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態農業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地球調溫器 竹子經濟又環保

更新日期:2011/05/07 19:19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7日專電)菲律賓一份研究顯示,竹子除了是多用途的經濟作物之外,更是對抗地球暖化負面效應的利器。

布拉坎省(Bulacan)環境暨天然資源局在這份研究報告中說,被稱為「窮人木材」的竹子,具有冷卻周遭環境的效力,如果大規模種植,可以作為地球的「調溫器」。

研究顯示,和大部份的樹木相比,竹子可多吸收33%的二氧化碳,多釋放35%的氧氣,是促進「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的最佳方式之一。除了減碳外,竹子也是良好的經濟作物,竹筍可供食用、纖維可做衣服,竹竿還可以蓋房子。

布拉坎省環境暨天然資源局稱,竹子能防止土壤流失,它另1個特點是永續性高,平均只需3年即可長成,不像其他樹木,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功用。

竹子在菲國鄉下地區非常普遍,除了經濟用途之外,先民還發展出竹竿舞,而布拉坎是菲國盛產竹子的省分。1000507

(中央社檔案照片)



天然健身房 筍園變瑜伽練習場

更新日期:2011/04/23 15:01

清明節過後,原本應該是桂竹筍盛產的季節,但由於今年氣候異常,雨水少、溫度又低,長不出筍子,宜蘭有一位筍農靈機一動,乾脆將竹林打造成天然的瑜伽練習場,免費提供給民眾上山來練瑜伽。

雙手伸得筆直,順著身體向後延伸,您也可以坐在用竹子串連起來的天然瑜珈墊上禪修打坐,吸一口氣,竹子淡雅的香氣撲鼻而來,在這片翠綠的桂竹林裡做瑜珈,讓遊客的身心靈完全放鬆。

桂竹林怎麼會成為天然的瑜珈道場呢?原來是因為今年雨水少、氣溫又低,桂竹林長不出筍子,筍農靈機一動,用木板和竹子打造了直徑2公尺的圓形地板,免費開放讓大家來做運動。

雖然吃不到桂竹筍,卻能夠在桂竹林裡舒展身心,將煩惱與壓力拋到九霄雲外。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吃一口飯 愛農又愛鄉

更新日期:2011/04/14 07:55

「多吃一口飯 愛農又愛鄉」 (劉敏娟報導)

隨著國人飲食型態轉變,已經有好多民眾不愛吃米飯。

花蓮民眾張美慧說:一餐大約吃半碗飯,會有澱粉怕胖的心理障礙,其實可能是吃別的東西變胖的。

吳麗萍:三餐大概兩碗飯,雖然米好吃,還是擔心澱粉過高。

花蓮的年輕女生李豫萱一餐也吃半碗飯左右。:我不喜歡吃飯,喜歡吃麵、菜,我覺得飯不好吃,又會胖,澱粉太多。

身材已經十分標準的男生卜豪說:一餐半碗或者不吃,因為澱粉太多,熱量過高,會變胖。

就是因為國人把米飯和澱粉、肥胖畫上等號,所以國人的米飯消耗量逐年遞減。

農 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蘇茂祥說明:民國70年平均一人一年白米消費量為98公斤,到民國98公斤,剩下48公斤,等於少了一倍。最主要就是外食人口增加,還 有吃飯缺乏方便多樣性,以及隨著國民所得提升,米食以外的選擇增加了,而做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最米食營養存在錯誤觀念,以為吃飯容易胖,容易提高血糖,這 種錯誤的觀念被大肆宣導。

究竟吃飯是否容易發胖呢?

蘇茂祥:人體當中每一天需要的熱量來源為碳 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三類,理想的攝取比率蛋白質佔百分之13、脂肪佔百分之27、碳水化合物為百分之65,而目前經過調查,國人攝取比例為13、 37、50,也就是說國人攝取的脂肪量偏多,碳水化合物嚴重不足。而稻米含百分之73-79的澱粉,可以提供飽足感,稻米直接脫殼後可以直接煮熟食用,不 需要經過加工、發酵、烘倍等精緻化過程,所以營養損耗低,所以是相當好的主食。

現代人不愛吃飯,其實影響層面相當大!:除了 糧食自給率下降影響糧食安全;休耕面積增加政府實行補貼政策影響政府財政;此外稻米產業規模縮小,影響農村經濟、衝擊稻米文化,甚或造成生態不平衡,減少 地下水挹注,降低氣溫調節功能,還有國人不吃米飯,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取不均衡,最終影響國民健康。

許多民眾不了解稻米產業具 有三生功能-也就是生產、生態、生活功能,例如生產方面,台灣一年稻穀產量將近150萬公噸,年產值達300億元,種植水稻也帶動了育苗、代耕、農機具等 產值;此外,水稻可以挹注地下水、以及調節氣候讓附近平均氣溫下降3度,也就是具備維護生態節能減碳的功能,而稻田景觀更能美化地方環境。所以台灣必須積 極讓糧食產業永續發展,才是對政府民間甚或整體環境多贏方向。

愛美怕胖的民眾了解的稻米產業的重要後,可以每餐多吃一口飯,不僅可以幫助農民愛護環境,其實對健康也是有幫助的喔!

