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性 (1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mr6.cc/?p=9985

EQ之父說:發呆可能才是「專心」最極致的表現,大腦到了巔峰狀態!

某個會議中,你對著正在講話的老闆「發呆」,一邊將老闆的話,延伸再延伸,想到了很多很多平常聯想不到的創意,這時候你突然被老闆叫住:

「某某某,」老闆冷冷的對你說:「你有在聽我講話嗎?你是在發呆嗎?做白日夢嗎?」

你嚇一跳,連忙說,有啊,我有在聽!

「那我剛剛講什麼?」老闆問。

你冷汗一冒,心想,完了!

但你仔細回想,奇怪,老闆剛剛講的東西,你竟然仍然可以輕鬆的講出來給老闆聽,雖然並沒有逐字講,但整個大意的確抓出來,證明你有在聽老闆講話,也解決了這場危機。

然後,接下來你嚇到了,所以為了要讓老闆看到你真的很「專心」聽他講話,於是你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老闆、手中的筆不斷的抄筆記,這時候,你反而覺得奇怪,已經如此「專心」,大腦好像反而變笨、變狹窄,無法像剛剛一樣,一邊聽到老闆說話、一邊天馬行空亂想亂想?

所以,或許,我們應該推翻「專心」的定義。

最近讀到一本極有趣的新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高曼(Daniel Goleman),他在1995年的著作《情緒智商》讓大家開始注意「EQ」這個概念,因此有媒體稱他為「EQ之父」。

有趣的是,這位EQ之父最近的這本新書,想要改變世人對「專心」(focus)的印象。

什麼叫「專心」?

通常都是叫小朋友,專注的看前方的黑板或書本,將老師所講的話,一字一句聽進耳朵,再進大腦。

沒錯吧?

但高曼說,OK,這的確是某一種專心,但專心有「很多種」(他提出了三種),像剛剛這種「專心聽講」會是屬於比較「強迫型」的,其實,並不是最「厲害」的專心!

哇塞,那還有什麼專心法更厲害的?

高曼說,還有另一種專心,發生在你自己非常專注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比方說,你為了要寫一篇報告,拚命的找資料、找資料,坐下來一坐就是一整天,旁人叫你,你都不應不理,但高曼表示,這種專心,仍然不是最「厲害」的專心!

那,到底什麼才是最「厲害」的專心呢?

這位EQ之父說,最厲害的專心,是當大腦到了一種極「放鬆」的狀態。

這種狀態,學者稱為「開放式感知」(open awareness),在這時候,你的大腦會讓好多千思萬緒,自由自在的隨緣聯想(serendipitous associations),往往會產生某些特別洞見(fresh insights),簡直就是進行了一場特別有收穫的「白日夢」(productive daydreaming)。

當大腦在這個狀態的時候,它是最「聰明」的。

而且,此時大腦照樣可以聽入任何的聲音、看清楚所有前方發生的事情,但它同時也在創造自己的新點子、創意達到最極限。

有趣吧?

問題是,學者批判,近代人們愈來愈不注重這樣的「超級專心」,這種超級專心需要某程度的「放空」,進入類似「發呆」的狀態,但現代有多少人可以恣意說發呆 就發呆?網路太發達,資訊太多,沒時間的情況下,腦筋很快就被佔滿了;開始用搜尋引擎,一層一層往下挖,整顆大腦保持在緊張、限縮的山洞式視野 (tunnel vision),這些,都不是人類最「專心」的狀態。

說實在,某種程度的「發呆」才是最極致的「專心」表現,大腦到了多工運算、最巔峰的狀態。

當我們發呆的時候,有可能比不發呆的時候還要「專心」。

當然這概念不是皆準,但請知道,當我們勇敢的撇開職場的壓力與人情世故的習性,就會發現,自己大腦還可以再往上提升;給它自由,它給你的就愈多!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世界都欠我!」註定失敗的13種爛個性


