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自然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 coujan (巴)
標題 Re: [問卦] 蜘蛛可以走進其他蜘蛛的網嗎
時間 Tue Dec 25 21:28:05 2018


※ 引述《bigwhite327 (一路狗)》之銘言:
: 嗨嗨
: 各位平安夜還在打手槍的肥肥宅宅臭魯蛇大家豪
: 是這樣ㄉ
: 小魯剛剛盯著天花板的蜘蛛網發呆
: 突然想到
: 如果有一隻公蜘蛛
: 看到隔壁母蛛靜靜的待在她的網裡
: 公蛛可以走去母蛛的網跟她修桿ㄇ☺☺
: 我們都知道蜘蛛不會被自己ㄉ網黏住
: 那如果是蜘蛛走進別隻蜘蛛的網裡呢??
: 是無論如何都一定會被黏住然後變成獵物被榨乾ㄇ
: 還是同品種的蜘蛛可以互相串門子
: 還是只要走的方式是對的 不同種蜘蛛也可以走來走去ㄚ
: 有沒有八卦??


各位安安好,今天沒有糟糕圖。


要回答原PO的問題之前,首先得要說明為什麼蜘蛛不會被網黏住。

原因有二:

1. 不是所有的蜘蛛絲都有黏性。

  以一般常見圓網來說,只有一圈一圈的螺旋絲上帶有黏球,

   作為骨架的放射絲則不帶有黏性,

   有些類型的網 (ex.漏斗網) 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黏性,

   純粹靠複雜的構造來牽制獵物。


   蜘蛛行走時會避開有黏性的網,所以不會被黏住。

   下面這張圖可以很明顯看出有黏性的絲和沒黏性的絲。

  https://imgur.com/HyHPk6B

[圖]




2. 造網型蜘蛛的腳會分泌油脂,

   所以即使不小心踩到黏絲也可以輕易掙脫。

   (不過遊獵型的蜘蛛就不行了)



解釋完蜘蛛網的原理以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原PO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蜘蛛家裡還真的充滿了外來的客人,

對某些大型蜘蛛來說,家裡沒有房客才是稀奇的事。



一張網上出現多隻蜘蛛的現象有以下幾種可能:


1. 雄蛛去母蛛家串門子:

   為的當然不是蓋棉被純聊天,實際目的就是你說的修幹,

   啊不然雄蛛是要怎麼嘿咻,通靈嗎 (∀。)


  下圖為人面蜘蛛的網,其中2隻雄蛛都在找機會接近中央的母蛛

   https://imgur.com/YxdIi8S

[圖]




2. 小型蜘蛛寄居在大型蜘蛛的網裡:

   很多小型的寄居姬蛛 (體長小於1cm) 不結網,

   專門跑到大型蜘蛛家裡作客。

   像人面蜘蛛、泉字雲班蛛這種大型蜘蛛的蛛網大多超過1公尺,

   其中常常藏了很多這樣的房客。

   這種小蜘蛛體型跟房東相差很大,走路又輕,不太會引起房東的注意。

   他們主要吃卡在網上,對房東來說太小不值得食用的小蟲,

   透過清除這些雜物,可以延長網的壽命。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些小蜘蛛的體色鮮豔,

   有助於吸引獵物到網上,類似海葵跟小丑魚的互利共生關係。


  圖:橫紋金蛛和銀腹寄居姬蛛

   https://imgur.com/Jkshhgd

[圖]



   但除了上述的「好房客」外,蜘蛛界裡還存在一些「壞房客」。

   有些寄居蜘蛛除了小蟲外,還會偷吃房東的蜘蛛絲。

   有些寄居蜘蛛會趁房東不注意時,吃掉房東的食物或小孩。

   有些寄居蜘蛛長的跟房東差不多大,

   當房子地段不佳、食物不夠時,他們甚至會毫不留情地殺掉房東果腹。

   (沒錢住天龍國臭了嗎 QQ)


  影片:黑色寄居姬蛛偷大姬蛛的食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ikqaVFQHs




3. 以捕食為目的:
 

   有些蜘蛛仗著體型比別人大、或是身懷絕技,

   這些蜘蛛專門入侵其他蜘蛛的網,捕食房東。

 

   比起行動敏捷的飛蟲,他們更喜歡吃動作遲緩的同類。


   著名的例子有:孔蛛、長尾寄居蜘蛛、蚓腹蜘蛛、花皮蛛等等。



4. 社會性蜘蛛:

   少數蜘蛛有群居習性,

   他們彼此生活在一起,共同結網、捕食,

   甚至還會一起飼育後代。

   有些大的群集可能超過幾千幾萬隻,

   網的大小可以遮蓋住整株樹叢。


   圖:超大蜘蛛網

   https://imgur.com/O2kxgiy

[圖]


   影片:巴西的群居性蜘蛛 (恐怖慎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tdwcseT1Q&feature=youtu.be

Chovendo Aranhas - YouTube
Centenas (ou talvez milhares) de aranhas se reunem entre postes na cidade de Santo Antonio de Plantina/PR. Para mais informações sobre esse caso, click no li...

 
以上是今天的說明,

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7025324.A.3F6.html

作者 t3265199847 (呵呵呵)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
時間 Mon Jun 27 19:01:56 2016
───────────────────────────────────────


: 但路邊的野狗呢? 麻雀? 魚缸裡的魚? 死了也差吧?
: 認真想問 到底人類尊重非人生物的生命的意義?


