產力低下的勞工),只好調高薪資福利來取得人力資源。而且其實老闆真正喜歡的是花三個人的錢請兩個強者作四人份的 事(按:薪資提高),如此一來管理方便效率又好成本也低。這個調整程序會進行到每多花一分錢成本無法多創造一分錢收益為止(MR = MC)。

所以如果台灣勞動生產力強悍且不可替代,能為廠商帶來超高的利潤,為了競逐這個稀少性資源(台灣勞動兄弟),外國企業將爭相前來設廠,本土廠商也被迫提高薪資爭取員工,引爆人才短缺。不過很可惜上述情況並沒有發生,富比士雜誌反倒認為低薪是台灣的競爭力來源之一,顯然台灣的勞動生產力目前並沒有辦法創造更高的價值,而非企業主刻意壓低薪資。

企業對低薪環境的真正責任 — 缺乏競爭力

經濟學家將生產要素分為土地(land)、資本(capital)、勞務(labor)以及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所謂企業家精神,這是指企業家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努力創新和承擔風險的能力總和,有時簡稱為「企業家才能」或「管理才能」。比較以下兩家公司的基本營運狀況,可以了解為何我們的企業主無法提高員工薪資。



雖然這個例子極端了一點,但也說明在行動裝置供應鏈中,我們的製造業一哥的位置非常不利,上游設計者則獲得了大部分的利潤。

我們的企業家對於如何創新、如何與對手競爭、如何配置資源取得供應鏈中有利位置,以及如何經營品牌等「企業家精神」核心能力的掌握度,普遍不佳,進而深遠 的影響到整體企業成長與獲利。成長緩慢將使企業無法聘用更多員工,而獲利微小則無法以更高的薪資條件留住人才,長期下來造成低薪的死亡漩渦。

也許是台灣公司多為家族企業,對專業經理人制度的不信任;也可能是老企業主不願交棒,許多六、七十歲的董事長都還在一線奮戰。反觀 S&P 500 企業 CEO 平均年齡53歲。70歲的經營者在精力、觀念、創新與新知識的應用上要勝過53歲的競爭對手,確實是相當不容易,也就像前阿里巴巴CEO馬雲說的:「我說 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經營者如何運用手中的資源與管理上的智慧,帶領員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並進而提高其薪資條件,也是台灣擺脫低薪環境的一大課題

長達十年的低薪環境,理論上台灣應陷入惡性通貨緊縮與經濟成長倒退。但這兩者都沒有發生,反而房價一路飆漲。若說低薪造成台灣貧窮,顯然滿街的名車與名牌包並不支持這個說法。這幾個相互背離的現象,其實是因為經濟成長分配不均的結果。

不患寡,患不均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 PPP)

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準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我們能夠在經濟學上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人到底富不富有?大哉問。經濟學問題永遠有個標準答案,就是「看狀況」("It depends”)。富不富有端看從哪個面相探討。我還是從大方向切入。下圖是過去2000年以來台灣幾個主要競爭對手國家「名目人均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較圖。



上圖中澳洲跟新加坡看起來超強的,13年來名目人均GDP大幅提高。表現最差的是日本跟台灣。日本13年來幾乎沒有任何成長,而台灣則是被韓國超過成為墊底的國家。

與薪資問題一樣,人均 GDP 也存在著「名目」與「實質」的問題。在處理國內所得統計資料的時候,經濟學家會透過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手法來消除各國不同物價匯價水準差異所造成的數據失真。白話文就是透過 PPP 讓大家回到同一個起跑點去算出實質人均GDP。而且有意思的地方來了;經調整購買力平價後的人均GDP,台灣的排名大幅的改善。



新加坡真的超級強,在 GDP 大幅上升的同時還能維持物價穩定,使得 PPP 後人均 GDP 衝到第一名。

澳洲顯然物價增速追過了 GDP 成長,排名落到了第三。相同的韓國雖然名目人均 GDP 增加不少且超越台灣,但同期間物價也是大幅上揚,造成韓國調整 PPP 後的人均 GDP 反而敬陪末座。

台灣雖然名目人均 GDP 表現不佳,但由於通膨相對緩慢而使得購買力平價後的人均 GDP 大幅上揚。所以我們也別太過羨慕或想效法江南 style,事實上新加坡的表現更值得我們學習。

接著我們再挖深一點來看到底台灣的財富哪去了?2012年台灣名目人均 GDP 有20,328美金(約60萬台幣),PPP 後的實質人均 GDP 接近40,000美金(約120萬台幣!)。那為什麼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今年2013年第一季上班族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6,683元,倒退回十四年前 水準;實質平均薪資則為53,689元,也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呢?

我們用收入所得法(income approach)計算 GDP,會發現 GDP 由五部分構成:

GDP = 薪資(wage)+ 租金(rent) + 利息 (interest)+ 企業獲利(profit)+ 稅(tax)


靠!小學生的數學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GDP 在這十幾年間有所成長,但薪資卻倒退了,利息這十年間不用說也大幅下滑(十年前的利率可是相當高)。剩下的三個要素中,稅基本上與另外四項呈現正相關。因 此,我們可以推論說租金與企業獲利造就,或者更準確的說,掠奪了這十幾年來的 GDP 成長!而能夠產生租金與企業獲利的,無非就是資本家與企業家。

談到這裡,我們對「大學畢 起薪倒退13年」與「首季實質薪資 倒退至16年前」這兩個事件有了初步的結論:

1.量產高學歷畢業生對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供給,但需求並無相對應的成長,供需失衡造成此一族群起薪下滑。

2.政策性要求企業加薪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推升通膨。

3.企業並未壓榨勞工強迫低薪,而是無能為股東與員工創造更高的價值。

4.國內總所得(GDP)過度集中於資本家與企業家,未分配到一般受薪階級,造成薪資退滯無法分享經濟成長果實。


所以,台灣薪資滯退的問題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由複雜的情勢所致。但我們也不用太過悲觀與短視,一個國家經濟與人民福利進步本來就不像高鐵一樣直線到終點,而是經過一連串試誤與權衡的羊腸小徑。希望產官學勞四方能夠正視問題,提出長期的解決方案,讓目前的低薪環境成為黎明前的最後黑暗。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包才是王道?美國工程師將自己的工作外包給中國公司,還因此成為最佳員工

http://www.inside.com.tw/2013/01/16/developer_oursources_job_china

Editor_Hank 一月 16, 2013


照片來源:racheocity

美國一家公司的工程師被發現用自己五分之一的薪水作為代價,將工作外包給中國瀋陽的承包商,然後自己整天在公司上網玩耍,還因此成為最佳員工!

由於這家公司為了讓員工在家也能工作,採用電信商 Verizon 提供的專屬虛擬網路(VPN)服務,結果 Verizon 從記錄檔發現主系統一直出現一系列來自中國瀋陽的登入記錄,用的竟然是該公司最頂尖工程師的帳號「Bob」。

公司原本還以為是受到零時攻擊或者系統被植入木馬程式,但種種跡象都顯示與前述的情形無關。於是 Verizon 在經過該公司同意後,深入研究 Bob 公司電腦的使用記錄,發現原來他從中國雇用了一間軟體顧問公司來負責自己的工作,Bob 再用 FedEx 將授權快遞過去,讓對方可以登入公司的系統進行工作。

Bob 在公司領六位數美金的薪水,他用其中五分之一付給承包商,然後將自己的時間花在別的地方。Verizon 的分析員還在 Bob 的工作站發現一大堆中國承包商開給 Bob 的 PDF 發票。

那 Bob 本人在做什麼呢?

9:00am: 抵達公司,花幾個小時逛 Reddit、看貓的影片。

11:30am:吃午餐。

1:00pm:逛網拍(eBay)。

2:00pm:逛 Facebook 或 LinkedIn。

4:30pm:寫 E-mail 向主管匯報工作進度。

5:00pm:回家。

Bob 這招運作得非常好,根據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紀錄表示,他是公司最頂尖的程式設計師,而且是 C、C++、Perl、Java、Ruby、PHP 和 Python 等各種語言的專家。調查還發現,積極進取的 Bob 還從其他公司承攬了許多工作,然後通通外包出去。

這件事看似好笑,但其實是美國電信商 Verizon 在自家部落格的資安宣導案例1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經濟學╱22K魔咒…「天花板」效應

作者: 本報記者 姜兆宇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2月11日 上午4:19

大學生求職,雇主常常一開口就是22K(2萬2千元),這個數字成了難以突破的職場「魔咒」,經濟學稱這種隱形障礙或管制為「天花板效果」(ceiling effect)。

生活中,有多少看不見的天花板?

經濟學中最有名的「天花板」,要回溯到二次大戰時期的美國,1946年,先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與史蒂格勒(George Stigler)發表了一篇小文章「屋頂還是天花板」(Roofs or Ceilings),抨擊美國政府為了穩定戰時物價,管制租金上限(天花板),只會適得其反,讓住房短缺問題更加嚴重。

事後證明,租金上限讓當時的美國人只能住在又舊又小的房子;由於缺乏租金漲價誘因,房東不願整修房子,也沒有人願意蓋新屋,隨著人口成長愈來愈多,舊房子根本不足以居住,租金管制最後也是宣告失敗。

六十多年後,國內職場也出現了「天花板」效應,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衝擊國內景氣,為了協助大學生就業、降低失業率,教育部在2009年推出大專畢業生到企業職場實習(就是俗稱的「22K方案」),補助3萬4千個畢業生勞健保費用,以及月薪2萬2千元,為期一年。

這項政策出爐時,確實「創造」出不少工作機會,但是隨著補助結束後,許多因政策受惠者立即失業,政府花費超過290億元補貼薪資,「效期」僅一年,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可是「22K」卻因此成為大學畢業生薪資「天花板」,直到今天仍然難以突破。

相較之下,商人就聰明多了;百貨公司周年慶,頻頻祭出「滿千送百」、「買二送一」或「第二件打X折」等促銷活動,這類「滿額送」方案經常「不封頂」無上限,而且「買愈多,送愈多」、「買愈多,省愈多」。

消費者受到贈品吸引,或為了獲得較低的折扣,不知不覺就會多買一點、多刷一些,百貨公司就是抓準了消費者心理,以「滿額送」激發購買欲,算到底,還是賺。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二十七日電】
   