常說態度比能力重要,擁有正確的心態與個性,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點,特別是面對困境時。以下是《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雪瑞.康諾(Cheryl Conner)列出13種不該有的壞個性:

1.浪費時間自艾自憐:面對外界環境的惡劣或是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不停地抱怨,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

2.浪費時間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外界環境本來就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地花時間去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

3.煩惱著要如何討好其他人:不需要一味的想要討好別人,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真實說出自己的讚美,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是顯得太過刻意而不真誠。

4.害怕承擔評估過後的風險:承擔風險是成功必要的過程,但不該是有勇無謀,一旦事先仔細評估過可能的風險之後,就開放手一搏。

5.失去掌控權:任由別人左右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能力不足。

6.不敢作出改變:不願意作出改變或是面對新的挑戰,對於未知或不確定,感到恐懼,而想要逃避。

7.執著於過去:老想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會讓自己更加裹足不前,無法面對未來。

8.一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只會浪費更多時間,愈來愈難成功。

9.忌妒他人的成功:「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

10.一失敗就放棄:面對每次的失敗,就代表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心念一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11.害怕孤獨: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如何獨處,善用獨處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

12.認為這世界是欠你的:外在環境或許不利,或許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能找到應變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到出路。

13.期待立即的結果:凡事應看長、看遠,有計劃的一步步完成,只求短期效果,最終吃虧的仍舊是自己。(吳凱琳編譯)

【新聞來源】
Mentally Strong People: The 13 Things They Avoid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伴侶與性,「沒有關係」,家屬制度更不是合法的雜交。而且說穿了我愛跟誰在床上滾、愛跟多少人在床上滾,只要我有本事,現在就能滾,申請登記是要公演嗎。草案內容根本不是這樣的,看一下好嗎。



不過法案綁架法案就真的很ㄎㄅ...........反對多重伴侶









九把刀4日寫道:「不可以眼中只有上帝,卻沒有人。不可以手中翻著聖經,卻沒有愛。」發文時間剛好搭上近日郭采潔疑似反多元成家的話題熱潮,吸引網友關 注,更被奉為「神文」。他也ETtoday東森新聞雲記者的採訪,對於是否願意針對「多元成家」法案表達看法,他回答:「我寫完劇本再好好寫一篇啦!」而 該文是否是針對郭采潔進行回應,則獲得妙答:「沒針對誰,我在日本研究世界和平啦!」



5日晚間九把刀再度於臉書發表對同性議題的定見,他說:「當你在討論同性戀議題,在起手勢時用上了『接納』兩個字,接下來你所想表達的東西,對我來說,大 概都是一種掩飾又掩飾再掩飾的道德偽物。人家好端端的為什麼要你------接納。」不到30分鐘已經獲得近百則轉貼,更有網友大呼「你突破盲點了刀 大!」









李怡道近況動態



兒童權益咧?正常家庭長大咧?



(我還未論離婚的,再婚的,領養的,喪偶的,分居的如我,正常?就是你們這種不正常的眼光,才搞得很多人從小就要覺得自己不正常。正常個雞巴毛。)



我就算退一萬步,光談你們說是最正常的異性戀一夫一妻兩個住在一起都還沒死的家庭就好,台灣又有多少兒童是在[正常]家庭長大?雙親一個或兩個每天加班到十晚十一晚?孩子上床睡覺了才回家,這樣有很正常嗎?週間給祖父母在另一個城市帶全天?週末才看到父母,這樣有很正常嗎?給保姆帶全天這樣有很正常嗎?血緣上有雙親但社會生活上根本像是沒雙親,這樣有很正常嗎?國小學童每天超過十二個小時不在家,(在家也沒其他人),你這個是家還是旅社?你們這樣被資本體制逼得這麼[不正常],就沒看到你們氣沖沖地搬出上帝搬出自然搬出家庭搬出兒童權益來戰鬥:來戰勞動條件啊!來戰一份基本工資要在首都養全家啊!來戰不超時工作,人人回家吃晚飯啊!來戰小孩有權看得到父母啊?不然再退一萬步,週間整個放棄,來戰周末絕對要有家庭生活啊!