其實這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哲學問題了,

Peter Singer在他的文章Unsanctifying Human Life當中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

那就是「若一個生命的存在帶來的快樂超過痛苦,那麼此生命就不該被殺死。」

對一個不重視生命的人來說,

那些路邊的野狗、麻雀和魚缸裡的魚,其實死了也不會真的改變這個世界什麼,

但萬一殘忍地虐殺了這些生物,

這些生物在人類社會是被喜愛的主流生物,社會壓力和各種道德的譴責帶來的痛苦,

可以說是遠遠超過了殺死他們帶來的快樂,因此一般的人並不會選擇這麼做。

但那些樂於殺害生命、從中可以得到快感的人就可能會冒著風險下手,

這些人其實就是電視上你能看到的那些人。

而最好的反例就是蟑螂、螞蟻、蚊子等等不受大部份人喜愛的動物,

所以你常常會看到人們尖叫著拿著拖鞋殺死蟑螂,

在人類的眼中,不要懷疑,生命就是如此的不平等。





而作者也提到,這種不平等來自於對非自身物種的歧視,

對大部份人而言,人類的生命就是高於其他物種,沒有為什麼。

這種歧視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但社會和文化也是形塑這種歧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前面有人提到有些地方不能吃狗肉但有些地方可以,就是社會和文化所造成的影響。

作者舉了兩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例子來說明:

例一

一位家貧的母親生下了一個天生就罹患多重疾病和重度智能障礙的唐氏症嬰兒,

母親認為她沒有辦法好好養育這個小孩而想放棄治療這個嬰兒,

但在當地兒童福利協會的奔走之下,法院宣判醫院必須立刻對這個嬰兒進行治療,

最後嬰兒順利活了下來,但這位母親認為她受到了不公平的審判。

例二

一間研究機構為了瞭解毒品對動物的影響而把大約六十隻猴子關在籠子裡,

只要猴子想要,就幫牠們注射毒品。

直到猴群對毒品成癮了之後,就突然不再對猴群進行任何的施打,

最後猴群多數慢性痙攣或自虐致死。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人類對於非自身物種的歧視,

因為即使已知這種實驗可以帶來重大的成果,

但還是幾乎沒有人敢對一個多重障礙的嬰兒進行如此的實驗。

這代表,就算智能障礙的嬰兒的能力和六十隻健康的猴子無異,甚至低於後者,

前者在人類眼中的價值仍然高於後者。



所以這種歧視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最後作者也自己說,其實他自己也還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XD

他甚至還在文章最後表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有人找到更接近真理的答案出來。

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的。

我不是哲學系,也沒有多厲害只是上過課看過文章,

如果原PO對這類問題有興趣,那哲學系其實很適合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3.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7025324.A.3F6.html


噓 yuugen2: 尊重人類生命的延伸 宏觀的看都是地球上的生物 地位應平 06/27 19:07

你這樣說也沒錯 作者本身也支持這個論調

作法有三種

一是提高其他生物的生命地位到跟人類一樣 那人類就準備餓死了

二是降低人類的生命地位到跟其他生物一樣 那吃人就應該是合法的 這也不太可能做到

三就是在這兩者之間取一個平衡 但那個平衡點在哪至今沒人知道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心收養百公斤胖豬 沒想到牠竟這樣回報主人

說到忠心和勇敢,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可能就是可愛的小狗,不過,在動物界裡面,豬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中更具有智慧和勇氣。這隻重達140公斤的越南大 肚豬,名字叫作LuLu,本來是老夫婦喬安(Jo Ann)和傑克(Jack Altsman)送給女兒的禮物,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隻看似行動遲緩、肥嘟嘟的小豬,最後竟然會救了老太太一命。

原本LuLu小時候只有 4公斤,經過主人的細心呵護後,後來體重一路飆升,結果女兒照顧到受不了,要求老夫婦幫忙照看LuLu幾天,沒想到雙方一拍即合,老夫妻很快愛上了這隻 豬,於是決定將牠留下來,女兒也藉此就沒有再將LuLu帶回去。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這個舉動卻救了喬安一條命。

1998年8月的一天,夫妻兩決定去伊克斯普雷斯島旅行,當時他們住進一輛拖車裡面,而傑克獨自外出釣魚,只留下喬安一個人在車上,周遭很安靜,幾 乎沒有其他人。結果,意外就這麼發生了,喬安忽然心臟病發,倒在地上無法坐起,她將鬧鐘往窗外扔,試圖引起外面人的注意,但卻徒勞無功。眼看喬安就要一命 嗚呼,這時LuLu感覺到主人有些反常,就忽然衝了出去,甚至撞破籬笆,導致皮膚流血,最後成功跑到大馬路上。

為了引起他人注意,LuLu 竟然做出了這個動作──裝死,結果正巧被一名路過司機發現,沒想到當司機要靠近LuLu的時候,牠立刻「復活」,領著司機跑到了喬安的小拖車。司機:「哈 囉,有人在嗎?這是你們家的豬嗎?牠看起來不是很好(指身上有流血)。」喬安看到救兵來了,也立刻大喊,司機才驚覺大事不妙,馬上協助她送進離這裡最近的 醫院。

如果再晚15分鐘,喬安可能就會再也看不到家人了。後來LuLu爆紅,成了美國當時最紅的動物,甚至媒體都稱牠為「動物英雄」,國家地理雜誌也搶著 報導牠的新聞,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甚至還邀請牠上過節目。為了表彰LuLu英勇的行為,甚至還在紐約授予牠英雄勳章,在一群小狗之中,LuLu特別顯眼 和淡定。對於這些榮譽,LuLu沒有特別的感受,喬安表示,LuLu唯一在意的仍是每天可以吃多少塊甜甜圈。

網友看完後,都覺得LuLu實在太驚人,回應說:「誰在說豬的智商低,看看!」、「豬比狗聰明,而且也很愛乾淨,圈養的沒條件,而且人類總是喜歡替別的動物定義些什麼。」、「看過一個紀錄片 經測試豬智商排名全部動物第十名!」、「豬的智力本來就是爆表級別的。」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狼回到黃石公園後會讓河流產生改變?