2012.11.28 03:43 am
 

全球暖化,可能會是新加坡的另一個「轉機」,新加坡打算爭取成為第一個成為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觀察員的近赤道國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在他臉書上表示,氣候暖化造成北極融冰後,過去必須繞道航行的歐洲船運業,如今可以縮短廿天航程後抵達日本。這個現象對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城市之一的新加坡,「短期內還看不出影響,但長遠來說就不知道了」。

依據新加坡港務機構(MPA)資料,任何時間新加坡港內都有大約一千艘各式船隻;平均每兩到三分鐘,就有一艘船進港或出港。

新加坡也和全球一百廿個國家的六百個港口互有聯繫。新加坡不產一滴原油,但卻是全球最大的加油港之一,二○一○年的資料顯示,四千三百萬噸油料在此地提煉後載走,相當於一萬七千座奧運游泳池的容量。


圖/聯合報提供

如果港口營運是新加坡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歐洲船隻取道北極走更省錢的路線,長遠來看,對新加坡的影響不言可喻。

李顯龍指出,儘管新加坡幾乎就是位於赤道上的國家,仍將爭取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這個提議本月稍早曾由副總理張志賢提出,李顯龍昨天正式定調。

「北極理事會」目前由加拿大等八個北極國家組成論壇;法、德、荷、波、西及英國則是觀察員。

李顯龍在臉書上貼了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照片,一張希臘籍載運天然氣的油輪本月初駛離挪威,已穿越俄羅斯北部朝日本航行。這艘船預定下月初抵達目的地,且比以往繞道航行快了近廿天。

油輪公司表示,開發北方航路是因為北極冰雪融化的科學記錄,他們研究報告後發現,冰層融化越來越有利於航行,一般可縮短四成的航程。

小檔案/北極理事會

芬蘭、加拿大、瑞典等北極國家自一九八九年起關注北極環境議題。一九九六年「渥太華宣言」促成「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 )」成立,串聯在北極地區有領土的政府,組織高層次合作與協調機制。

北極理事會共有加拿大、美國、芬蘭、冰島、俄羅斯、挪威、丹麥及瑞典等會員國,特別關注北極地區永續經營及環境保護議題。

北極理事會有權議決可提供貢獻的非北極國家、非政府組織參與擔任觀察員。觀察員可在主席許可下,在成員國之後發表聲明、提交相關文件,或針對討論事項提出意見。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

【2012/11/2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全球暖化 李顯龍視危機為轉機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28630.shtml#ixzz2DU0u3sg1
Power By udn.com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政府推動四大基金錢進中國 拿軍公教勞工「棺材本」開玩笑?

作者: 陳東豪 | 新新聞周報 – 2012年10月31日 下午1:29

馬政府已訂下推動四大基金錢進中國的大方向,各大基金立馬「有感」,但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風險與實情又能掌握多少?如何查核?四大基金可是軍公教勞工的「棺材本」!

台灣對中國市場又要再向前進一步,這次是政府四大退休基金將錢進中國,甚至連國民年金都被要求展開錢進中國可行性評估作業!

陳?內閣目前正緩步推動公務人員退撫、郵儲、勞保、勞退等四大退休基金,透過國內投信業者全權委託海外代操的方式,讓中國大陸成為國內四大退休基金海外投資的標的之一。

中國股市下挫 找台灣錢救市

據報導,深、滬股市這一年來,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分別下挫約一六%、二○%,兩大股市市值合計蒸發人民幣三.七兆元(約新台幣十七.八兆元),讓上任才滿一年的中國證監會主委郭樹清臉上無光。

這一年來,郭樹清雖然採取不少救市方案,但上證、深圳兩股市仍無起色,因此「養老金入市」成為郭樹清當前救市的核心手段之一。

今年五月,我方金管會高層曾與郭樹清見面,當時郭樹清表示歡迎台灣基金投資大陸股市。據轉述,郭樹清希望台灣投資大陸股市基金是長期性的養老基金,而不是類似歐美快進快出的對沖基金,郭樹清的提議也獲得我方金管會高層的正面回應。

據指出,金管會高層初期的想法是鼓勵國內投信業者,募集長期性的養老基金,將大陸股市列為海外投資市場之一,以避免一般基金常見的隨時解約困擾。不過金管會高層的政策思考,後來又增加政府四大退休基金。

政院政策風向 各大基金有感

今年七月,金管會就放寬投信基金全權委託方式投資大陸有價證券,上限由三○%提高至一○○%。

八月二十一日,金管會在「財經議題研商會議」的「金融場次」提出,創造「以台灣為主之國人理財平台」方案,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目標之一是將目 前國人透過境外機構進行資產管理的有關業務,拉回由國內金融機構辦理,希望「國人的錢,於國內金融機構,由國人操作,投資全世界,並為國人賺取最佳報 酬」,以利國內資產管理業務之經營,提供國內金融業參與委外投資機會。同時金管會還採納國內業者的建議,將協助國內資產管理業者爭取四大基金海外投資之代 操業務,發展大中華區資產管理及理財業務。

對於金管會鼓勵四大退休基金委託國內投信業者代操,並將中國大陸納入海外投資標的,四大基金管理單位態度則相對保守。但政府政策方向一出,就連不在政府四大退休基金之列的國民年金監理委員會,都感受到行政院政策風向的影響。

國民年金目前用於投資資金約有一二八六.九億元,投入國內證券市場資金約四三二.四億元,投入國外證券市場資金約二二六.三億元。



勞保退休金與黑道保護費

作者: 作者:Career雜誌總編輯 臧聲遠 | Career職場情報誌 – 2012年11月2日 下午1:32

 龐氏騙局:謊稱只要出一點小錢,就能每月穩定獲得不成比例的高報酬,但這些報酬其實並非來自投資或事業經營,而是靠著不斷吸收新會員,拿新會員的錢付給 舊會員。當舊會員人數膨脹到一定程度、新會員擴大招收無以為繼時,騙局就會紙包不住火、再也玩不下去。對舊會員來說沒什麼損失,因為領到的報酬早已回本; 但新會員可就沒這麼幸運,最悲慘的莫過於成為「最後一隻老鼠」的人。

 這不只是地下投資公司、多層次傳銷公司的騙人技倆,若把舊會員換成「熟齡世代」、新會員換成「青年世代」,台灣的勞保退休年金制度,玩的是一模一樣的龐氏騙局把戲。

 軍公教退撫基金的缺口,政府承諾買單;勞保退休金缺口,政府拒絕撥補,引起社會輿論激烈撻伐。其實,軍公教也好、勞工也好,政府是泥菩薩誰也救不了。台 灣從政府國債到各種社會保險,總債務已經上看15兆元,每年還以數兆元的速度在惡化,而台灣所有股票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也才不過20兆元,未來就算把台灣 企業都賣掉,也填不滿這些債務黑洞。台幣不是美金,無法濫印鈔票融通政府債務。如果政府迫於民意,宣示要扛起勞保缺口的撥補責任,那絕對是在公然撒謊。

 在少子化的人口結構下,「新老鼠」愈生愈少,勞保退休給付這個「老鼠會」,註定很難再玩下去。勞保破產的惡夢,引起社會大眾高度驚恐;但就算破產又有何 妨?勞保退休制度垮掉,其實反而對青年世代有利。因為要救勞保,保費勢必提高到勞工根本負擔不起的程度,乾脆整個薪水都交給政府算了!而這些退休老本的運 用,完全把持在政府手裡,投資操作績效慘不忍睹,或者拿去政策護盤,或者拿去支持特定產業,簡言之就是拿 去當「炮灰」,投資績效只有1%出頭,連銀行定存利率都不如。人民要退休理財,自己把錢放定存就好了,何必交給政府糟蹋?

 美國的401(k)制度,勞工可自行決定退休帳戶如何投資運用;香港勞工的強積金,也不是交給政府,而是由雇主代尋投資機構來操作,10年平均年化報酬 率高達5.5%,真是令台灣政府汗顏!而從這個月起,香港進一步採取所謂「強積金半自由行」制度,讓勞工有更大自主權,自行挑選優質的退休金管理機構。反 觀台灣,即使政府操作績效再怎麼爛,退休金也只能乖乖交給政府代管,簡直跟黑道強索保護費沒兩樣(名為保障你,實為勒索你)!

 台灣的公務員做事無能,自肥倒頗為精明,人民的怒火「只差一根番仔火」(一根火柴即可全面引爆),但我們的在野黨卻還在睡覺,比執政黨還怠惰。有這樣的反對黨,台灣怎會「官不聊生」?


第四代退休制度 關中:所得替代率 降為七至八成

自由時報 – 2012年11月3日 上午4:20

〔自 由時報記者林恕暉、顏若瑾/台北報導〕針對軍公教退撫新舊制潛藏債務高達八兆元,退休金所得替代率過高,考試院長關中透露,考試院規劃第四代退休制度,把 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加上第三層的商業年金,整個目標是把退休所得替代率下降到七十%至八十%之間,不要和其他先進國家差太遠,這樣對軍公教有保 障,也能符合國人期望。

軍公教退撫基金

「問題不像外面講那麼嚴重」

關中昨參加國家文官學院活動受訪時說,退撫基金問題不像外面講的那麼嚴重,外界會根據現在的數字往後推算,看起來很不樂觀,但經濟循環有時好、有時壞。而且情況不好時,「保費可以提高」。

關中強調,考試院幾年前就推動修改公務人員退休法,將「七五制」改「八五制」,把公務員退休年齡延後,盼教育、軍職人員能比照,延後退休年齡,讓經 濟比較平衡一點。尤其軍人四十幾歲就退職,對公務體系也是很可惜的事,希望國防部提出具體計畫,對相關制度做調整,確保退撫基金的平衡發展。

檢討不當退撫制度

柯建銘籲設轉型正義委員會

針對上述議題,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表示,軍公教退撫、十八%、黨職併公職,及相關恩給福利補貼,都是國民黨過去黨政一體威權統治時代的產物,即使台灣現在號稱民主國家,這些轉型不正義仍舊根深柢固,國民黨仍舊靠著過去威權時代遺留下來的東西,鞏固既有利益。

柯建銘說,威權時代不當的退撫制度,如今釀成國家財政危機,「靠這些既得利益維繫政權,對台灣民主化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是全台灣人必須共同面對的 問題,他呼籲成立「國家轉型正義委員會」,把所有威權時代遺留下來不合時宜的問題,讓朝野放下黨派一同檢討,當希臘陰影逐漸籠罩台灣,「這是必須面對的終 極時刻」。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明輝: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

戰 後嬰兒潮的世代應該很難相信:這一代終生的努力竟造成下一代的普遍沉淪──實質薪水倒退十五年,高學歷的年輕人被迫要去做小學畢業就可以做的工作,而房價 高到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像我這樣放棄歐洲高薪工作而矢志回來建設故鄉的人,更是難堪:一輩子的努力,竟然讓下一代更加看不到未來!

