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5839/
羅賓漢是英格蘭民間傳奇人物,大約從13世紀開始流傳著他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故事(相當於廖添丁在台灣民間的形象)。有個名詞叫做「羅賓漢悖論」(The Robin Hood Paradox),原本指的是「愈需要英雄好漢的地方,英雄好漢愈不會出現」。
美國著名經濟史學家林德特(P. H. Lindert)將這個名詞用來描述一個令政治經濟學者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為什麼在愈不平等的國家,人民對社會重分配的要求程度與支持度都愈低?為什麼愈需要重分配的地方,重分配政策愈不會出現?」
「羅賓漢悖論」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斷上演。
前陣子在某個聚會場合聽到兩個朋友在討論學貸問題。因為我之前有參與過一些爭取學貸改革的行動,所以就過去湊一腳。其中一位國立頂尖大學商學院畢業 的朋友愈講愈生氣,讓我嚇了一大跳。他覺得:「為何要拿納稅人的錢補助學生?為什麼他們不自己去打工?為什麼念那些爛學校?低薪就是能力不夠,為什麼我們 要幫助低薪勞工?」
關於學貸可參考「台灣學貸調查報告」,在此就不再長篇大論了。(新聞稿連結;網頁版連結;全文連結。關於學費論述可參考「反學費Q&A」)
最近在網路上這個話題也很紅,尤其是前幾天陳文茜女士在蘋論發表一篇〈這個國家 太對不起年輕人〉一文,講述失控的高房價。然而,有位部落客說他看了以後,「氣的(得)我趕緊發文來導正這離譜的社會主流思維。我要告訴年輕人的是:國家沒有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以下有簡介,大家不一定要點進去讀)
看到這位仁兄的文章發表4天已經破8萬個讚,我也覺得也要來導正一下「這離譜的、真正的社會主流思維」(也就是:個人主義、只要我努力一定有收獲、低薪代表個人能力不足)。首先,讓我引用網友們的整理,為大家節省時間,該文重點如下:
- 台灣的中產階級還不夠窮,還有變得更窮的空間。
- 其他國家的窮人早就認清這輩子買不起房子,台灣人也應該要比照辦理。
- 台灣房價貴,但是租金便宜,買不起就用租的。
- 起薪低沒關係,但人人都買得起55元的便當,所以生活無虞。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找得到這麼廉價又便宜的便當了!可見我們生活品質很棒。(吃一個不夠飽還可以再買第二個呢!)
- 大絕招:不爽不要住啊!趕快買機票離開。
- 大絕招:做不到就閉嘴!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趕快)開公司去剝削別人啊!
- 世界上根本沒有基本生存權、人權這種東西,如果政客爭取人權都是騙人的,年輕人爭取人權都是媽寶。(也就是說,台灣人已經享有生存權了,還不謝主隆恩?)
我來替他的文章下個結論,「綜上所述:年輕人被剝削就是活該死好」。
其實要寫「打臉文」是件簡單的事情(該篇文章下面留言也已經有各種打臉)。這邊僅隨意舉幾個問題請大家思考:有錢人投入大把資金炒房,讓台灣空屋率極高無比又房價狂飆,政府無作為,小老百姓買不起房子就是沒錢的人活該?(買不起就不要買,不然就趕快搬走?)
便利商店的店員為你創造出極便利的生活,但他們活該必須領低薪?(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領法定最低時薪,而且超時工作比比皆是)或說他們活該必須上大夜班?
政府控制不住物價、油價、電價,讓各商家無法獲得更多利潤,增加成本只能自己吞下去,還被拿來說55元便當很便宜、沒漲價代表大家都「習慣了」?
政府不落實勞基法,反而大量任用派遣、鼓勵非典型勞動,對於違法的廠商完全放任不管,實質薪資倒退15年;在全國850萬受僱勞工當中,有350萬人(41%)的月薪不到3萬元,80萬人的月薪不到2萬元。總體來看,有七成受僱勞工月薪不到4萬元(新聞1、新聞2)。
(相關文章:勞動部17日掛牌打造「尊嚴工作」勞團:勞動條件差不是「錯覺」、過半勞工有加班 委員:基本工資至少要22K、高工時、過勞的代價是薪資倒退 台灣勞工好「薪」酸)
這些低薪勞工都是因為自己太弱了?「誰叫他們不去找高薪的工作呢?」責任制到處都是,台灣人的工時全球第三高,難道都是台灣人自己的錯?「誰叫他們要找工時這麼長的工作呢?」「有本事就自己開公司去剝削別人啊!」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的政府不斷強調企業賺錢就會加薪,所以不斷給予減稅、不斷給予水電土地使用等各種補貼。但政府確保企業加薪的手段就只有「呼籲」、「勸說」,或是像勞動部長那樣幻想有廠商說要加薪,以及減稅再減稅。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才能認清,企業賺錢之後,根本不會加薪(或僅「微調」,真的很「微」。如果微調薪水都能像「微調課綱」那樣的幅度那該有多好啊?)而是把錢都藏到海外,或者是把更多錢投入炒房地產。
看看前陣子的報導:「台灣富豪把財產搬到『租稅天堂』人數在中港台三地居冠。根據《天下雜誌》推算,近十年來國庫至少短收3千億元。」商周這篇文章也提到政府用稅負的手段將企業獲利都轉進資本家的口袋,以致於實質薪資不斷倒退。對於學生來說,更奇怪的是,為什麼許多人對於大部份來自貧困家庭的學貸使用者態度這麼苛刻,但是卻允許政府對於有錢人借錢大方無比(例如:頂新魏家買九戶帝寶,僅自備1%款項,其他99%全是向銀行借款,還享有優惠利率)?