生物間相互影響對於生態系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1-23 14:05 聯合報 本報生活中心報導

霰字音同「羨」,氣象局預報員姜禮鴻指出,霰是不透明的白色冰粒,屬於「固態降水」,和雪相比,質地較為鬆散。在氣溫約為0℃、-1℃時,水因溫度不夠低,不足以變成冰,此時從高空(約-4至-5℃)掉下來的冰粒就會在下降過程中稍微融化,變成圓或球型,落到地上會彈起來。

霰和雪有何差別?姜禮鴻說,雪也是固態降水,有結晶結構,霰只是冰粒,沒有固定結晶結構。雪形成的溫度較低,通常約-5℃,由水或冰在空氣中凝結,或是雲內的冰晶碰撞而成,有六角形的完整結晶結構,以雪花型態飄落地面,碰到地表不會彈起。

若天氣夠冷,還可能見到霜或霧淞,也都是不同型態水的凝結現象。霧淞是過冷卻的水在迎風面碰到樹、建築物等固體時,直接依附在這些物體上凝結而成,也屬於冰晶,顏色呈白色或乳白色,形成溫度不像雪那麼低。高山植物往往只在迎風面的樹枝上有冰晶凝結,這就是霧淞。

霜則是氣態的水不經液態,直接昇華成固態的冰晶,通常出現於戶外植物的表面。當水氣從植物表皮的氣孔散出時,若所處環境的溫度很低,就會直接結霜,姜禮鴻說,有時植物在冬天會遇「霜害」,就是結霜所造成的。

另 外還有一種固態降水「冰雹」。但冰雹和低溫較無關,通常是劇烈天氣型態下的產物。姜禮鴻解釋,高空的溫度低,當雨在雲中滴下時,碰到劇烈對流將雨滴往上 吹,遇冷結成冰晶,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又被往上吹、吸附周為小水滴,再次凝結、落下,不斷重複,直到氣流無法承受冰晶的重量,就往下掉落至地表,成為了冰 雹。冰雹也是由冰晶組成,但沒有一定的結晶構造。

在台灣,霰、雪、霜和霧淞通常都只在高山上出現。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物有記憶、會說話 顛覆人類認知 (第364期2014/02/13)

http://www.epochweekly.com/b5/366/13140p3.htm

西澳大利亞大學一名研究人員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植物具有學習能力。另有幾位學者開始研究植物之間的溝通方式和它們的「語言」。這些研究發現,可說從根本上轉變了人類對植物的認知方式,以及人類劃分動植物的定義。

文 _ 李茹嵐

植物會學習和記憶

最近一年來,隨著科學家不斷的深入探索,越來越多植物的奧祕被挖掘出來,發現植物具備學習、說話、聆聽等能力。

西澳大利亞大學進化科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s Centre for Evolutionary Biology)的研究人員賈莉亞諾博士(Dr. Monica Gagliano)最近在《生態學》(Oecologia)期刊上發表了她的研究報告。賈莉亞諾和她的研究團隊以含羞草做實驗,發現這種植物就像動物一樣 具備學習和記憶能力。

據西澳大利亞大學網站的文章,研究人員以測試動物行為反應和權衡能力的實驗框架,用在含羞草的實驗上。換言之,他們把含羞草當作動物來實驗。賈莉亞諾的研究團隊分別在強光和弱光的環境下訓練含羞草的長期和短期記憶能力。方法是不斷地以特製設備往它們的葉子上滴水。

研究發現,當含羞草發現這種重複性的干擾動作並不會對它們造成危險時,它們停止合上葉片。文章說,含羞草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學習到了,而且在弱光環境下學習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這些植物即使在環境轉變了的情況下,在往後的幾個星期內仍然記得它們的學習所得。

研究認為,植物沒有大腦和神經組織,但是它們細胞內有一種複雜的鈣基信號網絡,與動物的記憶過程很類似。但他們尚未研究到這種學習機制的生物學基礎。

植物會用聲音溝通

賈莉亞諾博士在去年還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發現植物會用聲音來溝通。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去年的報導,在研究中,她發現羅勒若種在辣椒旁邊會長得比較好,而種在茴香旁邊則長得比較差。她說:「植物似乎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它們會對特定頻率產生反應。」

賈莉亞諾發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根部會發出一種卡嗒卡嗒的聲響。這種聲響可通過高度敏感的激光麥克風偵測出來。

植物甚至可以在發芽前溝通它們的成長速度。賈莉亞諾說:「它們不能在發現自己不喜歡自己的鄰居後,連根拔起逃掉,但是它們可以快速生長,以追上它們不喜歡的鄰居。」

山艾樹會說話

美國雜誌《連線》(Wired)上個月的報導,生態學家卡爾班(Richard Karban)發現長在一個斜坡上的山艾樹會用語言互相溝通,它們用的不是人類懂得的語言。卡爾班去學習這種「語言」,漸漸地竟聽懂了它們之間的「談話」。


發現植物說話的證據只有數十年時間。

 

?"
越來越多植物的奧祕被挖掘出來,發現植物具備學習、說話、聆聽等能力。含羞草具備學習和記憶的能力。(攝影:王嘉益/大紀元)

 

 

早在1983年就有兩篇研究報告指出柳樹、楊樹和糖槭會互相警告有昆蟲來襲。(Fotolia)

據報導,發現植物說話的證據只有數十年時間。早在1983年就有兩篇研究報告指出柳樹、楊樹和糖槭會互相警告有昆蟲來襲。同時長在被昆蟲襲擊的樹附 近的樹木會釋出驅趕昆蟲的物質以抵禦攻擊。這表示它們知道鄰居正遭受磨難,並想辦法做出回應。這意味著沒有大腦的植物也會發出、收受和詮釋信號。

其中卡爾班曾經在這方面做過大量研究。在他的48項研究中有40項確定偵測到這些信號,並提高它們的化學武器或其他防禦機制作為回應。

那到底植物是怎麼發出和接收信息的?就在幾個月前,洛桑大學(University of Lausanne)研究植物信號的權威法爾莫(Ted Farmer)宣布他發現了一種幾乎不曾被發現的植物傳播信息的方法——利用電脈衝和以電壓基礎為系統的信號發送。文章稱,這種方式可以讓人聯想到動物的 神經系統。

植物的感知功能超越人類

談到研究植物的奧祕,不得不提這方面的先驅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他的大量研究發現,植物甚至具備超越人類的感知功能,包括他心通。


最早發現植物有感知能力的巴克斯特。(大紀元資料室/Franci Prowsewe提供)