無獨有偶地,美國的平面媒體也在指控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債留子孫,讓美國有百分之卅三的機率會在卅年內破產。年輕人被迫延長受教時間,忍受飆漲的學費和學 貸,畢業後卻看不見何時才買得起車。年輕世代甚至指控上一代是吸血蟲:掌握絕大多數的政治與經濟資源,卻只知享受和製造問題,斷送下一代的未來。

許多經濟評論開始羨慕起德國和北歐:他們的貧富差距遠比美國小,國債遠比美國低(挪威和瑞典的國債甚至是負的),失業率遠低於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或接近美國,從全球金融風暴中復甦的速度遠高於美國。

英國的BBC這樣形容德國:「工時比鄰國短,學童上學時間僅鄰國的四分之三,工人不特別勤奮,一點都不像是會在經濟上成功。但德國卻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可以隻手阻擋歐元區的經濟衰退,富裕到足以拯救歐元。」

教育水準低,工時短,為何反而有較高的產出?靠前人的庇蔭。德國、荷蘭和北歐國家都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公司,勞資關係穩定,前輩的技術和經驗可以整合進公司 的組織、管理、研發與製造中,從而用低工時創造高產值。以自動化機械與交通運輸系統的生產為例,百年公司出國競逐國際標時,只需把過去累積的數十萬套設計 圖拿來修改、重組,即可符合客戶的需要,且有百年經驗擔保品質;反之,新興公司要從頭設計起,還到處顧慮不周。而且,百年公司的設計與生產皆已模組化,又 以全球為市場而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造價也比較便宜。

德國能而英美不能,就因為德國資本流動率低而勞工權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德國以超高的資本利得稅防範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的投機炒作,使資金傾向於長期而審慎的 投資;他們讓勞工參與公司經營,不景氣時以勞資協商減少工時與工資而不解雇。資本流動與解僱勞工都太困難,誘使資方積極從事可永續的投資與經營,而勞方也 願意將個人智慧與經驗交付給公司,並戮力參予技術升級。因此,資本與技術都留在公司累積,讓後代坐享前人的餘蔭。

反之,美國資本流動太快,炒作成風使經濟系統不穩定而風險高,矽谷創業成功率僅百分之三,而成功的果實歸於極少數人。產業變遷快速,前一代人的經驗、技術與智慧皆無法累積,因此絕大多數人的實質生活都無法改善,還反而倒退。

荷蘭和北歐的制度跟德國相近,屬於庇蔭後代的「全民經濟」,社會可以持續進步;美國則是贏者通吃而遺禍子孫的「富人經濟」,社會無法持續發展,還瀕於覆沒的邊緣。

但是台灣卻不學歐洲而學美國,甚至比美國更惡劣。台灣的房地產稅是美國的百分之十,日本的百分之二點五,遠比美國更鼓勵金錢遊戲與劫貧濟富,讓想要永續經營的業者在這文化下難以作為。卅年下來,富了個人而毀了整個社會和下一代的未來。

我們是該認真地反省了!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2/10/20 聯合報】@ http://udn.com/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雄聯盟》不收錢反創近百億獲利 3年登上世界第一

ETtoday – 2012年10月15日 下午6:25

記者鍾禎祥/特稿

完全免費的《英雄聯盟》,如何替製作公司「RIOT GAMES」每年帶來近百億台幣獲利?在6年的時間裡,從一家工作室,化為全球遊戲產業龍頭?RIOT成功的方程式並不複雜,就是「專注+真誠」,以消費 者為本位思考。他們成功的故事,值得台灣產業借鏡,在雲端時代,小公司如何以小博大,立足世界。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英雄聯盟》上市第一年,就為遊戲開發商RIOT創造約15億台幣的營收。兩年過後,《英雄聯盟》的線上玩家人數足足成長了近10 倍,達到3250萬人,一躍成為全球最熱門的線上遊戲,也成為了雲端世代,小資企業成功的最佳範例。

RIOT成立於2006年,由一群遊戲死忠玩家所組成,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人家說10年磨一劍,而RIOT則是3年搞一個遊戲,「專注」就是RIOT成功的第一道密碼。

很多遊戲廠商一年總要發行個10幾、20款遊戲,靠著「遊戲海戰術」搶市,但往往難以兼顧品質、市場定位不清,造成自家遊戲打自家遊戲的窘境。爛遊戲越出越多,玩家一次兩次還會上當,3次、4次後就不再買單,除了營收下滑外,品牌形象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

但RIOT選擇一條不同的道路,他們從創業至今,就只有做過一個遊戲,也只有發行過一個遊戲,就是《英雄聯盟》。被玩家暱稱為「羊刀」的遊戲設計者Steve Feak,從公司草創初期至今,就一直堅守著「打造人人都能輕鬆上手」的遊戲環境。

對比當時同類型遊戲的主要競爭對手《鬥塔》(DOTA),其為了配合專業玩家,過於強調技術細節,讓很多新手望之卻步,《英雄聯盟》則是走大眾化、親民風格,凡是違背此原則的遊戲設定都被排除。

也因為設定過於簡單,在遊戲發行初期,很多《鬥塔》的專業玩家嘲笑《英雄聯盟》是一個給白癡玩的遊戲,瞧不起RIOT。但即便如此,RIOT仍聚焦自己的策略不為所動,持續耕耘市場,最終獲得肯定,逆轉勝超過所有同類型遊戲,成為業界龍頭。

在所有同類型遊戲中,RIOT可以說是最重視玩家意見的一家公司,上至總經理,下到郵件收發員,所有的員工都會在官方討論區和玩家互動,一起討論怎麼讓遊戲變得更好玩、更公平。

《英雄聯盟》的成功,就像日本偶像團體「AKB48」一樣,粉絲們從沒沒無名開始支持,跟偶像近距離的互動產生共鳴感,看到對方成功,想到自己參與過程而與有榮焉,因此產生了強大的黏著力和忠誠度。

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是由臉書、噗浪、推特、微博等網站共織成的「社群時代」,每家廠商都汲汲營營的在經營自己的社群,但RIOT之所以能勝出同業,關鍵就在於他們是「真誠」的和玩家互動,而非每天貼篇文章應付了事。

如果把2012年的《英雄聯盟》和2009年剛發售時做對比,你會發現兩者有很大的差距,這些改變,都是來自玩家的意見和反饋。RIOT從一個小小的地方工作室開始做起,到全球產業龍頭,這路上的每一步,都可以看見玩家齊心協力的討論成果。

「真誠」對待消費者,提供最好的服務,認真吸取回饋意見改進,而不是只把對方當搖錢樹,只要會掏腰包就好的笨蛋,這就是RIOT成功的第2個關鍵。

《英雄聯盟》是一款完全免費的遊戲,其收入主要是來自於不同的遊戲角色外型,所謂的角色外型,就好像手機的來電答鈴一樣,你可以不花錢用原先預設的鈴聲,也可以花錢購買流行歌曲,但都不會影響你使用手機的各項功能。

那為什麼RIOT可以靠這些不具任何實用價值的角色外型獲得巨大利潤?這就是利害的地方所在。

因為專注一貫的原則,讓RIOT得到了消費者的尊敬;因為真誠與粉絲互動,讓RIOT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在我認識的很多玩家裡面,之所以願意掏腰 包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完全是因為太喜歡這家公司了。就好像給小費一樣,覺得他們那麼認真的提供優質服務,若經濟許可,不鼓勵一下會良心不安。

對比台灣遊戲公司惡名昭彰,無處不在思考如何扒消費者的皮,搞得天怒人怨,讓玩家用黑橘、滑液、網蟲等不雅名稱稱呼他們。今年中,某家台灣遊戲公司傳來被韓國遊戲廠商惡意併購的消息,一向反韓的台灣網友居然齊聲叫好,說這家公司「惡有惡報」。

《英雄聯盟》的成功,對台灣遊戲廠商來說,不啻是一個警訊。過去幾年,宅經濟發燒,台灣遊戲廠商的股價也一飛沖天,但細看他們的獲利模式,其實暗藏了很大的隱憂。

台廠獲利公式ABC就是代理國外成功遊戲,然後速成式的在台上市獲利,此種不重長遠利益的營運模式,使玩家受大量重複遊戲轟炸,易產生疲倦感,造成產品周期越來越短,廠商資金周轉也越來越困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期靠別人的產品賺代理的「輕鬆錢」,已經讓我國電玩產業在技術上失去了自主研發遊戲的領導地位,繼韓國後,現在連中國大陸、部份東南亞國家都超越我國,「逆輸出」遊戲搶占我國市場。

現在台灣遊戲市場,完全是靠外來和尚念經撐起一片天,一旦哪天韓國、中國廠商翻臉不認人,台灣遊戲產業恐將步上DRAM、面板、智慧型手機的後塵,受對方上游關鍵技術制肘,任人宰割。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英雄聯盟》的成功,自然也有我國借鏡學習之處。台灣不管發展任何產業,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需市場過小」,但在雲端時代,線上遊戲是一個不受地理環境限制的產業,世界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

就像今年8月上市的熱門遊戲《激戰2》(Guild War2)一樣,這款遊戲完全沒有在台發行,但仍有上萬名台灣玩家,透過線上下載與付費的方式,取得遊戲使用權,暢遊在網路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互動。

《英雄聯盟》在上市之初,也是採用相同模式,提供全球玩家線上下載遊戲,免費暢玩,再搭配強大的品牌形象與行銷手法,乖乖讓全球上千萬名玩家掏錢支持。若我們也能創造一款被世界玩家認可的遊戲,其商機和周邊利潤可說是無可限量。

很多人以為《英雄聯盟》的開發商RIOT是美國公司,其實不然,RIOT是一家「中國公司」,2011年,中國的騰訊花了約65億台幣,買下超過 RIOT近9成的股份。講到政治,我知道很多人會感到厭惡,但你不能不佩服中國企業在投資上的眼光和精準度,讓他們現在能抱著這隻每年賺進數10億現金的 金雞母,作夢都會笑。

社群的力量,搭配上WEB2.0和免費經濟學,一款不收錢的遊戲,讓RIOT乘雲端飛上九宵化為龍。對比台廠做一片面板賠一塊錢、做一片太陽能板也賠一塊錢,在微利的紅海市場爭奪那如牛毛的利潤,《英雄聯盟》的故事,值得每一個台灣人好好深思。

 

台電玩拿冠軍 卻暗泣賺不到錢

作者: /撰文/翁書婷 | 今周刊 – 2012年10月17日 下午1:24

三年前,台灣遊戲業一片大好;三年後,台灣遊戲業卻哀鴻遍野。明明捷運上捧著智慧型、平板電腦的玩家日益增加,為何台灣遊戲業賺不到錢?台灣瘋狂慶祝「台北暗殺星」電玩競技隊贏得世界冠軍,為何台灣業者反而笑不出來?