蘇茂祥:,一般人以為米飯容易發胖,而會在減肥階段刻意避開米飯攝取,改食用其他食物其實這種做法不正確,因為大量蛋白質攝取以及嚴格控制糖分,反而讓體內脂肪燃燒不完全,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代謝失衡,反而不利於肝臟腎臟運作,正確的減重是要攝取適量米飯維持身體能量平衡,配合減少高油脂的攝取,再加上適當運動,才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農 委會統計,多吃一口飯的效益就是每年每人白米消耗量可以提升一公斤,2300萬人就可以增加2.3萬公噸,並活化5600公頃休耕地,增加6.9億元稻穀 產值,帶動3.6億元周邊產值,相對減少2.5億元的休耕補助,蘇茂祥表示:另外,大家都吃飯,我們的糧食自給率會上升,提升糧食安全,此外,降低了脂肪 攝取,就可以改善國人飲食結構,促進國民健康。

(攝影:劉敏娟)



多吃米食不會造成糖尿病 

更新日期:2011/05/03 19:36 巫奉輮

為了提供國人正確攝取米食的新知,農委會農糧署邀請多位醫師和學者專家,針對米食營養和保健專題進行研討,帶領全民瘋米食。

農糧署針對國人米食消費量下降原因探討,發現國人誤解吃澱粉容易發胖和導致糖尿病,不願多吃飯和米製品,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陳俊榮主任表示,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特定遺傳基因,加上後天缺乏運動和正確的飲食習慣,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導致,和吃米食沒有直接相關。

陳主任強調,國人只要飲食均衡,配合適量運動,就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米食不必經過加工磨粉等多重精製的過程,就能為人體提供所需的醣類,轉換成足夠熱量,是不可多得的優質主食,他鼓勵國人多吃米食。

(2011-05-03 19:20:17 巫奉輮)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廚餘養出環保豬 養豬人家張氏兄弟 (特約記者王雪惠 2008-10-23) 人氣指數:2083  

 容光村幾乎屬於彰化農場範圍,進入村莊內見到居民們聚集在一起工作,流露出鄉下人樸實的笑容,誠懇的和我們打招呼。好不容易找到了彰化農場畜牧場,迎接我們的是張氏兄弟,進入到辦公室後,他們早已準備好資料及款待的肉乾、茶葉等著,讓我們好生感動!

國內最早實施產銷履歷的養豬場

 與「行政院退輔會彰化農場」合作經營的「品冠現代畜產公司」負責人張裕宗、張智翔兄弟是在民國91年開始承租畜牧場至今,以飼養豬隻為 主,並用廚餘飼料為主食,不但大幅節省成本,所飼養的豬隻成了名副其實的「環保豬」。去年(96年)張氏兄弟取得農委會產銷履歷認證,是國內最早實施產銷 履歷的養豬場,更彰顯張氏兄弟在畜牧業的努力與成就。董事長張智翔先生表示,農委會全面推廣產銷履歷制度,其實對改善經營是非常有助益,讓養豬戶重拾信 心,也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距離。

 張氏兄弟對畜牧業相當投入,董事長張智翔為屏東科技大學碩士班畢業,從事畜牧養殖業多年,可說是學有專精;總經理張裕宗則擅長土木與工業管理,兩人合作無間,目標一致,對農場的付出總是盡心盡力。

廚餘養豬省下一大筆成本

 張氏兄弟所經營的品冠現代畜產公司20年前就開始做廚餘回收加工事業,張智翔自行研發出「廚餘乾燥法」製程,並一路取得甲級廢棄物技術 員、水污染防制、固定污染源、鍋爐操作等多項專業證照,同時獲得「廚餘飼料化製程」專利,在國際原物料持續看漲的情況下,張智翔就用自行開發的廚餘乾燥飼 料取代了部分飼料玉米,不僅省下一大筆成本,也為兩兄弟贏得了「廚餘達人」的封號。