據正見網報導,1966年2月的一天,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專家巴克斯特在給花草澆水,突然心血來潮,把測謊儀的電極連到了一株牛舌蘭的葉片上, 並向它根部澆水。他赫然發現:電流計圖紙上,自動記錄筆記下許多鋸齒形的圖形,這種曲線圖形與人在高興時所畫出的曲線圖形相似。

巴克斯特後來想要對植物採取一次威脅行動——用火燒植物的葉子,當他在心中這麼一想,記錄儀不停地向上掃描。植物竟然在他還在計畫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的意圖了。換言之,植物竟然具有他心通能力,可以知曉人類的心理活動。


經歷40多年的研究,巴克斯特完成著作《本能感知》(Primary Perception)英文版。

?"
越來越多植物的奧祕被挖掘出來,發現植物具備學習、說話、聆聽等能力。含羞草具備學習和記憶的能力。(攝影:王嘉益/大紀元)

 

 

(Franci Prowsewe提供) 隨後他取來了火柴,剛剛劃著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再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到植物,記錄儀的指針已劇烈的擺動,甚至記錄曲線都超出 了記錄紙的邊緣,出現了極強烈的恐懼表現。而當他假裝著要燒植物的葉子時,圖紙上卻沒有這種反應。植物還具有辨別人真假意圖的能力。

巴克斯特和他的同事們在全國各地做了類似的觀察和研究。他們對萵苣、洋蔥、橘、香蕉等25種以上不同的植物和果樹進行試驗,竟得到相同的結果。

巴克斯特曾經設計過這樣一個試驗:他當著植物的面,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植物馬上陷入到極度的刺激之中。巴克斯特表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他得出結論,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

為研究植物的記憶能力,巴克斯特將兩棵植物並排置於同一屋內,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然後讓這名學生混在幾個學生之中,都穿一樣的 服裝,並戴上面具,一一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後當毀掉植物的那位學生走過去時,植物在儀器記錄紙上立刻留下極為強烈的信號指示,表露出了對他的恐懼。

當時巴克斯特做的實驗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隨著一些科學家突破舊有的思想框框,大膽推理、小心求證,越來越多自然界的奧祕將會被發現。◇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爆炸蟾蜍事件,竟然是牠搞的鬼…

文/時淒宮分

2005年4月,德國漢堡發生一起謎樣事件,一個小池塘邊緣散落約1000多隻死去蟾蜍的屍塊。說是屍塊,是因為牠們的身體全部膨脹至3.5倍左右的大小,然後爆炸,噴得方圓數公尺內到處都是血肉組織、內臟……

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禮拜,當地人和科學家們嚇壞了,他們擔心是甚麼莫名的病毒從南美洲傳了過來,而小報媒體也藉機渲染,稱那個小池塘為「死亡之池」。接下來,最令大家害怕的事情發生了,鄰近的丹麥湖泊也相繼出現爆炸蟾蜍。

恐慌蔓延歐洲大半部,人們對於這起神秘事件的起因眾說紛紜。終於,德國知名兩棲動物專家Frank Mutschmann找到解答,他在爆炸蟾蜍樣本的背部找到精準的圓形切口,大小與鳥喙差不多。另外,他翻遍滿地蟾蜍屍體,就是找不到牠們的肝臟……

事情的真相比爆炸蟾蜍本身更令人不寒而慄:這是一起物種間的屠殺,發起者正是高度智慧的烏鴉。Frank說,「牠們聰明得知道蟾蜍的皮膚有毒,唯有肝臟是值得一吃的。」

當烏鴉活生生地啄走蟾蜍的肝臟後,這些兩棲受害者意識到自己被攻擊,不斷膨脹自己作為一種防禦機制。然而牠們不具有隔膜或肋骨,再加上肝臟沒了,多出來的空間使肺部得以不成比例地舒展,最後撕裂全身血肉,把其餘器官噴向體外。

只是謎團解開以後,卻又留下另一個謎團。沒人知道烏鴉怎能如此精準地掌握肝臟的位置,牠們又是如何知道肝臟是最有營養的部位,值得冒險啄開有毒皮膚食用它?或許地球上有些生物的智慧,遠遠高出人類的想像。


原文網址: 德國爆炸蟾蜍事件,竟然是牠搞的鬼… | 鍵盤大檸檬 http://www.ettoday.net/dalemon/post/2232#ixzz2seAuVWlS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濃湯生物學

生命真的起源於濃湯?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周坤毅

英國科學記者拉塞福在新書《創世紀:科學家如何創造生命?》中聲稱:「史上最著名的濃湯出現在1953年。」這句話乍聽之下十分可笑,尤其對剛享用完一碗美味的豆子培根濃湯的讀者來說,更是難以接受。
 

細讀本書後我才知道拉塞福指的是「原生湯」。這個詞是由著名的英國演化生物學家霍爾丹創造,描述太古之初充滿了化學原料的池塘,第一個細胞便在此誕生。
 

1953年,美國化學家米勒混合了水、甲烷、氫與氨(他認為這是40億年前大氣的主要成份),煮成這鍋著名的濃湯,然後施加電擊以模擬閃電。幾天之後濃湯的顏色變黑,他分析後發現了胺基酸的存在(原生湯必備的一種上等食材)。
 

這項家喻戶曉的實驗似乎證明了早期地球如何孕育生命,乃至於影集「銀河飛龍」中的貴族Q,也將我們的英雄畢凱艦長帶往35億年前的地球,指著一池冒 泡的黏液說:「我鄭重告訴你,這就是生命的起源。地球第一個生命即將在此誕生。一團胺基酸將會組成第一個蛋白質,這是你們所謂的生命基石。你所知道的一 切,人類所有文明,都將從這池黏液開始。」這幕的演員藍西講到「黏液」這兩個字時特別拉長音節,非常值得一看。
 

然而生命起源於濃湯的概念,幾乎可以確定是錯的。拉塞福在越洋電話裡告訴我:「原生湯的概念是,只要條件正確,複雜的生物分子便能無中生有。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實驗,但也讓人誤解地球生命如何誕生。」
 