沒有,面對佔了絕大多數的,被逼得[不正常]的家庭(及其兇手:惡劣的勞動體制)你們屁都沒一個,忍辱負重相忍為國,啊,這個沒辦法啦。沒有,你們要方便你們要24小時服務你們要隨時隨地有東西買有東西吃,所以有很多人就要在那裡服務你,他們就活該倒楣沒有辦法有[正常]的家,你們都沒有關係。真的重視家庭,光勞動體制就夠你戰到天昏地暗了,但是沒有,勞動體制沒有關係。沒有,你們甚至歌頌勞動體制,歌頌奴役,歌頌成功的資本家,說她們他們有上帝的祝福,是信徒的榜樣,是教會的樑柱,是福音的見證。



結果同志想要合法結婚,你們突然間就家庭價值最重要,你就上帝自然兒童權益起來。



兒童權益?兒童不能去咖啡座不能去吃麵連嬰兒車都推不進脯乳室推不出街推不上公車的,看不到父母被迫活在[不正常(你們說的喔)]家庭,這些你們不去爭,結果人家想結婚,突然就影響到兒童權益了。



這種把兒童工具式拿來耍弄的,恰恰是對兒童權益最明顯的無視。搬兒童權益出來反同實在是偽善到了極點。








 






基督徒,你錯在哪裡?別再自殺攻擊。

 


2013年11月7日 11:34

 


在寫完上一篇文章後,我發現我絕對需要再寫一篇文章;之所以要熬夜生出那篇文章,那是因為過去以來,基督徒魯莽的行為不論在各方面都讓我感冒,所以那篇文章會如此充滿攻擊性,那包括了一些既有的神學立場。

 


 

 


其實,當我寫那篇文章,我很重要的是告訴基督徒,你懂得並不多,你可能根本不懂我在說什麼,因為這狀況太複雜。而你憑著一點上帝的感動,就沒有動腦的衝出來,將會對自己和上帝的榮耀造成傷害。

 


 

 


昨天的回覆中,一句話讓我傻眼,當然我不會責怪您,但是您勇敢的回應,將會促進基督徒搞清楚自己在說些什麼。

 


 

 


這個回覆就是:「我反對這個有漏洞的法案,但是婚姻跟伴侶制度是不一樣的?我以為他們是一樣的。」

 


 

 


這 是一個明確的證據,其實大多數的基督徒,根本不懂多元家庭法案,就先憑著對多元家庭片面,或是教會內的流言,就被蠱惑;就算上帝要你為祂做見證、為真理發 光,但完全就沒有認知你在攻擊的是什麼,或許這是你的信心,但空有信心,沒有知識,絕對不是一個基督徒應該要做的,這就是「自殺攻擊」

 


 

 


在昨天的討論過後,我已在文章後面補上一段可以做為共識的方法。

 


 

 


一直以來,我都避免討論同性戀的原因、過程、現狀;我一直假設教會跟我的同性戀認知應該是差不多的,因為現在的網路發達,各種知識輕而以舉可以取得,沒想到我錯了,教會根本就沒有瞭解同性戀的族群,或是片面擷取對自己有利、足以鼓動信眾的資料來做為論述同性戀的基礎。

 


 

 


因 著我們的神學立場可能不同,所以你相信同性戀是怎麼樣子,我不會干涉,但是在你跟同性戀對話的時候,你使用你舊有的價值觀,根本沒有對話的可能。再者,對 同性戀的不瞭解,本身就是一種成見,所以當你說我尊重你,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你在尊重什麼,這個時候,你已經在行歧視之實,這就是一種偽善,你沒有理 由說,同性戀無理攻擊你,更荒論指責他們為反歧視。

 


 

 


首先,我來跟各位解釋,為什麼部分教會要反對多元家庭法案?