來自台灣的「台北暗殺星」電玩競技隊,十四日在美國洛杉磯接受各國觀眾的熱情歡呼,因為他們打敗韓國隊成為最新的電玩世界冠軍。

但是當他們獲頒超大獎杯及一百萬美元獎金,台灣的網路遊戲業者的心卻正在淌血,因為他們知道,台灣遊戲業最黑暗的冬天即將來臨。

他們參加競賽遊戲(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的第二季電玩大賽,這是全球目前最受歡迎的線上遊戲之一,推出一年以來,全球有七千萬玩家上線競賽,台灣則有二五○萬名玩家,台灣得冠軍後 代表這款遊戲在台灣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廠商將賺進大把鈔票。只是這些白花花的銀子進得不是台灣業者的口袋。某位法人代表就說:「『英雄聯盟』其實出自中 國騰訊之手!」他說得沒錯!這款遊戲的美國開發商Riot Games早就被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騰訊以二.三一億美元收購,是純正的中美混血企業。

以前,中國遊戲公司的產品便宜又好玩,是玩家在高價的韓國遊戲外另一項選擇。

重代理輕研發 嘗到苦果

中國自二○○六年開始,逐漸成為台廠喜愛的遊戲代理來源,「因為中國遊戲價格比韓國遊戲便宜一半,品質也越來越好。」曾在智冠任職的高階主管說,短短六年內,台灣代理的中國遊戲就高達一三○款,「代理遊戲就可以輕鬆賺錢,誰還要費心費力地搞研發。」

隨著中國遊戲公司越來越強,台灣遊戲商只能淪為替人打工的,更糟的是,台灣這兩年多了很多有陸資背景的遊戲公司,分食台灣線上遊戲市場。「中國北京完美、 盛大遊戲、火龍等知名遊戲開發商,最近將手上遊戲直接交給由自己間接投資的台灣公司代理,而不是台灣公司,因此讓台灣業者看的到卻吃不到。」遊戲產業振興 會會長、雷爵網絡董事長張厥猶說。

張厥猶直言,這些公司成了台灣遊戲公司的惡夢,遊戲代理市場被分食,能拿到代理權的遊戲都是二、三線產品。因為最熱門的遊戲,母廠都想自己做。

騰訊當然也不例外,(英雄聯盟)出自騰訊,而代理則是騰訊所投資的新加坡商Garena。前年三月Garena特別成立台灣競舞娛樂子公司,全權代理(英 雄聯盟)在台業務,隨著這款遊戲在全球受到網友歡迎,台灣也一樣紅火、暢銷,同業估計每個月進帳一億元以上新台幣。因此這白花花的銀子進的不是台灣業者的 荷包,反而是進了騰訊的口袋。

台灣遊戲市場被中國敵手的台灣子公司瓜分還不是最慘的,子公司在台灣營業要聘員工、要繳稅,至少對台灣有貢獻。現在網路無國界,更可怕的威脅還在後頭:境外營運。

所謂境外營運,指的是遊戲母廠不需在台設立子公司,也不用代理商,只需在台灣打廣告、行銷宣傳,讓玩家直接連線香港、韓國、美國等海外伺服器,台灣玩家用信用卡付費,就能玩到海外遊戲公司的遊戲。

這樣一來,台灣不僅靠代理為主的公司沒得代理、後端通路金流服務也沒得賺,連為人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若這種模式成為常態,對台灣網路遊戲業殺傷力極大。

這只是壓垮台灣遊戲業的稻草之一。

改變太晚 缺席的行動遊戲市場

翻開今年前兩季的財報,遊戲橘子、華義、紅心辣椒、樂陞、昱泉等公司都虧損。

就連「遊戲教父」王俊博也在危機邊緣掙扎,對比三年多前遊戲業當紅時,旗下子公司中華網龍獲利破十億元,股價一度飆上五一九元;最近網龍獲利卻出現連四季兩位數以上的衰退,股價只剩下五十八元。到底台灣遊戲業出了什麼問題?

鏡頭拉回台北捷運裡,擁擠的下班人潮,乘客們卻不以為意,專注自己手上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有的忙著用軟體LINE傳訊息,有的全神貫注在遊戲之中,這些行動裝置為韓國、日本遊戲公司賺進了大把的鈔票,反觀台灣遊戲公司不但沒能分杯羹,還被這把火給燒到。

「當蘋果iPhone出來時,很多人不相信裡頭的遊戲對我們有威脅,因為行動遊戲和線上遊戲等級差太多了。」張厥猶回憶指出。當時台灣遊戲公司對行動遊戲 根本不以為意,那是個台灣遊戲業當紅的年代,一款成功的線上遊戲,就能替公司帶來上億元營收,「台灣遊戲業眼前只看得到線上遊戲,砸下的研發成本動輒三、 四千萬元,行動遊戲、網頁遊戲這種小成本製作,對他們來說,根本看不上眼。」

可是,三年過去,局勢已經不一樣了,當年台灣遊戲公司看不上眼的小製作,如今卻一個個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還進一步回頭蠶食線上遊戲業的大餅。

「這是一種排擠效應,以前玩家可以連續玩三十個小時不間斷,有了手機遊戲後,玩家注意力就被分散了。」王俊博無奈地說,布局慢半拍的台灣遊戲業,卻是這兩年才開始動作,不只還在摸索階段,「連如何從行動遊戲賺到錢,都還是個大問題。」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企抵制 陸客止步 日商急哭了

作者: 黃菁菁、藍孝威、王銘義╱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2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菁菁、藍孝威、王銘義╱綜合報導】

針對日方海上保安廳等人員以防止台灣保釣人員(補給拖救船「大瀚七一一」號)登島為名,登上釣魚台主島。中國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而中日 兩國因釣魚台爭端暫定各類交流,與中國對日經濟制裁逐步擴大,中國兩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保利與融僑宣布,停止採購一切日本產品;東京街頭除零星散客之外, 已幾乎不見中國遊客。連日本大力推動的「酷日本(COOL JAPAN)」包括動漫展等次文化交流活動,都遭到波及。

抵制日貨已成為中國的全民運動,除了汽車和電子行業,保利地產日前宣布,停止採購一切日本產品,融僑集團也緊跟在後,聲明不接受日資企業的投標,在工程材料、設備採購與行政採購上,不購買日本貨。

日本東京的銀座,向來都是大陸觀光客血拼的好去處,但最近商家門可羅雀。

一家著名化妝品牌在銀座的旗艦店,八月上旬還有很多中國遊客光顧,但八月下旬後,中國顧客大幅減少,尤其團客幾乎消失。

業者悲傷的說:「怎麼辦啊?我也只能是期望客人們能儘快回來,」他甚至忍不住哭了出來。在中國的日本企業憂心多年努力化成泡影,質問「日本政府是否知道我們簡直成了人質?」

中國廣州市原定九月卅日起,由中國企業主辦的動漫遊戲展已宣布延期。日本配合廠商指出,中國政府向主辦單位施壓,要求勿舉辦和日本有關的展覽,主辦單位也擔心,展場上陳列太多日本動漫商品,會遭示威群眾攻擊,因此只好宣布取消。

這次的動漫展原本預估會吸引廿萬名大陸的動漫迷前往,因此估計損失將達上億日圓。日本廠商指出,中方的主辦單位花了一年的時間籌劃,對方在電話中談到取消辦展之事時,聲音都哽咽了。

日本企業為配合中日建交四十周年活動,十月廿七日原定在上海舉辦動漫卡通歌的表演活動,從日本請十五個歌手到場表演,由於考慮到粉絲和歌手的安全,也已宣布取消。


新聞專輯/釣魚台爭端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行不主動告訴你的事

作者: 《30雜誌》作者:王妍文 | 30雜誌 – 2012年9月8日 下午7:05

銀行存款規矩多,想要不吃虧,就得先搞清楚以下3件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事。

  存入銀行多少錢,利息全都跟著計息?錯!

  不管怎麼存,利息都差不多?錯!

  把錢存銀行,銀行還要跟你收利息?對!

  一疊鈔票存進銀行,看似簡單不過,實則大有學問,民眾想從銀行賺到理想利息還真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存錢變負債。想要透過儲蓄提升獲利能力,就要先懂銀行的遊戲規則,才能存出大未來!

其實你不知道 銀行儲蓄萬元才起息

  跟銀行借錢,每一塊錢都需付利息;但你以為,把錢存在銀行,每一塊錢也都可以獲得利息?答案是,想得美!

  根據消基會的統計,包括華南銀行、彰銀等7 家銀行在內(詳見右頁附表),一般人慣常使用的活期儲蓄帳戶,存款起息點設定在1 萬元;換句話說,如果帳戶中的存款不足1 萬元,就得跟利息說拜拜。

  另外,也有銀行規定「計息以百元為單位」,也就是說,當你好不容易存款超過1 萬元,拿到計息資格後,每超過100 元,銀行才會計息給你,像是存款1 萬99元,是以1 萬元為計息基礎,零頭99 元並沒有利息。

  雖然現在活期儲蓄存款的利率僅0.33%,1 萬元存1年的利息只有33 元,看起來並不多,但也足夠讓自己喝杯清涼冷飲,掃除工作、生活壓力上的煩悶。

  想避免被銀行A 走利息,理財專家莊奕婷建議,可以將幾個較少使用的帳戶統整,對存款做有效管理。

其實你可以活期自動轉定存 利息不浪費

  存款利率0.33% 與1.37% 的帳戶,你會選哪一個?