因為米勒的濃湯所產生的胺基酸只會靜靜待在那裡,一點用處也沒有。拉塞福說:「這些化學物質產生後,反應就停止了,不再有下一步。這跟生命根本就不同,生命是持續的化學反應。就算等到天荒地老,那鍋濃湯也不會生出蒼蠅。」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比較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地點,是稱為「白煙囪」的海底熱泉噴口。白煙囪的熱能就像米勒的電擊一樣,最多只能煮出一鍋濃湯。差別在於熱 泉會帶來大量的氫,並在四周的岩漿形成細胞大小的氣孔。氫原子去掉電子後剩下一顆質子,而氣孔兩側不均衡的質子形成帶電粒子流,讓化學反應得以持續產生。 因此今天你我才能在此思考濃湯生物學。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3年第141期11月號】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擇之外的複雜演化

在沒有天擇壓力之下,生物也能演化出複雜構造嗎?實驗室中養尊處優的果蠅族群, 的確比較多變化,但不代表天擇沒有作用。

撰文/齊默(Carl Zimmer)
翻譯/涂可欣

當達爾文想出演化論的基本概念時,他還不到30歲,不過他卻等到50歲時,才把學說公諸於世。期間的20年,他有系統地蒐集證據,構思如何回應每個他能想到的質疑。在他預期的反駁論點中,最主要的就是漸進的演化過程無法產生一些複雜結構。
 

就拿人類的眼睛來說,它是由視網膜、晶狀體、肌肉、膠質液等許多元件組成,眼睛需要所有元件合作才能產生視覺。一個部位損傷,例如視網膜剝離,都會 導致失明,而所有交互作用的元件也必須要有合適的尺寸和形狀,眼睛才能發揮功能。如果達爾文是對的,那麼複雜的眼睛應該是從較簡單的前身演化而來。達爾文 在《物種起源》裡寫到:「我得坦承,這是極荒謬的說法。」
 

但達爾文仍看出了讓生物演化出複雜性的道路。生物的性狀代代都會出現變異,有些變異可提高個體的生存率並繁衍較多後代,這些變異經過幾代的天擇後會在族群裡變得較為普遍。新變異出現並擴散時,它們會逐漸改變身體構造,產生複雜的結構。
 

達爾文認為,人類的眼睛可能源自類似今日扁蟲具有的一塊簡單感光組織,天擇讓這片組織凹成杯狀,獲得偵測光源方向的能力;接著,又有一些能與感光杯 合作的新特徵加入,進一步改進視力,讓生物更能適應周遭環境,也使得這個眼睛的前身能遺傳給未來世代。天擇一步步推動種種改變來增加結構的複雜性,每一個 中間型都要比之前的中間型能提供更多的優勢。
 

達爾文對於複雜構造起源的想法,獲得了現代生物學的支持。今日生物學家從分子的層次檢查了眼睛和其他器官,他們發現由那些極複雜蛋白質組成的一些構造,很類似閘口、輸送帶和馬達;只要天擇一直偏好改變後的中間型,就有可能從較簡單的前身演化出複雜的蛋白質系統。
 

但最近有些科學家和哲學家提出生物複雜性可透過其他方式產生的論點。有人認為,生命有越變越複雜的內在傾向;也有人相信,即使沒有天擇的幫助,當隨 機突變形成時,就有增加複雜性的副作用。他們說,生物複雜性的起源並不如道金斯著名的「盲眼鐘錶匠」觀點,是數百萬年來通過天擇微調的結果。在某種程度 上,它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3年第141期11月號】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cm「魚斯拉」離水存活 無人敢在紐約公園湖邊午睡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數年前,紐約市民在中央公園發現遠離湖水活動的怪魚,出於憐憫心,他們還是把這些水生動物送回應該生活的地方。然而這些有著恐怖利齒、最大能長到90公分的「蛇頭魚」迅速繁殖,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在公園的綠地上午睡了。

▼對紐約市民來說,死掉的蛇頭魚才是好魚。(圖/取自網路)

蛇頭魚(snakehead fish)也被稱為鱧魚,在亞洲是頗為常見的食用魚;當初牠們被當成寵物引入美國,後來因飼主棄養,對河湖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甚至獲得「魚斯拉」的稱號。 紐約環保局最近在公園湖邊周圍立下告示牌,上面寫著「如果抓到這些魚,不要放回水裡,請立刻冷凍殺死牠們,並向有關當局回報。」

「魚斯拉」全身覆蓋蛇紋鱗片,頭部也長得很像蛇,牠們的體表有一層黏液,且鰓裡具有小囊,能發揮類似肺臟的作用,離水後仍能呼吸,在陸地上最多能存活4天。牠們在水域裡已是無所不吃,上岸後依然橫行霸道,不僅吞噬老鼠、寵物,甚至還有咬傷人的傳聞。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殭屍響尾蛇的逆襲 斬首後一個小時仍能張嘴嘶咬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電影裡的殭屍通常在斬首之後就沒戲了,然而真實世界的響尾蛇有著更頑強的意志!美國加州聖克魯茲一名男子在車庫裡碰到一條響尾蛇,他迅速制伏並切下牠的腦袋;當他以為這個爬行動物死透而伸手靠近時,差點被那顆脫離身體的蛇頭咬傷。

▼殭屍響尾蛇斬首後仍能咬人。(圖/取自io9)

屋主史考特(Thomas Scott)被「殭屍響尾蛇」嚇過一次後,連忙拿出攝影器材拍攝。根據國家地理頻道解釋,爬蟲類與哺乳動物不一樣,即便在死後仍能維持身體反射;響尾蛇就算身首異處長達1個小時,仍能張嘴嘶咬、注射致命毒液。怕蛇的理由光這個就夠了!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NA解密︰神秘大王烏賊 全是同一「種」

