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Mr.6 http://blog.pcschool.com.tw/?p=481?fromto=99054004
最近一個親戚的孩子要上大學了,問我關於「選系」的問題。這位孩子的「興趣」不怎麼明確,只說他雄心壯志,希望以後能出來搞一番大事業;我只能確定他沒興趣念醫科、法律、會計這類型的專業,問題是,他應該念什麼系,適合以後出來搞一番大事的?
哪一種科系,很適合創業?
哪一種科系,可以支持一個有想法、有野心的年輕人,讓他未來成功?
照理說,我應該再想辦法問清楚:「你喜歡創造哪一種事業?」
想開網站嗎?想開麵包店?想做什麼?但我後來認為,這是白問的。
因為我發現:
很多網站,尤其是國外的,都不是由「資工系」出身的人所創辦的。
很多知名麵包店、小吃店、咖啡廳,也不是由「餐飲系」的人做出來的。
很多成功的保險業務員,也不是從「保險系」出來的。
大部份的成功者,是「跨界、跨行」出去開一個新的事業的。
所以,他們絕對不是「創什麼業,就要念什麼科系」,這邏輯絕對不是這麼簡單!
所以,面對一個尚未開始念大學的年輕人,若能在此刻幫他成功,要他去選哪一系呢?突然間,我發現一件事——「工具型」的技能,似乎還是最有用的,因為它不只給你一個工具,就算工具沒學到,也讓你的腦袋進入「另一個世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可以和很多其他的產業(就是未來要創業的產業)相輔相成。
比方說,資訊工程、財務、甚至文學。通用的,可用在各產業的。不專精的。這些都是以後派得上用場,儘管我們知道它並不是創業的「核心」。許多創業,其實是在淺層,念什麼出來,反而太深。要成功,其實是靠本身的一種敏銳度,還有把握住畢業後的工作學習機會。
所以,「一技之長」可能已經過時。應叫「一技以輔」才是對的。要快快成就一番事業,某種廣度、甚至某種「浪漫」仍要想辦法「保持住」,只求專精,沒有視野,或許反而挶限了自己;有動機的自主學習、自我投資,才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