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簡單的實驗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有樹?



這個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還有葉片可以減少雨水直接打到地上的效果,減少地表逕流,不要小看腐敗落葉,他們也可以減少土壤沖刷,且有保水吸附力,同樣也有減少地表逕流效果.每種植物吸附力不同,根系深淺也有差.有機土壤會形成團粒結構,讓土壤不會成為粉狀,不容易流失.

這個實驗固定因子就是要土壤要一樣的,但由變因素出現的比較組應該還可以再細分:
1經過一段時間的植被
2覆蓋不久的植被(觀察抓地力)
3混和枯枝落葉層
4覆蓋地表的枯枝落葉層(這樣可以證明團粒結構的重要)
5只有土壤


台灣因為山地陡峭,其樹木最重要的在保安性質,也就是水土保持,水庫旁邊的樹木不可以砍,因為要涵養水源,在海邊的是防風林,主要是防止鹽分對於建築或金屬 的侵蝕力,不過樹木不是都不可以砍,更新木齡或減少病蟲害或增加多樣性都在考量之一,有興趣可以參考森林經營學和自然保育,環境學等等的.

除了汙濁度之外,還可以測試保水度,緩慢的讓水滲透,才比較可以補充地下水,也不會讓河流在暴雨之後變成大奔流,至少可以緩衝一些水量.


-------以下嘴砲了-------

如 果植物本身有排他性,分泌給土壤的物質可能不會很好,經過的水不一定有益,或許會改變化學性質和生菌數,如果好菌多於壞菌,是有益,但反之則可能危害環 境,在有機環境下細菌會比單純的土壤多很多,所以單純的土壤可能會比較好,但還是要因環境而異,植被最重要的是其目的,所以要因地適宜,選擇最好的樹種 群,但是要兼顧多樣性,避免病蟲害,還要考慮到經濟要素等栽種和維護整理費用,或許還要考慮到藝術價值,碳吸收量和空氣過濾等附加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