自由時報 – 2013年3月21日 下午1:3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分析了自古以來被視為海中巨怪的大王烏賊(giant squid,又稱大王魷、巨烏賊)這種神秘生物的DNA後,發現全球各海域的大王烏賊只有單一品種,基本上完全相同,顯示該物種是世界性的,且族群數目可能相當龐大。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生物學」期刊上。

棲息於900公尺深海

1857年丹麥生物學家史汀史翠普(Japetus Steenstrup)正式描述了這種海洋生物,學名命名為「Architeuthis dux」,但科學界直到9年前才首度觀察到大王烏賊的天然棲息樣貌,在此之前,往往只能從抹香鯨胃部中、漂浮在海面上或被沖刷到海灘的殘骸,推斷牠們的存 在。牠們的生活型態鮮為人知,但全球除了北極及南極海域外,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大王烏賊是全世界最龐大的無脊椎動物之一,體長可到18公尺,排球大的眼睛可以幫助牠們在黑暗中找尋獵物。牠們被偵測到棲息在水壓足以粉碎潛艦的900公尺深海中。

科學家原本認為大王烏賊至少有21個亞種,但其依據往往只是根據發現地點,或在抹香鯨肚子裡發現的不完整殘骸。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43隻在澳洲、西班牙、美國佛羅里達州、紐西蘭和日本的水域發現的大王烏賊身上,採集了粒線體DNA,發現這些烏賊在DNA的遺傳標誌上,只有很小的分歧。

報告中說:「數據清楚表明,全球只有一個Architeuthis的物種存在」。而大王烏賊是「高度洄游」的生物,分散在全球的溫水層洋流中。這個物種可能已經歷過數量激增,原因是掠食牠們的鯨魚遭到過度捕撈和氣候變遷。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復活已滅絕物種嗎? 科學家觀點現分歧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3年3月17日 17:35

 
  • 袋狼是一種已滅絕的物種,目前科學家開始辯論復活滅絕物種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塔斯馬尼亞農夫1930年5月6日獵殺了一隻騷擾雞舍的袋狼,他沒有想到這竟是野生環境僅存的最後一隻袋狼。目前,袋狼是國際自然保 護協會795個滅絕物種紅色名單中的一種動物,該機構自1963年以來就開始跟蹤分析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擺在科學家眼前一個敏感問題:我們是否應當復活滅 絕物種?

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張以及地球氣候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物種已滅絕和瀕臨滅絕,瀕臨滅絕的物種就像一位非常需要幫助的病人,他們迫切需要醫治;已滅絕的物種就 像已死去的人,他們已不需要幫助,無法去拯救。2012年,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者曾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復活地球滅絕物種的科學性和倫理成熟性,他們提出 的第一個觀點是目前的科學技術已支援滅絕物種的復活,當前先進的複製技術和新方法不僅能夠讀取滅絕物種的DNA,還能複製牠們的DNA,能夠更容易地培育 出基因相近的滅絕物種。而這些DNA樣本可以從滅絕物種樣本中提取。

如果採用高科技複製技術複製一些滅絕物種,例如:候鴿和猛馬,若恢復至150年前的北美洲環境,將有數十億隻候鴿在空中飛翔;如果猛馬從大象體內孕育誕生,形成猛馬與大象的混合物種,現今地球的生存環境與1萬年前完全不同,牠們能否適應這樣的環境呢?

傾向於復活滅絕物種的科學家主要分成兩個觀點:我們應該復活牠們,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複製技術;我們應該復活牠們,因為我們有義務這樣做。而另一方面,一 些自然環境保護者辯論稱,我們不應該復活已滅絕的物種,第一,我們尚不清楚將已滅絕物種引入自然生態系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第二,自然界現有大量的物種已 處於瀕危滅絕狀態,為什麼我們要將有限的自然資源留給已滅絕的物種,而不去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呢?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內裂大洞 佛州男睡夢中遭吞噬

作者: 鍾玉玨╱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郊區驚見地洞吞人事件。當地時間二月廿八日晚間十一時多,卅六歲男子傑夫.布希(Jeff Bush)正在床上睡覺,臥室下方卻突然裂開一個大地洞,傑夫掉入洞中遭到吞噬,咸信人已經凶多吉少。

他的弟弟傑瑞米.布希一日受訪時表示,他聽到類似車子衝進房內的巨響,隨後聽到哥哥大叫。他和太太趕到臥室開了燈後,為時已晚,房間只剩一個巨大坑洞及部分床墊,電視、衣櫥等都掉到洞裡了。

傑瑞米跳到洞裡,拚命地挖掘,希望能搶救哥哥。警方及時趕到將他拉出,並告訴他地還在坍塌。

傑瑞米含淚表示:「我覺得聽到哥哥大聲呼叫,要我救他,但我找不到他,我明白他已死了。」

當地消防單位表示,坑洞約卅公尺寬、十五公尺深,被吞噬的傑夫目前仍下落不明,但可能已經死亡,因為深入地底的生命探測器沒有發現到任何生命跡象。所幸家裡其他五人尚未就寢,幸運逃過一劫。

消防主管羅傑斯說,因為坑洞仍在擴大,救難人員無法再深入地底搜救。警方也趕緊疏散附近居民。

這種坑洞叫做「落水洞」,在佛州很常見,因為當地位在由石灰石或其他碳酸岩構成的基岩上,一經酸性地下水腐蝕,很容易形成空隙,嚴重便會出現坍塌。佛州之前就曾發生其他「坑人」意外,當局因而要求保險公司提供這類保單。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菸蒂與鳥巢

鳥巢裡的菸蒂,或許有助於雛鳥對抗寄生蟲。

撰文/華特斯(Hannah Waters)
翻譯/張薰文

雛鳥在充滿菸蒂的鳥巢裡長大?聽起來很嚇人,同樣嚇人的是,最近的研究顯示,某些鳥類利用菸蒂裡蓬鬆的塑膠纖維來編織鳥巢,反而有好處。這些充滿尼古丁的 菸蒂可以做為天然的殺蟲劑,讓鳥巢和裡面的雛鳥免於寄生蟲和有害昆蟲的傷害。(菸草類植物產生尼古丁,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昆蟲和其幼蟲吃掉。)