 彰化農場所飼養的豬隻不但號稱「環保豬」更稱得上是「陽光豬」。張氏兄弟在經營初期就在牧場周邊廣植樹木以增加綠蔭,畜舍建築採半露天搭 配升降帆布以增加日照面積,讓豬隻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時,還能達到自然消毒的效果,可說一舉兩得,再加上彰化農場畜牧場的豬隻從小就搭配餵飼專利製成的乾燥 廚餘,其中添加了綜合維生素、礦物質及必需氨基酸,亦額外添加乳酸菌,豬隻在營養豐富、日照充足、陽光與綠蔭輝映的環境下成長,所呈現出的豬肉品質就是有 別於其他肉質的口感,這種自然健康的豬隻稱之為「陽光豬」。畜牧場裡所飼養的成豬皆送往「台中肉品市場」屠宰,然後將生鮮豬肉分裝後當天分送至「興農超 市」及自銷的門市「養豬人家」販售。

積極行銷自家產品成立直營門市

 多年的飼養經驗,張氏兄弟對自己養出來的豬隻非常有信心,這兩年積極行銷自產自銷的生鮮豬肉及加工產品,「養豬人家」直營門市於今年 (97年)元月正式開賣,店面就位於台中市的住宅區內,不但專賣產銷履歷的生鮮肉品,還有如:肉乾、肉鬆、肉片、肉條、蜜汁肉乾、肉角等加工食品,多樣化 產品一應俱全,自產、自銷的產品再經過政府掛牌保證,消費者在食用上更安心。

 「養豬人家」的誕生讓我們佩服張氏兄弟的執著與努力,從回收廚餘、研發製程、取得證照,到獲得農委會的產銷履歷認證,現在又擁有自有品牌的豬肉系列產品,整合了上、中、下游一貫作業流程,張氏兄弟達成了「凡是在自己的掌控中」的理想,在養豬業創下了一片天。



廚餘48小時變身有機肥 農改場新研發效率高

更新日期:2011/06/06 13:06 陳林幸虹

一般市售的廚餘處理機要花15天才能將廚餘製成有機肥。不過,農委會花蓮農業改良場研發出的新款廚餘機,只要48小時,就可以將廚餘化身為有機肥,而且不用添加任何微生物和除臭劑,堪稱獨步全球。

根據統計,台灣每天產生的家庭垃圾量達3萬公噸,其中廚餘就占了35%。但這些廚餘由於含有蛋白質、脂肪以及粗纖維,相當適合做成有機肥料,因此廚餘機也漸成為市場新寵。

只 是目前一般市售的廚餘機,製造過程都得另外添加微生物和除臭劑,讓民眾還得多出額外支出。但農委會花蓮農業改良場研發出的新款廚餘機,不僅省掉了這些麻 煩,就能全自動完成廚餘發酵,做成植物肥料,並且還在48小時出料,而且不會有惡臭;速度也比目前市售的廚餘處理機,還要快上數倍。研究員施清田說: 『(原音)我們一打開,就這樣的聲音。我們曾經有離1公尺去測它的分貝,是76.8分貝。進料完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它蓋起來。』

由於整台機器是不銹鋼製作,因此這台廚餘機要價新台幣10萬元。農改場也希望,能夠推廣至社區大樓、餐廳、學校、醫院或是遊樂場使用,讓廚餘能夠「垃圾變黃金」,解決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農業

  農業生產是人類謀求衣食來源的基本經濟活動,需要利用天時、地利、生物等條件。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人類社會的繁榮和平穩發展,與農業的持續豐收息息相關。

  農業生態環境是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因素組成的複雜開放式系統,農民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物界有多樣性,各生物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 依存,從而協同進化。生物生長條件與收獲又必受制於各種自然力,如土地、水、光照、氣候等,還受到地區差異性、季節性與週期性的影響。因此人類依靠自然, 在進行農作物生產時,需要運用智慧配合自然規律與生物規律,在有限條件下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提高產量,農業生態才能得以保持平衡並持續發展。

  生態化農業是全球農業刻不容緩的發展方向。需要應用的技術包括:生物防治、農林複合、培肥養地、農田資源管理、節水灌溉等。其關鍵在於繼承前人的智慧與農業操作經驗,再配合現代綠色技術的科研發展,採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手法,善加利用生物多樣性,在合理的經營管理下將農田資源有效轉化成產品。使大眾在享用健康農產品之餘,亦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生態視野的「源頭治理」實踐式環境教育活動,就挑選了支持農業綠色技術科研和教育作為開始,以人類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由自身問題引起大眾的關注,從而採取適當的行動。


http://www.eco-vision.net/3.htm


http://114.32.1.83/ccasf/Info/technology.aspx
國際農業科技新知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