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小蝦米打大鯨魚的戰爭。來自台灣的掃地機器人、全球第二大廠台灣松騰,被比它大 25 倍的世界龍頭 iRobot 控告侵權,iRobot 還請出蘋果御用律師打專利戰。被同業看衰的松騰,聯手工研院,擊退 iRobot!(原文點這邊,我有改編過)

  「如果沒有打這場仗,松騰已經倒掉了,」4 月 19 日,全球第二大掃地機器人廠台灣松騰董事長燕成祥站在台中智慧機器人中心的台上,帶著稍稍激動的語氣對台下的機械同業說。「去年,台灣掃地機器人品牌松騰和大它 25 倍的全球掃地機器人龍頭 iRobot,打了一場百萬美元的專利戰,正是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戰爭。」松騰在工研院協助下,成功擊退 iRobot。


  iRobot「清理戰場」,全面提告! 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狀控告北美、中國及台灣多家企業製造並進口美國銷售的掃地機器人,iRobot 認為這些產品侵害其 6 項美國專利發明,構成不公平貿易競爭行為。iRobot 要求 ITC 禁止這些侵權的產品繼續進口美國,並發布停止繼續供應販售。同樣來自台灣的科技大廠微星(MSI)在去年 9 月,就決定舉白旗和 iRobot 達成專利糾紛和解協議,MSI 全面退出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還得支付賠償金。

  律師研究了 iRobot 的專利,發現松騰到 2014 年前都沒有侵權疑慮,沒想到 2014 年以後,iRobot 對「專利範圍」進行調整。掃地機器人都有行徑路模式。iRobot 的行進方式,是撞到物體就轉彎離開,松騰為了避開 iRobot 的專利,設計成撞到迴避再離開。「沒想到 2014 年 iRobot 調整專利範圍把「迴避」拿掉,換句話說,任何掃地機器人只要有「離開」這個動作就是侵權。」

  最後讓松騰獲得一線生機的,是藏在工研院裡頭的專利。工研院告訴燕成祥,他們手上有一萬六千件專利和一個智財權部門,可以當松騰的後盾,提供「彈藥」。工研院機械所累積了將近十年機械領域的專利布局,十幾年前就投入吸塵機器人研究開發。最早是工研院自有應用研究計畫,後來又有經濟部科轉計劃支持機器人技術研發,逐步布局掃地機器人相關專利。胡竹生透露,這些相關專利包括控制系統、清潔系統、環境偵測、定位導航、路徑估測與件地圖系統方法等專利組合。「中小企業不應該輕忽專利的力道,特別是要及早布局攻擊性專利,」。

  剛好松騰的案例,讓工研院庫藏多年的專利,像讓寶劍有了出鞘的機會。「工研院成立了一個團隊協助松騰,花了 2 個月從上萬件的專利庫中,找出對 iRobot 會產生威脅性和攻擊性的 4 個專利。其中包括有「感測定位」、「偵測器」等,這些都是掃地機器人做移動和方向辨識,會使用到的關鍵技術。」反擊 iRobot 的最重要關鍵,是松騰和工研院發現,目前 iRobot 在 2009 年推出「9 系列」具有視覺導航的明星熱銷產品,晚於工研院申請專利的時間,iRobot 踩到工研院的專利。

  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工研院智權應用管理部經理呂美玲分析,工研院的專利不只是為特定產品寫的產品型專利,而是用技術角度去布,寫的專利範圍較廣。「當時我們專利布局是,在載體上有視覺導航就踩到我們的專利,」呂美玲指出。「2017 年 12 月,準備充足的燕成祥採取行動,在中國廣東法院、美國麻州聯邦地方法院對 iRobot 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松騰壓迫 iRobot,說明對方如果不退,將向工研院買下專利權,再反向提第二波侵權控訴,反告 iRobot 侵權。」松騰公司在 2017 年 12 月 18 日在麻州地院起訴 iRobot,是爭專利權,逼使  iRobot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請求 ITC 終止對松騰的調查並於麻州地院撤告。

  「過去 8 系列以前,iRobot 行徑路線都是採隨機式、亂撞式,強調覆蓋率強的模式,」趙志謀分析。「9 系列走方向辨識,工研院的專利正好擊中 iRobot 要害,」

  呂美玲指出,這個有效專利是定位載體、估測載體姿態和建地圖的系統與方法的專利,是有效的「攻擊型專利」。未來產品打造延續發展「視覺導航」的 iRobot,不得不上談判桌和解並撤告。這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專利戰,另一個重大的意義也在於台灣中小企業應該懂得善用資源。「同樣跨入掃地機器人領域的趙志謀就認為,工研院這次善用既有專利資源協助松騰,做為專利戰的後盾,對台灣中小企業來說是好的示範。」百萬美元的代價,燕成祥坦言代價高昂,「如果沒有和工研院一起堅持打這場專利戰,搞不好公司已經倒掉。」這是一場生存戰,更是中小企業創新升級的不可忽視的成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