這些菸蒂肯定不好聞,但鳥類其實喜歡有味道的化學物質,例如一些會散發香氣的植物。有些築巢的鳥類會定期在巢中補充新鮮的香氣植物,可能是因為這些化學物質有助於雛鳥免疫系統的增強或發育。除此之外,這些植物化學物質也可做為殺蟲劑。

來自墨西哥特拉克斯卡拉自主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墨西哥市附近的55個鳥巢中加裝了熱阱以吸引寄生蟲。熱阱均用菸蒂絨毛加以包覆,有些菸蒂是 吸食過的,有些則未吸食過,未吸食過的菸蒂不會含有尼古丁和燃菸產生的其他成份。不論鳥巢裡面是蛋、雛鳥或是空的,未吸食過的菸蒂包覆的熱阱會吸引更多寄 生蟲前來,顯示使用過的菸蒂中所含的化學成份能驅離寄生蟲。

在第二次實驗中,科學家蒐集了墨西哥市裡28個麻雀巢以及29個雀鳥的鳥巢,鳥巢裡的雛鳥都已經離巢,不會再回來。他們發現鳥巢中若是墊了越多吸食過的菸蒂,寄生蟲越少。

科學家還不清楚寄生蟲數量減少對雛鳥的實質益處,也尚未確認到底是尼古丁或菸蒂裡的其他化學物質,例如氰化氫、砷或氨,使寄生蟲遠離鳥巢。

這些結果一旦經過確認,將是野生動物適應都市化的範例──或至少證明鳥類能善用資源,而且懂得利用牠們的嗅覺在都市中生存。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3年第133期3月號】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newscan&id=2116

鸚鵡也是發明家

鸚鵡不僅會說話,竟然也懂得使用工具!

撰文/高德曼(Jason G. Goldman)
翻譯/張薰文

自1960年代初期以來,「工具使用者俱樂部」的成員已經從人類擴展到黑猩猩以及其他物種,至今包括有大象、海豚、章魚、烏鴉、渡鴉、白嘴鴉、松鴉、澳洲 野犬和某些品種的狗。其中鳥類僅鴉科有使用工具的文獻記載,其他種類的鳥兒則缺乏相關記錄。

如今一隻名叫費加洛的戈芬氏鳳頭鸚鵡(Cacatua goffini),可能率先替牠的族群取得工具使用者俱樂部的入場券。費加洛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認知生物學系飼養的鳳頭鸚鵡,有一天,這隻雄鸚鵡把一個鵝 卵石弄出了圍繞鳥舍的鐵絲網,掉落在外面的木樑上,費加洛想用腳爪撿回鵝卵石,但失敗了。感到挫折的費加洛飛走後,找了一小段竹子叼在嘴裡,並試著用這個 小工具把鵝卵石搆回鳥舍。牠仍然沒有成功,但幸運的是,有位學生觀察到費加洛令人興奮的行為,並報告給研究人員。野生的戈芬氏鳳頭鸚鵡尚未有使用工具的記 錄,因此費加洛的行為十分引人注目。

但這可能是巧合嗎?為了釐清這點,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連串實驗。在三天內進行的10種不同試驗中,研究人員把腰果放在鳥舍外面的木樑上,就像一開始費加洛的 鵝卵石所掉落的位置。在第一次試驗中,費加洛試著用鳥舍地上的樹枝去搆腰果,但樹枝太短了,接著牠從木樑上扯下一小段裂片叼著,並成功取回腰果,總共花了 25分鐘拿到牠的點心。牠不僅懂得利用現有工具,也會自行加以改造。在第2到第10次試驗中,費加洛的表現明顯變快,並連續10次成功找到或製作工具來取 得腰果。

這個發現令人興奮之處在於費加洛是鸚鵡,而非鴉科。通常鴉科會用嘴喙修改樹枝用以築巢,因此牠們在認知上發展出製造工具的能力,從解剖學和生態學的角度而 言是很合理的。但鸚鵡不同,牠們通常以天然的樹洞為巢。費加洛的例子顯示,工具的使用可能自發於某個個體,且其智能尚未受到演化需求的影響。

鸚鵡是具有發聲學習能力的鳥類,因此長期被用來研究語言學習的問題,然而牠們似乎也具有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至少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如此。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鳳頭鸚鵡的哪些不同經驗,將有助於牠們發展出使用工具的能力,並且透過社交學習,把此能力傳授給同伴。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3年第132期2月號】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鴿子認路回家 全靠低頻聲波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2月1日 下午5:38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鴿子經過長途飛行後,還是可以認路回家歸功於聲波!美國科學家花了超過十年時間觀察鴿子飛行與認路的結果後發現,鴿子會利用低聲波輔助形成地圖,並辨別地球磁場的位置辨識回家路途,因此不管多遠、多陌生的地方,只要有聲波,鴿子都不怕迷路。

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在康乃爾大學校園周遭共200個地點施放鴿子,14年實驗期間共施放四萬隻以上鴿子,接著從附近地點的聲波與鴿子正確的返途等 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鴿子能回家,主要是靠「低頻次聲波」(infrasound)的幫助,形成牠們自己的「聲音地圖」,讓鴿子不管飛得多遠,總是能順利找 回返家的路徑。

科學家海斯川表示,「鴿子能認路回家的原因,就好像牠們擁有羅盤與地圖等工具,太陽與地球磁場位置是牠們的羅盤,音波就是地圖,讓鴿子能掌握與家的相對距離。」

稍早的研究指出,鳥類可聽到0.1 赫茲的聲音(人耳聽得到聲音則為20到2萬赫茲),而這聲音源自海底,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存在這種聲音。

海斯川認為,鴿子不管被施放到哪裡,會先聆聽與家鄉一模一樣的聲音訊號,來幫助牠們找到飛行的方向,一旦這聲波遭到外界干擾,就會讓鴿子迷航,包括1997年曾發生近六千隻賽鴿飛越英吉利海峽時,突然一陣亂飛。

