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讀書會,讓我得到一些收穫,有感而發:

"人死了留下了什麼?"
如果死了只是辦辦法會,子孫上前祭拜,留下的只是空白.追思,只有在一起生活過的才懂.
(家人都叫我拜祖先,可是我都不知道拜什麼,跟祖先要求東要求西嗎?追思?我也不知道祖先什麼樣子.)

我忘了那本書是什麼,但是他是小小的人物誌,貼近生活又充滿哲學,又有點幽默,
它記錄他的老年生活,還有回憶往事,也是歸功於他文采豐富,用心寫作,讓這本他自己的小說精彩.

我們何不也仿作,紀錄我們的生活,用心的寫作一定能感動人心,就算文學不怎麼好,句句來自生活來自內心,一定能得到許多迴響,讓自己的經驗傳承,讓別人能夠了解你,記錄自己活過,讓歷史能夠參考.(當時社會發生的事,也會影響到當時的你)

自己最清楚自己,如果由別人代述,自己可能不是自己,(爸爸,媽媽是怎樣的人?)
養成寫日記,寫部落格,將會留下回憶,也讓別人能認識你.

或是一生的心血結晶,得以用文字傳承,福蔭世人,智留子孫。




量力而為做你想做的事,異想天開不可能,但是有能力去追尋夢想才能踏實人生,活得精采.

"取捨,規劃"
老年最怕什麼?
錢花光了,還不死,身體還硬朗的很.(終身理財)
錢花不光,就死了,兒孫為了財產爭吵不休.(立好遺囑)
錢還很多,但是很年輕就死了,沒有福氣用自己所賺的錢.(健康第一)

人終有死,死了就不可能復活重新開始,去享受人生吧,而不是活得痛苦.

如果一日復一日,無所求又無所不求,順其自然又只能任由擺佈.渾渾噩噩是日子.
那,為何不立個志向,為何不達成一個夢想,為何不做點規劃.精采一生.

一個人活著,有個目標,就會有動力,做起事來才會積極才有活力.
工作如果能結合興趣可是人生一大樂事情.
興趣,多方面培養就會有多方面動力,好奇,客觀,求知等利器.

有些人懂得找樂子,有些人懂得找事情來做,有些人汲汲於名利,有些人懂得享受平凡生活,有些人追求名留青史,有些人想得到非凡成就.這都是一種取捨,一種規劃~~


洪寶山:留下什麼

理財周刊 – 2011年11月11日 下午1:19

在剛出爐的書店10月份書籍排行榜中,有關賈伯斯的書就有5、6本,這是第一次我看到在一個人去世後,能在出版界同時引起這麼多的迴響,賈伯斯地位之不同由此可見。

在賈伯斯唯一授權的《賈伯斯傳》中,作者華特.艾薩克森提到,賈伯斯的聰明不只是異於常人,他是個天才,其跳躍式的想像力是本能的。我最喜歡書最後的那一 段,來自於賈伯斯在生命的最後所吐露的真言:「即使人死了,還是會留下一些東西。畢竟,累積那麼多的經驗,或許再加上一點智慧……我真的希望相信,人死之 後會留下一點什麼,也許你的意識是不滅的……」我們可以看到賈伯斯留下了什麼,不管是有形或是無形,他的創新帶來了人類社會很大的改變,這些在歷史上都會 留給他一定的位置。我們不是賈伯斯,但我們和賈伯斯一樣公平的擁有「生」和「死」,一樣要在這世上走一遭,你是否也曾想過,要留下一點什麼東西在這世上?

在日本,有個專事臨終關懷的護士將他與1000個病患互動的經驗寫成《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其中有一個是:「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如徐志摩 在「再別康橋」詩中所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即使如此瀟灑豁達的徐志摩,也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供後 世欣賞。

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就要在來得及的時候做點什麼,是可以留下來的。創辦一個企業、發明一項商品、寫一本書、教出一個好孩子……。尤其在網路時代,從以往 的匿名制轉變到現在的實名制,網友是用真實的身分透過Facebook、Twitter、Plurk等社群網站,分享生活點滴,在好友間留下「我曾經活 過」的痕跡,變得相當容易。但要從「活過」到「活得有意義」,就在於你所做的事情能否對他們有所幫助。

陳樹菊雖只是一個菜販,但用她一生的可能去幫助他人,留下了有意義的事蹟;曾雅妮用高爾夫球桿打出了台灣之光,其奮鬥的精神也一定寫在歷史中;《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創造出不朽作品,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應該也此生無憾。

賈伯斯的創新成就,我們大概都做不到,要期許自己雖不必然成為賈伯斯,但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點事情,不要成為遺憾,這是我們一定可以做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