  大部分人一看都知道要選擇後者,但是真正存款時,卻都不自覺把錢留在利率0.33% 的帳戶中,這是因為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利用「活期自動轉存定存」功能,就能讓利息倍數翻揚。

  大部分人的儲蓄習慣可分2 種,一是要花錢時,直接從薪資帳戶中支用,剩下的錢就存薪資戶頭慢慢累積;一種是每個月將固定存款金額撥到另一個帳戶中儲蓄,等到積累成一大筆錢後,才開始定存或是投資。

  不管前者或後者,大多數時間都是把錢留在利率只有0.33% 的帳戶,但其實只要跟銀行約定,啟動「活期自動轉存定存」功能,定期將存款轉到利率有1.37% 的定存帳戶中,就能增加利息成長的速度。

  所謂「活期自動轉存定存」,就是你可以在帳戶中設定,當活存超過一定金額,就由銀行自動幫你轉成定存,不管是5 萬還是10 萬元、想採用機動或固定利率、每筆錢要存多久、如何領息等,都可一次設定完成。

  莊奕婷建議,設定時,定期存款期限適合選擇短期,以1 年為最佳,一方面,1 年期與5 年期存款利率差異不大,另一方面,也便於採用迴圈式存錢法,也就是說,若每季都存入一張1 年期的定存單,等1年下來,手中就會有4 張定存單。

  這樣一來,不管哪一季有急用時,都可隨時取出快到期的定存單,若不需用錢,也可將到期的存款連同利息,和手頭上的餘錢接著轉存,讓存款放在小利息帳戶中的時間縮到最短。

其實你要小心 啟動定存質借 銀行變債主

  當你在銀行中存了一大筆錢,有沒有可能還反過來欠銀行錢?在銀行功能愈來愈多的情況下,一個不小心,就會讓你的銀行變成你的債主。

  如果你在帳戶中設定自動扣繳水電、瓦斯、電話、投資理財費用,在該銀行也擁有定存,那就要小心了。

  當上述各公司在帳戶中扣不到錢時,銀行將會「自動」轉帳支付帳單,然後跟你收利息。沒看錯,是「自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俄鑽石礦脈曝光! 足供全球3千年

作者: 編譯李京倫╱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9月19日 上午3:39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東部一座有3500萬年歷史的隕石坑發現巨大鑽石礦脈,科學家估計蘊含「好幾兆克拉」的原鑽,超過全球目前已知存量總和的10倍,可供全世界使用3000年。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其實克里姆林宮早在1970年代就知道這裡有驚人的鑽石礦藏,只是決定守口如瓶,而且不開採,因為當時克宮已從西伯利亞東部另一處密爾尼鑽石礦脈賺到巨大的利益,密爾尼礦區11年前因產量減少與安全因素而關閉。

俄國政府近日終於允許隕石坑附近的「諾佛西比斯克地質學暨礦物學研究所」將秘密公諸於世,於是這間研究所便在上周末開記者會發布消息。

俄國國家通訊社報導,這座「波皮蓋隕石坑」(Popigai Astroblem)直徑約100公里,內含原鑽「硬度是一般鑽石的兩倍」,粗糙而且晶粒大,非常適合用在工業或科學研究上。

諾佛西比斯克研究所所長波西藍科說,這些原鑽是由類似隕石的物體撞擊礦床而形成,全新的鑽石礦脈足以「顛覆」目前的鑽石市場。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幫美國獵漏 獎金1億美元

作者: 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9月13日 上午3:30

前瑞銀(UBS)員工柏肯菲德(Bradley Birkenfeld)因協助美國國稅局(IRS)查緝海外逃漏稅,獲得1.04億美元獎金,據信是歷來金額最高的個人舉發獎金。

柏肯菲德2007年向美國司法部、IRS、證管會等機構檢舉瑞銀協助民眾逃漏稅,詳述該行如何到美國招徠有錢人成為客戶、為他們管理200億美元的資產,幫助他們逃避IRS,包括他自己曾把鑽石填充在牙膏裡走私進美國的實例。

這起案件揭開多年來瑞士銀行如何成為全球富豪避稅天堂的秘密。瑞銀為此在2009年同意交出逾4,000個帳戶持有人姓名、支付7.8億美元與美國當局和解。從那時至今,已有逾3.3萬名美國納稅人向IRS坦承擁有海外未申報帳戶,繳交稅款與罰金超過50億美元。

柏肯菲德也因此案承認犯下同謀詐欺罪而被判40個月的刑期,8月初出獄後,目前仍在新罕布夏州自宅監禁,IRS上周發給他1.04億美元獎金,約為IRS追回稅款總額的2%。專家指出,鉅額獎勵反映當局追捕逃漏稅的意願,將鼓勵許多企業內部人士積極舉發。

根據2006年的法令,只要舉發人並非犯罪策畫者,能領取的獎金最多為IRS討回總額的30%。國會隨後也在陶德-法蘭克金改法中制定類似法條,鼓勵華爾街人士向SEC舉發不法情事。

今年稍早Wegelin銀行與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相繼捲入逃稅調查。Aite集團估計,過去2年瑞士的私人銀行收費至少下滑25%,因外國客戶不再感到把錢藏匿在那裡有任何益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大畢業生 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作者: 楊紹華 | 今周刊 – 2012年9月12日 下午3:56

據統計,超過一萬三千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他們是為了體驗人生、旅遊觀光,或者學習語言?一位台灣打工仔告訴我們,他來澳洲只為賺錢;毫不考慮的,他以台勞自稱。以下就是他的告白。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這座工廠,說穿了就是一個屠宰廠。活生生的牛、羊運來之後,先被電暈,然後宰殺,屠夫一刀把牛羊的肚子剖開,內臟與血水「嘩」地一聲流到塑膠桶子裡。我認識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負責拿著水管「清洗牛肺」,經常,他的衣服會被牛的血水染成紅通通的。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 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 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 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 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 「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 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 台 灣的三成。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 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灣人眼裡的泰勞。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21期 謝謝!)






社群新聞/清大畢業成澳洲台勞 掀「一桶金」筆戰

Yahoo!奇摩 – 2012年9月13日 下午9:26
Yahoo!奇摩新聞中心報導

清大畢業生為人生賺第一桶金,到澳洲當「台勞」,當起屠夫殺牛宰羊,成為網路熱話題。有人認為太心酸,台灣薪情普遍偏低,淪為「外勞國家」一點也不意外;也有人質疑,若這位清大生有心,只為賺錢,在台灣同樣能一年存到一桶金。

不 少網友指出,若在台灣能有合理薪資,所得和付出的心力相對應,「誰想離鄉背景去外地工作?」網友Rose Kan就說:「付出同樣的勞力,台灣的薪水只會覺得被壓搾。」網友劉龍樺也說, 一個明星大學剛畢業、無社會經驗的學生,多數企業給薪不會破3萬元,怎麼可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網友又把矛頭指向22K政策,認為抹煞很多年輕人的衝勁,原本是這是給公司實習學生的薪資水準,竟演變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難怪人才會出走。

支 持赴澳洲打工的網友蔡依穎表示,當地勞工福利及保障都非常健全,「這位清大畢業生在台灣爆肝換來的薪水,還領不到在澳洲當屠夫的三分之一。」這個例子也讓 年輕網友熱血沸騰,要上一代閉嘴,不要再說年輕人不耐操、是草莓族,因為他們並非不能吃苦,而是環境太差,網友高佳祿表示,過去的年輕人唱的是「我的未來 不是夢」,現在的人則要悲情地唱「我的未來只是夢」。

不過,也有網友質疑「真的能賺這麼多嗎」。Samuel Huang指出,澳洲雖然薪資高,消費水準也高,真能存到錢的是少數。Mine Su則認為,賺錢存錢重點在有心,在台灣也是能賺到第一桶金,只是願不願意做。

有人也認為,去澳洲打工只是暫時逃避台灣的工作環境,畢竟兩年後還是得回來,網友aloness表示,若把人生最需要培養能力的時間,全部花在國外了,「回台又要從零開始,有比較好嗎?」





清大彭明輝:年輕一代被四五年級犧牲 還背草莓族汙名

點評:把前人的薪資除以3,或物價乘以3,就好比現代人的處境。

記者黃郁棋/綜合報導

清大畢業生出走澳洲當「台勞」的文章,12日傳遍台灣大街小巷。許多人對此十分感嘆,原本的外勞輸入國台灣,曾幾何時變成了勞工輸出國。清大教授彭明輝替年輕人叫屈:「最豐厚的利潤都掌握在四、五年級手上,年輕人一輩子只能當奴工,還得被抹黑成草莓族,承擔所有責任!」


▲現在越來越多人去澳洲打工。(圖/StudyDIY

現代台灣青年,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如此「草莓」嗎?清大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在自己的部落格替年輕人抱不平,他認為許多「上一代」的人習慣拿自身年 輕時的狀況做為例子,質問年輕人:「我們年輕時當黑手、水電工、廚房小工都願意,你們現在為什麼不願意?」卻忽略了社會背景的差異性。

三十年前沒有大賣場與全國電子,水電工出師以後,可以自己當老闆開水電行或電器行。三十年前沒有像現在龐大的餐飲集團,房價也沒有被前輩炒得這麼離譜,當廚師或服務生,同樣熬久了就能出頭。

關鍵在於,以前的社會「只要努力,最後就會成功」,愛拼就會贏,大家當然願意吃苦;但是四、五年級在這幾十年內占據了最豐厚的利潤,把房價炒得飛上了天,年輕人根本看不到未來,怎麼可能願意為了一輩子當奴工而吃苦?