1969年8月13日科學家也曾施放鴿子,結果當時只有在紐約州伊薩卡(Ithaca)附近一帶鴿子迷航找不到回家的路,對此,海斯川認為,這與當時氣候、地理環境有關,例如當時「風切」或「逆溫」(Temperature inversion)都可能造成鴿子迷路。

稍早《實驗生物學》期刊曾指出,鴿子最長飛行紀錄為1800公里。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2013年一月份《實驗生物學》期刊。

圖說:鴿子靠著聲波指引,讓牠們不管離開多遠,還是能夠返回當初的地方。(photo by Jehanzeb Khan in Flickr)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頭鷹旋轉脖子的秘密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2月2日 上午11:49

貓頭鷹是一種神秘的動物,牠具有一種特異功能,可以像探照燈一樣,旋轉脖子將近一整圈,牠怎麼不會扭到?科學家的解釋是,貓頭鷹的特技,來自於結構特殊的頭頸骨和血管。

貓頭鷹的頭,可以水平旋轉270度,人要是這麼做的話,極有可能切斷腦部供血而昏厥,貓頭鷹則不會,其實,不只貓 頭鷹,科學家說,多數鳥類的脖子,扭轉度都很大,牠必須如此,因為牠眼睛視野很窄,相對於人的七塊,鳥有14塊頸椎骨,而且牠的頸動眽,比較接近脖子的中 心,扭動的時候,承受的拉扯力道較小,也因此比較不容易被扭傷。

相關圖片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胡迪尼的建議:凡事先存疑

在你宣稱某件事物來自其他世界之前,最好先確認它原本就不存在於這個世界。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翻譯/潘震澤

柯南.道爾爵士這位才華洋溢的作家,創作了廣受全球歡迎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該小說以理性與邏輯戰勝迷信與玄 思出名。不幸的是,面對20世紀初盛行的靈異學,這位從醫生改行的蘇格蘭作家卻未用到他筆下主角的認知技巧。柯南.道爾盲目相信了科廷利精靈合成相片的粗 糙騙局,還經常參加降神會,希冀與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親人聯繫,特別是兒子金斯利。柯南.道爾的名氣讓他認識了當時最了不起的魔術師胡迪尼,胡迪尼對於 揭穿造假之事可是毫不容情。


1922年春天,柯南.道爾前往美國紐約市胡迪尼的住處拜訪,胡迪尼當場示範了石板書寫,要向他證明這全可用平凡無奇的手法辦到。石板書寫是靈媒喜 歡用來接收死者訊息的方法,號稱是亡靈移動粉筆在石板上寫字。胡迪尼要柯南.道爾把一塊石板掛在屋內任何可自由搖擺的地方,接著胡迪尼拿了四顆軟木球給柯 南.道爾,並要他任選一顆切開,證明球的內部並未被動手腳。然後胡迪尼要柯南.道爾挑選另一顆球浸入一個裝了白色墨水的瓶子。在等球浸透之際,胡迪尼要柯 南.道爾上街朝任何方向走去,同時拿張紙及鉛筆,在紙上寫下一個問題或一句話,放回口袋後再走回胡迪尼的家。柯南.道爾照做了,他在紙上潦草寫下舊約《但 以理書》裡以阿拉姆語寫就的一則謎語,意思是:「數了又數,並秤了重,分成數份。」


這句話寫得再貼切不過,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真是讓人匪夷所思,至少柯南.道爾這麼認為。胡迪尼要他以湯匙把浸透墨水的軟木球舀出,貼靠在石板上。軟 木球停了一下,就開始在石板上緩慢滾動起來,一個字一個字地把柯南.道爾紙上的整個句子拼寫出來,寫完後才掉落到地上。根據卡魯許與史羅曼的《胡迪尼的秘 密世界》(中文版由木馬出版)記載,胡迪尼這位秘術大師接著給柯南.道爾(以及所有為神秘事物迷惑的人)上了重要一課:


道爾爵士,我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在這個幻術上……我不會告訴你那是怎麼辦到的,但我可以向你保證:純屬騙局。我使用的是全然正常的方法,只是 設計好讓你曉得這一類的把戲是可以做到的。因此,我希望你今後不要因為無法解釋某些事情,就貿然得出「超自然」或是由「神靈」所為的結論來。


可嘆的是,柯南.道爾還是相信胡迪尼擁有超能力以及通靈能力,並運用在他知名的脫逃魔術上。


這個問題稱為「出於無知的論辯」(無法證其為偽者必然為真),有時也稱為「個人懷疑論辯」(因為我找不出合理解釋,就一定沒有解釋)。在我與信徒接 觸的經驗裡,碰上這種錯誤推理的次數之多,迫使我得出結論:這必然是人腦在疑惑不滿足之下的產物。一如自然厭惡真空,人腦也討厭沒有解釋;不論是多麼不可 能的解釋,人腦也要找來填充。因此,自然現象成了超自然、不明飛行物體則是外星人的太空船,而隨機發生的事件都有陰謀。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09期3月號】





「出於無知的論辯」,有時也稱為「個人懷疑論辯」。

這必然是人腦在疑惑不滿足之下的產物。一如自然厭惡真空,人腦也討厭沒有解釋;不論是多麼不可能的解釋,人腦也要找來填充。因此,自然現象成了超自然、不明飛行物體則是外星人的太空船,而隨機發生的事件都有陰謀......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不會痛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月13日 上午11:52

美國研究人員說,魚或許因為腦的構造跟人類不同,或是缺少感官受體,所以不會感到疼痛。

威斯康辛大學動物系教授羅斯說,他用針在鱒魚的下巴注射強酸或是蜜蜂的毒液。但是,鱒魚似乎完全不受影響。

羅斯說,魚動過手術,或是被放生以後沒幾分鐘就能正常活動。顯然,魚是沒有痛感的。羅斯研判魚神經細胞裡的感官受體不夠,所以感覺不到痛。

他說,魚被釣到或是抓到會拼命想逃是因為不願意被束縛,並不是因為痛。



讓魚不死的刀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