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為各國法律問題,所以寫此文章時,所有文字都會內斂,文字獄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從國中時代我與奶奶學習推法時,奶奶就發現我異常於人的觸覺,這時就埋下我學習於此道之興趣。雖然後來接觸越多,就覺得這種土法煉鋼實在下乘,但在一些狀況下又屬於反璞歸真。附:刮法可以更輕鬆達到同等要求。

在大學時代有著中二病的我,時常會不斷的身體撞牆,拳頭捶牆以強化身體,最後真的跟多方武術師傅交流才得到了硬氣功的原理與方法,才驚覺大學時代的基礎就真的沒白費,不過有次在街上被不知名的小姐姐拉到旁邊,不由分說的抹上一些去角質的保養品在手背上,我多年練下來的角質被去了一大半,差點告小姐姐傷害罪,最後剩下的角質看起來很像暗沉不像繭了,功勳變得很難看,我也就狠下心,直接都去掉了,哀。不過又想到大學室友某天想不開,看摔角狠熱血硬要跟我玩一下,我就說你先把你的固定招放到定位,我在掙脫,結果我輕而易舉的反固定,至此室友再也沒吵著要跟我玩了,想到他的懷疑人生臉,都能讓我會心一笑。附:很多影片的反制武術對於基礎體質條件差太多的狀況,非常的不實用,不如用下三濫的不講武德但合情合法,有興趣可以搜尋"陈鹤皋"。

基於有興趣,出社會的我就跟林老師學了美式徒手與詠田理論,美式的多派系大家應都知曉,但是使用機械的那類不適合法律,又制式化。詠田理論雖好,但實際手法在我多年學習多方手法之後,就覺得效率實在低下。總結,美式徒手手法好,詠田理論理論好。附:當時有外國客人來,語言不通,但國際手勢他一看就懂,我也知道他需要的就是這個,他也懂他熟悉的這些招式,我們很默契的完成這些招式,當時覺得超級有成就感。

刁老師用的內勁與氣勁按摩法對於女師傅來用不會過量,而且精準抓位也是上乘,可是我是鍛鍊過的男生,又年輕氣盛,內勁輕微的定點碰觸他人就會使之哇哇叫了(詳情:台灣好聲音整人節目),40歲前都需要刻意收斂這種內勁與氣勁,到了40歲的我才能不用刻意收斂,因為不再年輕"氣"盛了,而且懂得保養,氣也盡量不外放。附:這套手法是中國大陸的一套太極拳延伸出的按摩手法,探知應力、手掌順向、力由地起、立身中正、丹田發力、肩身一體、命門微調、步法轉向、肘尖感應,口訣給同學自行領悟。

在一年認真請了武術老師學習,該老師因為年輕很不削老一輩的雲裡霧裡的說詞,也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了多種武術不保留,他也訝異我在迅速的半年多得到了聽勁與內空間與外空間的關節技巧應用,讓我想到我學游泳,第二天就學會時,教練的訝異,在身體控制上的天賦我也體現在街舞和口技上,有興趣可以在YT搜尋"才藝教室01貓頭鷹的聲音模仿教學"。附:當初練了武術強化了核心力,再去游蝶式,哇~真的差很多。

在壓抑的家庭出生的我,在不知覺得狀況下其實種下了一些問題,直到遇到王師父以氣之理論幫我,才得以使長期被壓抑的感知能力解放,這也像重量訓練,負重去除,使得感知能力更勝國中時代。我也是在王師父身邊學了兩年,看到了不同的天地,不只是古武式手法(多是扳法),探知方法也傾囊相授,其它民俗手法也信手捻來,臉部的啟發也由其來,在氣的應用也是極其厲害,在我在高雄得到了的貼法基礎上打了很大的根基,感慨曾經中風過的他還有這般的風采,只不過武學被廢的他有些能力也已經丟失,他說他看到我獨特的天賦才讓我傳承,而且能更勝於他,後來在更了解之後,才知道他練的武術都是硬派的,難怪後遺症之多,而且難以用出我學習過的其他手法,習慣改不掉了很難融入其他,他也說了散功的問題,人老之時硬功之硬會使人要花費更多的力去運作,加上僵硬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氣支撐,如不散去則耗能過多,年老就已經氣衰,如此反覆可能更早消亡且痛苦。附: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以前招式僵化雖然可以養成迅速的反射反應,但身體記憶也可能僵化了某些事物。