 


 

 


這些部分的基督教會仍然相信,同性戀是可以改變的行為,另有部分的教會,相信同性戀是一種病,但是不敢講,因為他們知道講出來就會立即全面失敗。

 


 

 


在這種基礎下,如果同性戀可以改變,那麼基督教會就會認為改變同性戀應該是最高的原則,如果同性戀是病,那麼基督教會就會認為醫治同性戀是主要的目標,而除了達成這種目標,其他的工作都是不必要的、而且有損上帝的榮耀的。

 


 

 


可惜的是,為什麼基督教會沒有講這些事情?

 


 

 


因為部分的人知道講了就輸了,部分的人根本不瞭解,所以不管怎樣,專注於基本教義,和所謂不能撼動的真理,作為這次自殺攻擊的主要手法。而這不能撼動的真理是給基督徒的,非基督徒永遠不會理解,所以對話永遠不會發生,只會有更多的對立和敵視。

 


 

 


同性戀真的可以改變嗎?

 


 

 


老實說我不知道,這當然牽扯到同性戀的來源,上帝還沒有給我們正確的答案,他也不一定會給我們正確答案,所以在兩派基督徒中找到共識,是我們這群可憐的想的通的人。

 


 

 


首先我先列出幾個可能的同性戀產生原因:

 


 

 


1.後天的:指同性戀由後天的傷害或是價值觀建立而產生。

 


2.先天的:指同性戀因先天緣故產生的,又包括兩個可能。

 


(1)一個決定程度的基因:決定成為同性戀機率的基因。

 


(2)一個決定性狀的基因:決定他是或不是同性戀。

 


 

 


這只是我有限瞭解下的原因,並不是所有成因的條列,如果有其他的理論,歡迎提出。

 


 

 


基本上,你某程度的相信上面的某個成因,會作為你整個立論的基礎;不過我其實沒有辦法選一個做為我相信的選擇,所以我選擇用同性戀能不能改變,作為立論基礎。這樣的選擇可能包括三種。

 


 

 


1.絕對可以改變的(1、2(1))

 


2.無法確定的

 


3.絕對不能改變的(2(2))

 


 

 


我並不能確定同性戀是哪個原因,所以我選擇的是「無法確定的」。基本上,這也是跳脫了基督教的普世價值,我們無法確定同性戀能不能改變。

 


 

 


但是現實的狀況呢?

 


 

 


國際走出埃及協會的失敗已經顯示,世界上各樣的證據也大多是指向:多數的同性戀是難以改變的。

 


 

 


就連台灣的走出埃及協會也指出,同性戀的相反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

 


 

 


也就是說,走出埃及協會不能改變同性戀,只能讓同性戀藉由活出聖潔的方式來到基督的救恩。

 


 

 


如果你對以上的描述突然通了,代表你過去所做的反制行為,在第一個認知上面就已經錯了,恭喜你,今天開始,你可以開始漸漸不再用歧視的眼光看待同性戀。

 


 

 


你瞭解性解放嗎?

 


 

 


護家盟不斷對於伴侶盟貼上多P、小三、性解放的標籤,警告!這是一種做假見證的行為

 


 

 


什麼是性解放?

 


 

 


性解放又稱為性革命,就算不懂,查維基百科也會懂吧!性解放主要希望藉由性與結婚生子分離,接受婚前性行為及婚外性行為、一夜情等狀況;希望藉由避孕藥、保險套達到不會生孩子、不會染性病而單純享受性愛的運動。

 


 

 


為什麼我們應該反對性解放?

 


 

 


對 於一個基督徒來講,這樣的解放當然不合聖經,但是你的聖經不是他們的聖經,我個人所反對的性解放,是因為我不相信除了「單一性伴侶」以外,有任何可能可以 達到「安全性行為」。避孕藥只能避孕,而完全不能反制性病;保險套也同理,感覺好像有防護、阻止精液進入,但是根本不可能達到兩個人真正的體液隔離,這樣 來說就科學上和避免人類陷入這樣的困境中,我不贊成性解放。

 


 

 


但是性解放的人會立法要多元家庭嗎?