▲30年來,我們又退回了封建時代!(圖/微軟)

彭明輝教授表示,「我們其實是在往新封建主義的路上一路走了三十年,社會是退步而非進步的。」對於年輕一代而言,買房子要靠爸媽,創業要靠爸媽的資本和人脈,連黑道的民代席次都成為世襲,台灣已經從「政權世襲而資本不世襲」退化成「政權空洞化的資本獨裁世襲制」。

年輕人不是不願吃苦,從台灣到澳洲打工的人數倍增就可見一斑;要他們當農夫、當屠夫、做苦工都不怕,只要投資能有收穫,或者看得見未來,誰都願意吃 苦。彭明輝教授也對其他哲學、政治與社會系的教授喊話,說「大學教授的首要責任不是發表 SSCI 論文或拿國科會傑出獎,而是要說出社會哪裡有問題。」

編按:本文主要還是針對「掌權、掌錢」的四五年級生而言,人生百態,不可能一概而論。







鳳巢 • 有機鳳梨



最近澳洲旅遊打工的話題好像還真的有點紅,我家沒電視也沒報紙不太清楚到底媒體吵多熱,但卻一直有媒體來報導我,包括民視、華視。事實上,鬧的沸沸揚揚那名清大經濟生的報導是虛構的,當事者已經出來說明澄清http://ppt.cc/94lU
,我仿佛是這次事件的意外受惠者,得到一些曝光機會,有點奇妙,我也搞不清楚一開始記者到底是怎麼找到我的。Anyway,我其實是要來工商服務一下,今天晚上年代新聞會有我的報導,主要是澳洲旅遊打工方面,我提供了包括在澳洲skydiving 、泛舟、、4WD
旅 程還有一個人攔便車的畫面給記者,如果你想知道我在澳洲怎麼玩耍,受夠那些一直在講賺多少錢當台勞的新聞,或許可以收看一下今晚的年代,但他們要怎樣操作 我不清楚,只是我覺得他們重點會放在那邊,旅遊打工,不只是賺錢,更是個釐清自我的人生過程。然後,我家沒有電視阿!!! 年代新聞也不會放到網路上,所以阿,麻煩各位大德,能否幫我錄個影,感謝感謝!而且很尷尬的是,記者來我家時,我剛好頭剃到一半,所以有可能我的髮型會有 些......微妙,記者後來還把我剃頭拍完,或許還會放到新聞上,挺妙的XD 不過這也是背包客生活的一種 ,哈哈。





「清大屠夫」移花接木? 今周刊拒道歉

作者: 記者李青霖、彭慧明╱連線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9月18日 上午2:39

今周刊報導清華學生在澳洲打工當屠夫,引發熱烈討論,網路前天出現受訪學生的聲明,指周刊報導「移花接木」;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昨天說,從學生指控看來,今周刊這篇報導有問題,清大近期會發文給周刊,要求周刊道歉。

今周刊品牌經理夏瑋昨晚表示,連其他媒體都跑到澳洲,證明確有清大學生在澳洲當地肉品工廠工作,今周刊並無造假,無須道歉,希望政府正視國內經濟的困境與問題,這才是重點。

夏瑋表示,昨天編輯部門再度討論這次的報導,當初是為了保護所有當事人,將案例整合後以第一人稱寫作,但案例本身都千真萬確經過採訪,未來採取這種寫作方式時,會在文末註明寫作方式。

他說,網路流傳的該篇「當事人爆料」不具姓名,連「代po」的人都不表明身分,今周刊不會為了這種網路傳言道歉。

今周刊編輯部則表示,與採訪案例的當事人都有保持聯絡,當事人也願意出來表示自己的看法,文章並無造假。

葉銘泉則認為,引起話題的清華經濟系畢業生,「從頭到尾沒跟學校聯繫,不知何許人?也不確知是否清華人」;校方曾請周刊提供名字,但對方表示不願意。

葉銘泉說,周刊報導「移花接木」,不僅對當事人造成傷害,也有欺騙讀者之嫌,對清大校譽更造成損害。「周刊不僅要向清大道歉,也該還給當事人公道」。

葉銘泉並指出,能否就職跟態度有關,清大畢業生碩士一般有四萬元薪水,大學生也在三萬元以上,如果一畢業要求五萬元,找不到工作是理所當然。



【大家來開講~台灣年輕人大逃亡】你要走?還是留下來?


人可以走,但希望帶不走》

如果你認同 可以分享給有困難的朋友們
如果你不認同 請你同理心看待正在受苦的人們

歷經了許多朋友們的私訊以及突然出現的某老闆回文
說實在 我們認識也好 不認識也好
意見 有衝突也好 思想有盲點也好
我很感謝這些朋友們讓我在經驗上有更多的收穫

而小弟一直在思考著 走與不走的兩極化問題
綜觀網路上太多的抱怨文以及卸責文
在整體情勢越看越悲哀的同時
有很多東西在你我的心裡面是不可抹滅的

身為台灣人 我覺得台灣人真的是很可愛
激情過後 總是很快的就冷靜下來
台灣人三分鐘熱度的優點你看到了嗎?
我不能保證這次的事件能維持熱度多久
至少大家都還在自己的位子上戰戰兢兢過生活

暫時還沒有位子可以坐的人也別氣餒
找不到位子坐 就自己做椅子給自己坐吧

首先 這篇文章分別致給所有的老闆們與新鮮人
不管你會不會認同 事實上 大家還是在同一條船上
因為 我們還是乖乖的窩在台灣..

而在國外打拼的朋友們 也不需要過度哀怨
你比別人多了很多特別的經歷
無論那些過程你覺得是否有無意義
雖然感覺苦了點 但有沒有價值只有你自己知道
不用刻意去比較 因為再怎麼比那都沒完沒了

致 新鮮人》

我今年26歲 我是新鮮人 更是大學中輟生
但我有穩定的工作 因為我自己創業

發文並不是我替大人們說話
也並非特別看不起誰
而是 我還看得到希望

「勇敢走出去」這是我們現在能夠選的選項
不管你要走到國外 或只是離開家鄉到台灣另一個地方

待在家裡敲鍵盤 玩DOTA、LOL、魔獸、瘋狂按讚
是不會讓你擁有你夢想中的第一桶金

或許有人會說
「都沒錢了哪敢出門」
「我又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得到,薪水又那麼低,還要被踐踏」

唔 這是個好問題
我們大嘆工作不易找 薪水沒保障 工時又太長 創業沒資金
那..這樣下去是否都不要做事了?
不就跟那個什麼躺在床上掛餅在脖子上那個人的故事一樣?

「請拿出你LOL的神手自信 請拿出你魔獸搶首殺的驕傲」
「展現你跟朋友玩遊戲的信任與默契 好好在社會上大幹一場」

不要訝異 我也玩過LOL 我也玩過魔獸
雖然嫩了點 但我想傳達的意思 你應該都懂

鴻海前期也不是郭台銘一個人拼出來的
他還不是跟朋友、同事一起打拼才有今天?

沒錯 我們缺的就是自信 但不缺的就是自滿

我們曾經自滿著大學畢業就會有很多人搶著要
我們曾經自滿著畢業後一定要找個喜歡的工作

在電腦前摸摸你的良心 不要說這些你沒有想過

請認清現實的環境已經面臨到嚴重考驗
沒辦法依照我們當初心中的藍圖來走

我相信你的朋友們 有部分的人喊著要逃離
你也跟著迷惘著究竟是要留還是要走
當然 已經有確切目標的同學們 大家會祝福你

但躲在家當啃老族的 父母很難受 自尊也難受
社會已經不容許我們這樣過度自我糜爛
也有太多血淋淋的例子跟受難者

「躲在家花時間在YouTube聽歌看MV,卻比不上人家在便利商店裡面的一句歡迎光臨」

這句話聽起來很現實 很諷刺沒錯
窩在家的人卻只能無可奈何的這樣默默逃避著

上PTT BBS 巴哈姆特 FB 推特 大爆情緒不滿 社會不公之下
實質的你看似鍵盤上的革命 但是不是忽略了些什麼?

很抱歉 先自清一下 我沒有那種"訓話"權力
只因為我們是不是應該意識到 自己該長大了?

就算不聽老師說 好歹電影的台詞也說過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那麼 我再同場加映奉送一句
「青山早不在 根本沒柴燒」

年輕就是本錢
可是不知道你還有幾年的本錢可以燒?

老實說 大人們給我們的異樣眼光 你真的很在意嗎?
或許某些企業公司老闆嫌棄我們真的不耐操 不用心學
實際上 你有沒有「企圖心」才是問題關鍵

我們都會厭惡電影或電視演的女秘書勾搭老闆獲得好處
雖然不是要你學那樣的技巧 但是他卻很明白的告訴你
「那就是企圖心」

對一個工作你有沒有企圖 對一個工作上的專業有沒有野心
這才是現在一些「奉公守法的老闆」所想要的

記住 這只局限於「奉公守法的老闆」
有刻薄前科的 你大可不必考慮了

那麼 我們要從何做起?

「多充實自己,學會謙卑..」
很抱歉 我不會這麼說 因為那有人說過了

「加入巨醬?」
噢不 那可能只會讓我變成懂電腦的停車場管理員而已

不然是什麼?

「逆天才是王道」

玩遊戲都有人逆天玩法了 為何工作不能夠逆天?
從投履歷、等通知、面試、等通知、失敗、再投履歷、等通知...
這樣無限制的迴圈 可能連電機系的都會皺眉頭

何謂逆天?

「要嘛自己幹老闆 要嘛就什麼都肯做」

你有組織概念 有人緣 有信任的朋友 有商業頭腦
懂得怎麼做 怎麼解決
恭喜你 身上有1/5的老闆命成分 記住 只有1/5
剩下的就是你之後的歷練才會補足

如果沒有老闆命的同學該怎麼辦?

俗話說的好「有錢出錢 沒錢出力」
力=勞力=智力
就看你在社會上練的是力量型還是智力型

不過團練總比單練好 還是多打聽朋友的職場資訊
我相信你的好朋友不會害你的吧??

先天配點不足 那麼靠努力練等能不能補回屬性點數?

可以 沒有問題
但也要記住「欲善工其事 必先利其器」
把自己的裝備弄好一點再出門打怪闖天下
裝備=實力 這道理不會有人不懂

「穿神裝在低等區練功並不是可恥」

請拋棄大學生的刻板身分觀念 謝謝

國高中生隱藏實力的高手不勝枚舉
何必為了在同樣的勞動職場裡面過度強調自己穿神裝?
那只會讓人厭惡你只是個「台幣戰士」

工作上 難免遇到不同身分進來的人
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尊重 別人才不會有異議
放下身段比委曲求全還要來的重要

同樣是新人身分 老闆不會因為你的文憑多加你錢
更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 你就可以挑個輕鬆職位做

同學們 我說中你的遭遇了嗎?

「大丈夫能屈能伸 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真的不滿意這個工作 你可以瀟灑一點
但也請你先考慮 面子重要還是填飽肚子重要

當然 攸關自己的權益是一定要捍衛
「抗議 也是種藝術」
身為大學生的你 應該會知道怎麼做的

「遇到無良老闆該怎麼辦」?