其實,已經有太多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並不處在一個「有努力就會有收獲」的社會。
(相關的論述有非常多,這裡舉例引幾篇參考。例如拙作:〈走不出貧困泥淖─台灣青年的焦慮與未來〉 、〈青年們,你為什麼不生氣?〉
曾嬿芬老師在「巷仔口社會學」上發表的〈低工資與台灣人才流失的困境〉一文告訴大家造成「台灣教出世界頂尖的學生,卻只能領一顆滷蛋的薪水」的結構性因素。
〈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 這篇也講了整個結構問題,而且有很多值得參考的文章及資料連結。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這本書非常值得參考,我相信絕對是跟許多人從報紙上或是官員口中所得知的台灣,是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
回到所謂的「羅賓漢悖論」:為什麼明明自己也是屬於被剝削的世代,卻這麼多人「嚴以對同輩,寬以待有錢人」?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堅定地支持著資本家的看法?為什麼不斷譴責年輕人,卻不譴責那些為非作歹的企業家和政客?
其實答案也很好理解。許多學者已告訴我們,在愈不平等的社會中,高收入的階層以及政治權力高層的菁英們,自然會有較大的發言權,以及對政策的影響力。而這些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會利用這樣的影響力,阻止更多公平的政策與制度設計。(舉例:可參考拙著書評,特別是Larry Bartels以及Jacob Hacker and Paul Pierson的論點。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關於菁英主導政治制度建構,可參考一系列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Robinson的文章。)
而在我們的社會中,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幾乎都是由這些菁英所型塑的,也因此大眾對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價值觀愈來愈深信不疑。 例如,我們看到許多有影響力的商人發表言論叫大家要吃苦(薪水再低都要吞下去)、到各大專院校畢業典禮演講,勉勵大家努力工作不要當草莓族。(相對來看, 許多歐美國家的畢業典禮演講通常是邀請名人鼓勵大家走出自己的路、做出正確選擇;與我們普遍強調順從,以及「要走上社會所期待的道路」很不一樣。)
許多人會覺得,低薪=自己偷懶=自己負責。但其實真正偷懶的人並不是多數。舉個例子,許多人所唾棄的街友遊民,絕大多數都有工作,只是高度不穩定而且收入極低,他們成為遊民的原因是因為薪水太低、遭遇倒債以及重大健康變故,而非懶惰不工作(參考:當代漂泊協會的調查報告,還有這篇文章:別忘了,街友也是公民)。
再舉個例子,「卡債族」其實有八成以上並非揮霍浪費所造成,主要都是重大家庭變故、生意失敗等,但銀行家卻一再將他們汙名化;在「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的修法過程也遭遇了極大的阻礙。對於這些走投無路的一般平民債務人,我們支持銀行家對他們趕盡殺絕,但我們卻放任資本家、政客們數以千億計的銀行呆帳?
其實,所謂的主流價值觀、媒體所塑造出來的各種觀念,常常就是要讓人忽略了種種的結構不平等。就像我遇到的頂尖大學同學,可能完全沒想到從小一路念 上來享受多少的社會資源,而這社會資源背後又隱藏了巨大的城鄉差距(例如台北市大安區每14個學齡人口就有1人上台大,大約7%,是台東的32倍),以及 階級差距(例如,台大學生父母其中一人是軍公教的比例超過40%,而全體台灣人軍公教比例大約在3-5%之間)。
中研院社會所的研究也顯示,台灣的高等教育擴張過程,只是將大部份勞動階級、中下收入階級家庭出身的小孩們,納入了那些技職升格的學校以及大部份的私立學校,其實是在複製階級結構。
再回到一開始講的那篇說國家沒對不起年輕人的部落格。作者認為:「反正物競天擇、剝削他人是生物本能,所以我們不要再抱怨,而應該加入剝削他人的行 列,要不然就是買機票離開。」先不論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當老闆、每個人都有能力移民,我想說的是,這種觀點正是許多大企業家、政客所希望我們擁有的觀 點。然而,其實我們是有機會改變這種狀況的!
知名經濟學和政治學的大學者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告訴我們,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是一個國家貧窮與富裕的根源。如果我們的制度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則是犧牲整體社會的利益。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
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摘自《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艾塞默魯、羅賓森,衛城出版,2013
有沒有感覺後半段所形容的狀況好像似曾相識?其實,重點不在於國家到底對不對得起年輕人。重點在於,除了不要再幫剝削我們的人合理化一切之外,年輕人也應該要有所作為,最重要的就是從關心公共議題做起,行有餘力,則站出來發聲或是實際參與運動。如果我們都默不作聲,那麼就只是讓「羅賓漢悖論」持續下去,即使各種不平等的程度已經很荒謬可笑,但整體社會仍讓有錢有權的人繼續壓榨我們。
魯迅的一段話很適合做為今日社會的註腳:「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當然,改變制度並非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對社會仗義執言、而且付諸行動追求公平制度的羅賓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