 


 

 


不會的,一群希望跳脫家庭束縛,達到性慾解放的人,要多元家庭幹什麼呢?而就算有了多元家庭的法案,我也不想要為了一次多P群交派對,登記成為家屬制度吧?也沒有人會為一夜情登記伴侶制度吧?

 


 

 


而婚姻制度中有通姦罪,修法後也是,所以小三並不會因為這個法案而產生。

 


而伴侶制度中,根本沒有履行性行為的義務,那當然不用談到性忠貞。

 


 

 


前文已經提到,伴侶制度包含:

 


1.不願進入或是不認同婚姻的同志族群。

 


2.尚未進入婚姻的異性戀同居者。

 


3.其他真的不涉及愛情與性關係的伴侶。

 


 

 


現在,我要說的就是,性解放跟多元家庭法案無關,現在還沒有多元法案,沒有婚姻的人,多P的還是多P、性解放還是性解放。

 


 

 


同性戀是性解放的緣由嗎?

 


 

 


不是!也許有些同性戀支持性解放,但部分的同性戀跟你我都一樣,渴望的是愛情,不是性;性解放雖然支持同志性行為,但同志並不是都是性解放的支持者。

 


 

 


對於性解放瞭解後,你知道過去的日子裡,你拿著一隻「拒絕性解放」的劍,瘋狂的砍殺一群「不是性解放」的人,所以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反饋,自己弄得滿身是傷,你懂了嗎?

 


 

 


所以多元家庭為何存在?

 


 

 


為什麼同志這麼想要多元家庭?同志過去承受了基督徒貼上這麼多汙名的標籤,現在你知道我們就是罪魁禍首,可以聽聽他們的聲音了嗎?

 


 

 


首先,我們應該都承認,任何人有自由意志拒絕上帝的愛,不同的神學價值觀也有各自的論述,包和他可能不是被預定得救的,他也可能心剛硬、有自己的軟弱。他們都確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他 們也想要戀愛與家庭,你會說那他們可以不用立法,可是他們確實有權利,享有一些異性戀家庭可以得到的權益。更何況,當他們反對性解放,希望能由家庭約束彼 此、互守終身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反對他們呢?當你覺得他沒有這個權利,那就算我不把他當成歧視,在他們的心中,你也正在歧視。

 


 

 


其實多元家庭三法是有次序的,他們期望的是同志婚姻合法,如果同志婚姻無法過關,那麼他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伴侶制度,如果伴侶制度不過,那麼可以選擇家屬制度,老實說,其實這個法案的不夠完整,已經非常可能造成三法都不通過。

 


 

 


在憐憫之下,在不影響基督教婚姻的前提下,你不贊成跟我一樣同意把法律婚姻讓步給他們,難道給他們一個伴侶制度,會消滅我們的國家、毀滅我們的家庭嗎?

 


 

 


現在,我們可以思考看看,可以給他們什麼樣的伴侶制度了嗎?

 


 

 


孩子呢?

 


 

 


最後我們來談談孩子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棘手,可是其實也沒有太複雜。

 


 

 


你 決定同性戀能不能改變的觀點,會決定你對孩子的看法,所以我不認為孩子會因為這樣被改變成同性戀,多數的研究支持同性戀不會改變,也發現異性戀要變成同性 戀是很困難的。不過,有部分可能因為傷害造成的同性戀,很常,是因為家庭所造成的傷害,這是我們必須要好好經營我們基督化家庭的原因。

 


 

 


至於領養的問題,我回到單身就可領養,那麼有沒有法案根本沒有關係。

 


女同志生育的問題,就算沒有法案,他也可以生育,就跟異性戀可以未婚生子一樣,都跟法案沒有關係。

 


 

 


到這邊,我希望有不少新觀念可以提供給基督教會,我們需要的是古老而不變的榮耀福音、新穎而與世界接軌的知識,而不是一顆食古不化的心。

 