前提是「你沒有對不起這份工作跟老闆」
而無良老闆又「犯罪證據確鑿」

但你如果掙不到該有的權益
沒有關係 不要輕易掉淚
先打電話去找GM申訴吧

假設申訴客服GM沒人理你
你認為沒有你存在的必要
也沒有你可以獲得的東西
那麼 跳槽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既然老闆無情 那麼我們無義一下又如何?
除非你覺得工作難找 已經不想再繼續重練下去
能忍人所不能忍的 那我也只能佩服你
「吃苦耐勞是好事 但相對的要有價值」

抱歉 有點激進 但我想大多的人還是會選擇離開

「我還是想出國闖一闖 但我又很害怕」

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
唯一可以解決這樣的困難就是「揪團」

台灣人最愛揪團了 出國闖蕩這種人生大事
如果你沒有什麼心理準備 但又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
那就去找找你的朋友們談談吧

如同魯夫在偉大的航道上尋找信任的夥伴一樣
有志同道合想出國闖蕩的朋友
一起揪團出去或許還有個照料
縱使到了目的地 大家尋找的夢不一樣
起碼你們還是共同搭一條船過去的
「人生除了工作 朋友也是很重要」

說來說去 還是會有人問
「這樣好像沒有改善現況」

沒錯 現況已並非你我可以說改就改
沒聽過「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現況不能改 但至少可以改善自身情況吧?

說實在的 我很想相信經國先生說的「人定勝天」
但身為社會底層的我們
在沒有任何人看到我們的實力前
這樣的持續紛爭下去 輸的還是我們自己

「輸的是我們自己」?

對 因為我們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
與其等待大人們慢吞吞的決定方向
不如參考毛主席說的「槍桿子出政權」

有實力才有競爭力
有實力才有決定性

不管我們是不是曾經被大人們看不起

有實力才能改變一切
沒實力只能等待救援


「走或留下 只因為心中有希望」

有人出走為了肚子 有人出走為了夢想
有人留下為了堅持 有人留下為了希望

我們不可否認的 在走與不走之間產生了思想混淆
但也不可否認 造就這些行為其實是你我所渴求的

姑且不論 「台勞」這個很礙眼的名詞

有人走 是希望找到夢想 或者是填飽肚子
有人留 是希望能夠堅持 或者是等待奇蹟

有人說在國外很苦 但至少會有收穫回來
這種收穫是錢還是歷練
只有你要回家的時候才知道
也有的人從國外一無所有的回來 在台灣重新開始

「有多少人 就有多少個希望」

今天無論你選擇什麼方式
打拼也好 逃避也好 這是你的自由

我們真正追求的希望是什麼?
不就是讓自己跟身邊的人過得更好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訴求 卻也是現在很難做到的事情

我不能100%保證 台灣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但我能100%保證 離家出去闖蕩 你的人生會跟現在不一樣
哪怕有人會吐槽 現在變成鬼模鬼樣

但起碼總比躲在家那付鳥樣好多了 不是嗎?

以上想吐槽 我不會有意見 因為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致 老闆們》

台灣的環境包含太多複雜性的問題
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疑問

無論是商業市場的自然法則
還是政府不適當的施政方針
亦或是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改變

不可否認的 時代的轉變
某些特定傳承下來的做為
在某些方面是否已經不適用?
這樣說感覺像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過 已經反映在最近的事件上

小弟也經歷過「吃苦當吃補」的年代
看著自己的父母曾經這樣的告誡自己
我也覺得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種意志上的磨練

就好比當兵時期 長官口中所說的
「你如果什麼都不會 以後在社會上怎麼生存」

直到自己進入職場 擔任了管理階層才發現
現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並沒有占大多數
可是我們又很欠缺年輕世代的新血注入公司

雖然公司收了有一技之長的新人 我們得從頭教起
但這期間我能感覺到新人的無奈 我們也是很無奈

總希望新人就算不會起碼要肯學
也清楚面試不是考驗的最終階段
相同產業內的系統資訊不盡相同
也造就公司必須從頭訓練的窘境

到後頭技能會是會了 但又開始嫌東嫌西不想做了
老實說 搞到後面我也曾經快沒有心去教導新人

「年輕人來工作 賺到iPhone就離職」

前輩們也曾花心思在新人身上
但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 肯定有 只是案例不同

我不能否認現在的就業風氣變的非常詭異
只因為太多不守規矩的同業敗壞市場道德

雖然說現在很多的勞動階層爆不滿
間接影響部份公司的部門運作
有些公司的產鏈更是緊密連在一起
在利潤的考量下 不捨卻得忍痛做出這種決定
投入職場的年輕世代更對我們抱著敵意的眼光
前輩們應該也聽過「和氣生財」
大家都不肯和氣的工作 這樣哪裡會生財呢?

實質上 我們在替公司的未來鋪路的同時
是否可以有貢獻扎根的力量?

公司固然要顧 但名聲也要顧 員工更要顧
並非只有以整體利潤的計較不斷換人惹非議

不過倒也有人說的好
沒有競爭力的公司
就讓他自我毀滅 自我重生
浪費太多的國家與社會資源
搶救一個沒有競爭價值的企業
根本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毀滅之後 重生若沒有相當的規模
剩餘的人豈不失去了價值?

小弟不太認同 秉持商業原則卻犧牲很多家庭的生活能力
因為曾經遇到回台的台商
大嘆追求公司利益的同時 也失去了太多無形的東西
我也清楚 不能拿一個產業的例子去談另一個產業的狀況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很殘酷 也是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那些倒閉公司下面的員工所帶來的問題?
老實說 很多人根本沒去想過那個問題

雖然可以藉由汰換內部不適合的人力資源換取更優秀的人才
但過多的失業人數 卻會慢慢拖垮一個區域的商業利益
造就更多不穩定的經濟問題存在

沒錯 我們只是個企業 並不是經濟部 也不是慈濟
在商業法則上的確沒有義務無條件去接納對公司沒有最高產能效率的求職者
也沒有理由為其他倒閉公司負責任 因為這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

但這樣的惡行循環 難保下一個被波及的不會是我們?
「有得必有失」這句千古不變的道理直到今天都還在運行

很難想像 講出「施比受更有福」的那些大型企業家
有能力卻不願意面對幫忙改善這樣的現況
更何況能力有限的中小企業?

到頭來 比台灣人早出走的反而是他們

也對 有些產業自己都快經營不下去了 哪還有能力去救別人
相對的 從以前就開始的"菁英"型態 種下了日後薄弱經濟的惡果

站在什麼樣的地方 就該具備什麼樣的眼光
但是 大部分人的眼光究竟只是看現在還是在看以後?

前輩們也曾經經歷過年輕人的階段
以前年輕的時候 你們的夢在哪裡?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鼓勵的掌聲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和善的環境
是否應該多給予年輕人嘗試的機會
是否應該正常給予員工應有的待遇

畢竟大家的未來與希望 還是在永遠的下一代



1個月4、5萬 建築工地很缺人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21日 上午4:33

〔自 由時報記者黃其豪/台北報導〕景氣持續低迷工作難找,但較粗重的工作,許多年輕人又不肯投入,營造商「阿凱」說,建案太多,工人還是很缺,建築工地的工人 主要年齡層在五十歲左右,有的六、七十歲工人身體硬朗,只要不是爬高的工作,都還能做,一般師父工資約一天二千五百元到一千五百元不等,臨時工就看勤勞 度、技術好壞工資不一,認真做一個月四、五萬跑不掉。

阿凱表示,建築工地板模、綁鋼筋的工資差不多,較高的大概是二千五百元,中南部上來的臨時工約一千五百元,較無技術性負責清潔、搬運的雜工約一千八百元。

挖馬路多數是兩人一組,一人設交通錐、交管日薪二千元,另一人是怪手司機,月薪四至五萬元。

排水系統工程老闆「阿泉」表示,工作八小時較低的日薪約一千一百元起跳,一般是一千七百元至二千元,較高也是二千五百元,臨時調來工人工資沒有較高,但工頭必須當天付現金,工頭的班底則是十天發一次薪水。

淡江大學商學系畢業的建築工人「小黑」去年剛畢業,第一份文書工作月薪二萬六千元,朋友介紹他到工地綁鋼筋,日薪一千五百元,剛開始扛鋼筋肩膀破 皮、腰桿沒辦法挺直,但他肯吃苦、學習力強,三個月後工資調為二千五百元。他說,以前工作一個月賺不到三萬元,還得要看老闆臉色,現在一個月做廿天就可賺 五萬元,工作時間縮短,賺得多,下工後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剛出社會多磨練是好的。


油漆工真情告白

2012年09月24日
更多專欄文章

因為最近台灣的經濟狀況實在太壞,所以在各媒體上出現了很多洗腦文,說什麼粗工、水電工、油漆工都超值得做,因為收入比22K多很多。
雖然說職業無貴賤,但這種昧於各種職業背後的不同挑戰,只是一股腦的怪罪年輕人不做各種各樣的工作,這樣是不對的。所以這位熱心的油漆小老闆想跟大家分享油漆工背後的挑戰。(我知道他有打錯字,你就把他當宅女小紅就好了嘛!)

王建樺:
我是一個油漆工 我學歷低所以認份跟我老爸作油漆 我走過了一天六百的油漆學徒歲月 到達了現在一天一千八師父薪水,我承認我的技術跟那些師父比起來 還有很大的差距因為他們已經做了快20年. 但是我也有疑或阿 當別人嫌這份工作薪水不少的時候 我真他媽的希望大家知道 你只要油漆師父 你他們一輩子的薪水都是1天 1800元 不會在有變化了 一輩子都是如此 我命好可以當油漆工程老闆 但是麻煩請 命不好的大家 想清楚 粗工 水電工 油漆工 板模工 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除了當個小老闆外 這些行業 只是’拿者你未來的無限可能 身體勞力 經驗 換取那 比較高一點點的薪水’如果大家 想做油漆工 我絕對不反對 只是 希望”你”已經有個家庭要養 所以才做這樣的決定 不然 這些用經驗勞力換取所謂”高薪”的工作 真的 沒有太多的未來可能 最多是一個油漆工程小老闆 那一個油漆工程小老闆的利潤是多少呢? 最多也只是這種 “高薪”工作的兩倍 三倍 缺點是 你必須無止盡的跑工程 假日要跑 小案子 幾千塊要跑 計算數量 收錢 甚至自己也要下來油漆 (因為我再我爸旁邊油漆 清楚得知道這個行業的利潤 一個油漆師父平均 一天大約幫老闆淨賺500元左右)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文龍:我最討厭政府拚經濟!


【聯合新聞網/文/陳心怡】

奇美集團去年舉行創辦五十週年運動會,創辦人許文龍出席。 記者劉學聖/攝影

建國百年,馬英九總統誓言拚經濟,除了提出「黃金十年」建設藍圖,期許今年經濟成長率突破5%,並倡議公教帶頭加薪,以帶動民間企業跟著加薪。社會瀰漫著一片樂觀期待經濟成長氣氛,但經濟成長真的就是萬靈丹?

