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為什麼懷念柏林圍牆系列專題一

更新日期:2010/03/22 08:35

「德國人為什麼懷念柏林圍牆系列專題一」(夏明珠報導)

民調顯示,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後,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德國民眾,贊成再建一道 圍牆,把東西德隔離,德國人為什麼懷念柏林圍牆,這得話說從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德,就是一頁和過去尋求和解的故事。諷刺的是,當它 努力的替國家營造新定位的時候,多數德國人卻拒絕接受歷史遺產,許多人寧可承認自己是歐洲人,而不願意當德國人。


西德最後是靠著經濟成就、 也就是被形容為(德國馬克民族主義)所帶來的驕傲,解決認同危機,靠著1950年代德國的經濟奇蹟,西德終於有了抬頭挺胸的理由,東德就不需要為這個問題 煩惱,因為多數東德領袖在納粹時期,都是與當權者做對的政治異議份子, 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承擔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過,甚至可以以此為由,宣稱自己高西德一等,其實,除了意識型態之外,東德當局在謀求國族認同上,做了 許多努力,它們透過提倡日耳曼傳統、加強歷史教育,以及政府宣傳,進行文化傳承,確實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在兩德當中,東德更大程度的保有了日耳曼民族的 傳統。


相對於西德,東德政府的存在,是生活的意義,更大於型式,共產主義迫使人民和政府緊密聯繫,他們的食、衣、住、行、教育,無一不仰仗 政府提供,他們的生活中不存在選擇,因為政府幫他們做了所有重要的決定,在那個社會,能力或是努力都不是成功的關鍵,政治服從才是。儘管東德生活水準,無 法和西德比,但是他們也不需要恐懼失敗,只要順從,就可以平安的活下去。


這是1989年以前東西德的狀況,1989年,柏林圍牆被推倒,德 國馬克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也隨之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殖民主義和次等公民心理,這是一場被稱為德國統一的實驗,所帶來的結果。其實統一過程中出現的種種 疑難雜症,以及兩個文化融合所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是可以預期的。


想一想,柏林圍牆的一邊,是一個在與共產主義的戰爭中,擔任了四十年先鋒 的資本主義國家,另一邊則是樣樣問題都寄望政府替他們解決的一群人,以致於東西德統一到頭來變得更像是西德的殖民者併掉了東德,這也是德國統一之後,德東 許多經濟問題的根源,過去東德時代,德東人享有的育嬰假、公費托育、教育以及醫療照顧,在統 一之後,不復存在,統一如果能在兩個制度中取其長,那麼統一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彼此學習機會,但是德國統一卻有點像是西德接管東德,西德把它的制度一股腦的 強迫推銷給東德,這不免讓德東人感覺,德西人不但傲慢,而且對共產主義存有盲目的偏見。當然,西德的作法也不難理解,畢竟,它們反共反了四十年,好不容易 贏了這場意識形態的戰爭,它自認為有權利對投降者予取予求。不過大家也不能忽略,統一也是東德人共同的願望,他們並不是被逼的,西德只是在 回應他們的期待,後來之所有出現西德好像把東德當成了殖民地的報怨,主要是因為統一之後許多事情發展令他們大失所望所致。


德西人認為德東人 太喜歡發牢騷,德西為了統一做了那麼大的犧牲,德東人太不懂得感激,雖然德東居民確實有很多事情可以抱怨,但是大家也不禁要問,統一後不到十年,德國政府 就已經在德東砸了一兆馬克,他們怎麼還不知足。歸根究底,就是幾十年的共產統治,已經讓等待施捨的心理,在德東人的心理根深蒂固。共黨統治時期,東德人生 活中幾乎所有民生需要,都是由政府打點,不管工作還是不工作,大家都有飯吃,在自由經濟體系中,更好的生活條件,必須透過更努力的工作去爭取這種觀念,在 他們的思想中並不存在,什麼都寄望政府的心理,也成為統一後,德東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德東人習慣把一切的錯,責任都推給政府,生活過得不好,是政府的 錯,而不是勞工沒有生產力,失業率高、薪水不夠養家活口,也都是政府的 錯,反正一切都是政府不好,這種心理,也成為德東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明天,德國人為什麼懷念柏林圍牆系列專題之二,要進一步分析東西德統 一的結果和當初預期出現那麼大落差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