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與飛機 30億無主遺產充公
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
無人繼承的遺產到哪去了?答案是「收歸國有」。今年至九月底止,總計國庫取得無人繼承遺產六千多萬;累計歷年上繳國庫的金額更超過三十億元。其中以土地為最大宗,面積在三十公頃以上,因國產局是以土地當時公告現值計算價值,若換算成現在的市值,恐怕是三十億的好幾倍。
國產局代管無主遺產多年來發生許多問題,日前修正相關辦法,包括訂定治喪費用上限,遺產中的房地產若遭占用、租用如何處理,以及遺產中若有黃金、古董、車輛或甚至飛機等,如何保管。
依民法規定,無人承認繼承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剩餘則歸國庫。國產局表示,依法經一年催告程序,如無繼承人或債權人出面,即繳為國庫所有。在遺產進入國庫前,各法院考量專業、公信力,通常都指定由國有財產局擔任遺產管理人。
國產局副局長張璠說,至今年九月為止,國產局代管中案件還有一六○九件。遺產管理人要蒐索遺產、清償債權及交付遺贈物等,整個管理期短則一年半,長則七、八年以上,問題又多又麻煩。
國產局官員指出,隨著時代更迭,獨身的大陸來台人士遺產案件漸漸少了,現在處理中的大部分是「欠稅大戶」、或因欠債被子女「拋棄繼承權」的遺產,多半遺債大於遺產,國產局要面對一大堆債權人。張璠說,擔任遺產管理人,打官司是家常便飯,最後「大部分都是賠錢」。
國產局中區辦事處處長廖蘇隆指出,雖然辦法規定,國產局遺產管理報酬是遺產現值的一%,但相較於處理過程耗費的人力、物力,一%根本不夠。加上有時法院未將國產局判定為遺產分配的優先順位,遺產先被其他債務人分光了,國產局只好摸摸鼻子、自掏腰包。
還好,民法去年大修,將債務繼承全面改採限定繼承,不必還超出遺產的債務,未來不會再有「父債子還」的情況,大大減少子女拋棄繼承的狀況,國產局的業務負擔也隨之減少。
所謂「限定繼承」按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繼承人得限定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此即為限定繼承之法律依據,例如甲死亡後留下一百萬 元財產,但其生前卻負債一百五十萬元尚未償還,倘其子女,已向法院聲請限定繼承,則甲之債權人就不足之五十萬元部分即不得向乙請求給付,反之,如甲未辦理 限定繼承,則依法其生前之債權債務皆應由乙繼承,從而甲之債權人對此不足之五十萬元即可對乙請求,並執行乙個人名下之財產,而不限於甲之遺產,此即為限定 繼承與一般繼承不同之處。
限定繼承的好處,除了可避免被繼承人(死者)之債務延伸至繼承人身上外,倘遺產於清償債務後仍有餘額,繼承人仍可繼承,例如前例甲之遺產一百萬元,
但其負債只有八十萬元,尚餘廿萬元,乙如聲請限定繼承,即可再繼承此廿萬元遺產。
所謂「拋棄繼承」係指對於被繼承人所遺權利義務,全部不予繼承之謂。如繼承人已知被繼承人之遺產不足清償債務,或有其他原因不願繼承時,得為繼承權之拋棄。
辦理繼承權之拋棄,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規定,應於知悉得繼承之時起二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並以書面通知因其拋棄而應為繼承之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而一般作法,均由繼承人自行以書狀方式,檢被繼承人之除戶戶籍謄本(如無則提出死亡證明書),及其他繼承人之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連同已通知其他繼承人之證明(一般以存證信函與雙掛號回執),一同向法院陳報。
繼承人一為拋棄繼承之表示,溯及於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自始不為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所遺留之權利義務,概與拋棄繼承人無關。
( 拋棄繼承權人應繼分之歸屬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為繼承之人。第二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
與配偶同為繼承之同一順序繼承人均拋棄繼承權,而無後順序之繼承人時,其應繼分歸屬於配偶。
配偶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與其同為繼承之人。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
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
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
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
因他人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為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時,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起二個月內為之。
第 1176-1 條 ( 拋棄繼承權者繼續管理遺產之義務 )
拋棄繼承權者,就其所管理之遺產,於其他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開始管理前,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繼續管理之。
第 1154 條 ( 限定繼承之意義 )
繼承人得限定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繼承人有數人,其中一人主張為前項限定之繼承時,其他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為限定之繼承者,其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
第 1155 條 ( 限定繼承之適用規定 )
依前條規定為限定之繼承者,適用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至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之規定。
第 1163 條 ( 限定繼承利益之喪失 )
繼承人中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主張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所定之利益:
一 隱匿遺產。
二 在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
三 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
以上所說的是民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