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紙漿全進口 誰敢說要砍樹


 

十九日在聯合報上看到前綠色平組織共同發起人派屈克.摩爾所言:台灣有四十萬公頃的人工林,紙漿、木材卻全靠進口,不環保也不明智。心中真是五味雜陳。

是啊!官方、學界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裏,誰敢提「木材利用」這件事呢?廿一日在民意論壇上看到台灣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保林只能封山 坐視森林劣化?」一文,除了贊同他的見解外,並敬佩他的專業勇氣。

摩爾博士在他的著作「綠色精神:林木即是答案」中指出,樹木將對我們的未來在地球上的生存提出解答,包括如何在可再生的能源與生物材料的基礎上永續發經 濟?如何協助開發中國家在提升文明及醫藥水準的過程中兼顧森林資源利用與野生動物保護?如何降低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層中?如何提高擁有更 大生物多樣性的土地?如何避免土壤侵蝕並提供更乾淨的空氣與水?以及讓地球更美麗與生意盎然?摩爾博士的答案是種更多的樹,以及減少使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能 源與材料(指化石燃料、礦物及合成高分子)而使用更多「可再生」的木材。

我們反省過去三、四十年來對於森林資源的利用,木材自給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台灣(鄰國日本約達百分之廿五),是應該重新檢討與面對未來環境汙染與能源短缺的 逆境。許多的保育界先進說得真好,「讓保育歸保育、林業歸林業」,美麗並珍貴的原始林我們要盡我們所能來保護她,並維持她的多樣與健康;守護國土的保安林 我們要訂定並嚴格執行法律來維持;而提供國人健康休閒、陶冶身心的森林遊樂區,我們要讓她更精采、賦予更多生態教育的元素給她;當然,重要的是人工林也可 以像其他農、園藝作物般,在合理的森林經營下提供國人乾淨並合乎環境保護意識的可再生的材料與能源。

那年,我的老師在森林經營學第一堂課就利用孟子的話,這麼告訴我們「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種的樹當然可以砍,但要看種在那?什麼時後種?砍完該怎麼辦?


全文網址: 台灣紙漿全進口 誰敢說要砍樹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15450.shtml#ixzz1Q4XK1png
Power By udn.com



保林只能封山 坐視森林劣化?


十九日聯合報報導,前綠色和平組織共同發起人派屈克.摩爾對台灣林業的建言,認為台灣四十萬公頃人工林「禁砍伐、不環保」,由國際專家來說出我們的沉疴,實令人汗顏。

過去世人對於毀林有著極敏感的反應,相形之下,對於森林劣化的防止,關注就少了許多,在嚴禁伐木且極少毀林情況的台灣,尤應特別關切。

就全球觀點而言,由於毀林及山林野火,森林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十八,超越交通運輸部門而排名第二,僅次於能源部門的排放量。值得注 意的是因森林劣化所導致的排放量,估計約占森林部門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卅,但卻常被忽視而未加處理,這就包括了只造林、不更新的森林劣化現象。

一九九九至二千年,美國連續發生史上最嚴重的山林野火。美國農業部森林署緊急在二○○二年提出健康森林行動方案,並由布希總統在巡視奧勒岡州林火災區時公開呼籲:應積極經營森林以保持森林健康,避免森林枯損及累積過多燃料,造成無法控制的火災及病蟲害。

類似的災害也發生在台灣,只是換成了土石災害。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引發森林地區新增崩塌地約三四七五七公頃,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位於天然林區,造成林木損失可能超過三百萬立方公尺,漂流木數量超過一百萬噸。

森林劣化除直接衝擊生物多樣性之在地保育外,更將使森林生態系由碳吸存庫轉變成碳排放源頭。在台灣,對於森林經營之觀念必須調整;除了不可大面積皆伐外, 更需瞭解健康森林育成之機制。在老熟林更新時,留存枯立木及粗殘材有其生態上的必要性;但若枯立倒木數量過多、超過土地承載能力,可能造成林地崩塌時,仍 須適度移除,以防成為崩塌及漂流木之根源。

以台灣的地形地貌,經營森林應該以保育國土及水資源為第一要務,即使適度的整理林相,也應以環境投資為著眼,而非以木材收穫為經營目標。立即可行的健康森 林復育行動包括:森林高崩塌潛勢地區之標定及整治、老熟森林之合理更新、溪流保護林帶之劃設與管理、林道及步道之管理維護、山區農耕土地之混植造林等。

近廿年來,受到激進的古典環境保護運動衝擊,林業主管機關在「封山保林」的要求下,形同棄守森林經營,使得許多森林逐漸走向「劣化演替」的生態浩劫。事實 上近年來新環境主義特別考慮人類的永續發展,因此主張應發展新方法,使在森林生態系中生存的人類,得以在不破壞自然資源之永續性與再生性的原則下,滿足生 活的基本需求;希望在摩爾博士的新環境主義思考下,我國的林業政策能重新定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