在王師父的引薦下,我認識了廖師傅,他老師姓李,我用當初我在某院所裡交流認識到的腹部按摩重要性,進而領悟了全新的手法、拆法,與他換得了扯法,雙方都獲益良多,但我一直覺得他用的哪裡不對勁,後來在我徒弟被其他師傅的扯法傷到,我才知道原來是少了探知應力這環節,還好廖的力氣不大,難怪都沒出事,這讓我對於安全性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時應力概念才初步形成。附:人體的反射能力對於過大的作用力會有過激反應。很多手法互換是許多師傅間的常態,但是有很多自以為一招走騙天下的也比比皆是。我也是換了很多人的招式,印象不深的就沒寫進來了。

意拳傳人傳我一套內勁氣功與聽勁一同鍛鍊,加上八卦掌師傅、多方佛道教師傅交流下,之後我才研製出一套,三小時學會並能感應與應用的速成氣功,這讓我在感知能力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且可以很好的收斂碰到點就會讓人痛的問題,且徒弟們學了馬上就有長足的進步實在令人欣慰。附:動功可以無腦,靜功一直用腦,但要能實際驗證,才是真的好氣功,空口套白話的太多了。

鶴拳師傅,也是有趣的故事,他老師教的一招沒打擊作用的招式,他直接捨棄,結果換來越來越多的不舒服,還好他來找我時我已經有很多的武術根基,直接切中要點,問出了這招,才告訴他這招其實是反向打擊讓送出的力回來,一律的外放就像扭毛巾一樣,一直施加同樣的扭力,可以想像後續的發展.......這套路在很多位武術師傅發生過多次,但第一次遇到的這位讓我印象深刻。附:鶴拳的發聲是一種訓練力量運用方式的技巧,理解的話可以將力量發揮得很細緻。

另一位林先生的徒弟也是無保留的與我交流,柔式手法讓我大開眼界,現代人與前人不同的是營養多、不動多,所以很多古手法也不適合某些現代人,雖然一開始我就意識到一些應力轉移問題,直到同派系另一脈的人跟我交流,理論上的理想與實作上的碰壁才有著完全的了解,不過柔式手法對於末端和筋拉的理論真的是很不錯,解釋了很多應力現象,我回憶了很多物理學,都對應了上來。附:會說跟會做是兩回事。應力絮亂就像耳機線絮亂,沒有相對應良好的整理很難理順理直理平,這時候聽勁在實作上的重要性就凸出了出來。

謝謝曾經的紅顏知己,在互按互解的交流、足夠的時間長度下,不同於客人的保留,完全真實的詳細回應與不斷的實驗觀察,理解應力拉扯的細緻程度也上個台階,讓我悟到了大面積的偵查得不到小細節的詳細,所以凸顯小工具的重要性,也讓我臉部的技巧上升了一截,因為臉部的小細節實在是太多。然後因為研究精神,我們也全身互解的乾乾淨淨,才體驗到真正的輕鬆自在的感覺,就像沒身體輕鬆過的人,根本無法理解什麼是輕鬆,很多事只有體驗過才能理解。不過就算身體放鬆了,但不斷的累積下,身體還是會逐漸的緊繃,所以人生就是不斷的與身體做抗爭,適當的保養真的很必要。附:很多以為年紀引發的地心引力的問題,其實是緊繃問題,向下拉的力量太多,所以臉部才看起來垮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