近年來已鮮少在公開場合出現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是怎麼看待政府拚經濟這件事?他在最近出版的回憶錄《零與無限大》(早安財經文化出版)裡戳破「拚經濟」的迷思,直接說:「我最討厭聽到政府說拚經濟。」

政府常常在喊「拚經濟」,這句話,完全是在騙百姓的。

訂單、原料、技術都和你無關,你要拚什麼經濟?公司的訂單也不是政府替我們爭取的,低價的原料也不是政府替我們談來的,技術也不是政府幫我們研發的,你能拚什麼經濟?

香港政府有在講「拚經濟」嗎?香港過去給英國管,英國政府來也只規定你不能犯規而已。剩下有關經濟的事,他一句話都不曾說。「我給你自由,所有人都不能犯法」,就這樣,就自然發展了,大家都想去香港做生意。

對於經濟,政府老是愛講「輔導」。不過,你有能力輔導嗎?

一個賣肉粽的,是政府教他怎麼包肉粽嗎?

所有的企業,沒有一家是靠政府輔導就成功的。這些人才,也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你不去「輔導」張忠謀,台灣照樣會有現在的發展,因為台灣的條件已經成熟。 但是官員們為了讓人民覺得政府「大有為」,不斷灌輸人民這種觀念,再透過教育跟媒體不斷放送。實際上,政府什麼都沒辦法做。

但因為這些洗腦,到現在,很多人觀念還停留在舊時代,以為企業一定是政府去輔導、去培養一些人才,然後才有的。(引自《零與無限大》一書)

許文龍這番話,和不少希望政府輔導企業的論調大相逕庭。他拿外貿協會為例指出,在四、五十年代通訊不便的環境中,企業的確需要一些協助,但現在資訊發達, 早就不需要政府來做,「手機拿起來全世界都能通的時代、電腦打開什麼訊息都有的時代,為什麼還需要外貿協會?」他說,政府每年招商、辦展覽,就要花上三十 億元,這些錢都是從民間拿的,如果企業的產品真的要依賴外貿協會才賣得出去,恐怕老早就倒了。

許文龍曾在總統府的政府改造會議上不客氣地指陳,台北市花的都是地方的錢,但地方根本不需要中央來「拚經濟」,像奇美這樣的企業也不是政府「輔導」出來的,管少一點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但大家卻沒有這種想法。

政府到底在為誰發言?

在許文龍眼裡,政府力拚經濟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幾個看起來漂亮的數據背後,往往只會淪於救股市、救房市而已。當然會有人質疑,股市跌、房價落,消費者就會信心不足,企業也不敢投資。

但許文龍並不這樣想。「不動產跌一半,正是買房子的好時機,為什麼沒有人覺得高興?假如股價這麼低,本來買不起的人,剛好可以買啊!這樣的聲音都沒有出來……這些應該高興的人沒在高興,反而產生不安,覺得自己可能失去工作、調薪的機會降低」。

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景氣好等於股票漲,股票漲等於好,股票跌就是不好,在許文龍看來,這種邏輯根本忽略了每項產業本身的發展、競爭力和股價之間的關係,也 因此,只要碰到股價大跌,政府就得如臨大敵,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儼然成了必要的救命丸。許文龍痛斥:「這不是拿多數人的稅金、退休金、勞保金來保護少數投資 者的利益嗎?……台灣股民忘記要自負投資風險的事,整個社會變形,就是政府鼓勵出來的。」

即使一手成功創辦奇美集團,但在許文龍心中,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將會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醫院和博物館才是許文龍肯認的價值。站在一個 經營者的立場,許文龍知道員工想要領較多的薪水、想要放較多的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相應在國家政府上,人民的幸福、人民想要什麼,就是國家該要思考的方 向。

即使拚了經濟,有了數據佐證,但許多人民的幸福感依舊欠缺,這之間的落差,是不是馬政府該深刻檢視的地方?

※延伸閱讀》
‧帶動消費年 馬總統再喊加薪
‧加薪潮來了? 給我有感復甦!
‧陳博志:政府誇大經濟成長

【2011-01-16 聯合新聞網】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國零外債 財長張盛和:政府不會破產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2.08.11 04:04 am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有人擔心政府舉債太多,可能面臨破產,其實「我們只有內債、沒有外債,不會破產。」

為開拓財源,張盛和說,未來要強化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公共建設機制,如台北一○一大樓就是成功案例,政府出地,民間興建,未來將由國有財產局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強化公私協力夥伴關係,讓政府資產更活化。

張盛和昨天到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為「南方領袖教育學院」演講,有學員為國家財政憂心忡忡。

張盛和說,我國的債限才百分之四十點五、日本是百分之二百廿五、希臘是百分之一百多,英國為百分之八十以上,和世界各國比較,都算低的,「大家不用擔心」。

張盛和說,歐洲部分國家會面臨破產,「是他們(指破產國家)向外國發行外債,如遇到外國要提兌,萬一付不出現金就破產」,所以希臘及西班牙全都是外債問題。

張盛和說,我們沒有跟外國借一毛錢,「我們的債務全部是內債」,內債不會破產,就像跟自己的兒子借債,借一千萬元,若付不出,兒子不會提兌,也不會拍賣房子;但外債就是向銀行借錢,萬一付不出錢,銀行會來拍賣不動產。

張盛和說,我們的內債,有七、八成都是向國家行庫、保險公司借的,「這些不會擠兌」,還本付息也沒有問題,因為利率不高,舉新還舊,運作上絕對沒有問題,「政府絕對不會破產,請大家放心。」

【2012/08/11 聯合報】@ http://udn.com/




網友:

「我們的債務全部是內債」,是因為非IMF會員國 不能跟外國借債只好如此
況且內債靠通膨個10倍 債務馬上變1/10 當然不破產
難怪台灣物價一直上漲
政府要原電雙漲造成台灣物價上漲
原來是政府打呆帳


如果內債這麼好用
為什麼歐豬5國他們不借內債
難到台灣最聰明他們最笨?


中華民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在1945年12月27日至1980年4月16日止,約30年3個月又21天的時間,這段時間行使代表權的是中華民國。 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將中國地區的代表權轉移給中國共產黨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地區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佔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4102張選票,佔總投票權的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獲得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0年中國地區的份額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 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當民間財富無法再負擔政府的債務時,屆時就是想再舉債恐也是無能為力。
此時只能用本國的土地或其他權力來償還,甚至可以用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以增加舉債的方式來償還。
所以你會看到中油台電台鐵 賣給民間
你會看到天龍國的公園不見了變X寶

政府沒有考慮多借外債
只是因為台灣不是世界銀行的成員
加上主權信用評等較歐美等國低若要發行外債借款利率相對比較高

如果債務內債八成是銀行買的
銀行如果抽銀根
那~企業倒閉...勞工失 業...稅收短少...政府支出縮減






審計部示警:未來五年 政府要還債2.2兆
 

審計部昨天提出2011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計部指出,2012至2016年未來五年中央政府償債壓力大,應償付到期債務達新台幣2.2兆元,其中2016年將達到償債最高峰,屆時可能因而帶動利率的彈升。

審計部所公布的總決算報告示警,提及上述龐大償債壓力,其中債務到期結構過於集中,有可能帶動「利率」的彈升,增加政府舉借新債的利息負擔,政府有必要及早妥善規劃短、中、長期債務的舉借。

審計部指出,2011年底,資產總額為一兆一千零三億元,資產負債總額為一兆七百七十五億,相抵剩餘228億。各界關切未列入公債法的政府潛藏負債,預計將造成未來各級政府負擔的支出達14.9兆,中央將負擔11.6兆。

審計部也提具國營事業營運審核結論,指自來水售價從1994年訂定後,已超過17年沒調整,水價長期低於成本,應加強推動「水價合理化」。

審計部表示,自來水公司連年虧損,目前借款餘額已達463億餘元,恐影響公司正常營運。台電截至2011年,離島供電虧損483億元,加重台電經營困難。

審計部說,台電以高價向汽電共生及民營電廠購電,未能適時協商調降購電費率,增加購電支出59億元。中油在2011年也虧損324億元。

審計部表示,五年來台電在軍眷用電、學校用電、農業用電、公用路燈用電、蘭嶼用電等各項用電優惠金額達287億元,至今未撥補,也未檢討優惠政策合理性。

【2012/07/2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審計部示警:未來五年 政府要還債2.2兆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55507.shtml#ixzz23ET3DoQA
Power By udn.com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忠謀:殺價競爭不是了不起的創新

作者: 林上祚╱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3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張忠謀昨日在工商協進會以「學而優則創」進行演講,提到「學而優則仕」概念,他先是呼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法,認為政府裡面博士太多了,太多了反而不好,「多一點常識就好了」。

他強調,知識經濟喊了二十幾年,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值錢的不是知識,而是創新,大學錄取率這麼高,有了Google搜尋引擎,大家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搜尋到資訊,「知識已經不值錢了」。

不過,張忠謀強調,知識工作者將資訊條理化,把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由於創新本身往往需要不只一個知識/學習系統,創業者還要懂得跨領域的聯想。

張忠謀說,三十年前,他奉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之命,成立台積電,當時台灣在半導體製程與美國至少獲後二.五個世代,當時也沒有IC設計能力,在管理 與行銷上也無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在落後製程上,有較高的良率,因此,他就將晶圓代工的經營模式加上良率優點,向國發基金爭取投資。

張忠謀當時在經建會簡報,強調「台積電不與客戶競爭,要以贏得客戶信任做生意」,一位與會的部長級官員聽完冷笑道,「台灣公司以商譽取勝,這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會後,當時的交通部長連戰主動趨前,要張忠謀別氣餒。

「以前,很少人把晶圓代工的經營模式,視為半導體業主要創新」,張忠謀說,IC之父Jack Kilby在1998年訪台,肯定台積電這樣營運模式,是半導體業重大創新。

二年後,前世大半導體負責人張汝京,轉赴中國成立中芯半導體,張忠謀說,十幾年前他常去一家信義區的髮廊洗頭,一位造型師跟他說,他要自立門戶,張 忠謀問他,「你創業有何新的點子」,該造型師回答「我的價錢比較便宜」,後來他讀了中芯半導體相關報導,發現中芯也是以低價競爭為主要策略,「這種創業, 我覺得沒啥了不起,成功機率不大」。

張忠謀說,從競爭力角度,他個人從不認為,到低工資國家建廠,是一項策略選項(viable strategy),包括很多管理學領袖包括麥可波特與梭羅,都認為藉由低工資提高競爭力只是短期做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