 

 


願上帝光照我們。



 









反同性婚者:同志不可能愛沒血緣的小孩

 


新頭殼 newtalk

 


 

 




反同性婚者:同志不可能愛沒血緣的小孩

放大照片


新頭殼newtalk2013.11.19 王立柔/台北報導



朝野立委今(19)日下午舉辦「同、跨性婚姻入法」公聽會,超過百人參加,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齊放長達4小時;護家盟等團體深深擔憂倫理道德和家庭教 育將崩解,並反對替下一代決定一個性別價值混淆的環境;更有人批同志不該收養小孩,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不會有愛。不過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對「神造男 人女人」、「同志收養的孩子怎麼生存」這種論調直言,美國數10年前面臨黑、白人通婚時,部分反對人士也正是藉由一模一樣的邏輯,去告訴某個族群「你比其 他人劣等」。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日前一讀付委,但尚未納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議程裡,離二讀尚有距離。民進黨立委尤美女、鄭麗君與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等人,今天 下午2點則在立法院舉行「同、跨性婚姻入法 婚姻平權之民法親屬編、繼承編修正」的公聽會,參加者超過百人,全場座無虛席,受邀前來並且正反意見並陳的各團體代表一一上台,總計2輪發言,最後更開放 旁聽民眾上台,整場公聽會可謂相當精彩,直到將近晚上6點才結束。



其中,針對許多關於「倫理道德和家庭教育崩解」、「性別價值混淆」等擔憂,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也發言表示,保障同性婚姻不會讓大家都變成同性戀,這種 邏輯根本不存在,他祈求反對團體除了要睜大眼睛以外,也該把心胸放開。段宜康也表示,他有一兒一女,如果他們有天說自己是同性戀者,他會抱著孩子說,「我 會和你一起奮鬥,因為這個社會對你不公平……這是他們的愛,我會全力支持,我會擁抱愛。為什麼要反對愛?」



不過,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的代表陳志宏,對段宜康祝福同性戀孩子的說法仍然不同意,表示他個人也被媒體問過「如果你的小孩是同性戀」這類問題,但陳志宏說,他的兒女不會進入這樣的狀況,他也不會祝福他們去做一件傷害自己的事情,僅會尊重、接納,等待孩子願意回頭。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代表王英華更指出,同性戀之所以是弱勢,許多人之所以不敢大聲說支持同性戀,就是因為這是在倫理道德上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問題,不能粗暴地立法通過。她指出,「明明上帝造人是造男造女」,鞏固丈夫妻子的關係,如今2個丈夫和2個妻子要怎麼定義?



王英華對此更激動地說,這牽扯到公序良俗,「你憑什麼決定我的下一代要接受這樣的價值觀,憑什麼告訴我的小孩要愛男的、愛女的、愛『不男不女』的都 可以?」隨後,她也對同性伴侶收養孩子這件事大表不滿,直言「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才有可能愛他,收養的小孩不可能愛他」,引起台下一陣不敢置信的喧嘩聲。



不過,伴侶盟常務理事陸詩薇律師後來上台時,就針對這點反駁表示,王英華首先應該反對現行的收養制度,因為照這樣講,就算是異性戀雙親,只要跟小孩沒有血緣關係,都不該收養。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律師也說,「神造男人女人」這種論調聽起來很熟悉,因為美國在30、40年前,面臨到黑人、白人通婚的時候,都還會有一 些反對人士說,神把人生成黑、白、黃……,而他們也曾以「黑白混血的孩子要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等違反子女最佳利益的理由,反對如今看來很平常的黑白平 權。林實芳直指,這些人不過是透過這種論調,去告訴某個族群說,「你比其他人劣等」。



音樂界代表朱約信也反駁反對團體說,什麼叫作正常的家庭?正常的婚姻?他指出,反對人士就是定義異性戀才叫正常,其他都是不健康、不完整。至於那些宣稱若同性婚姻合法,以後不知道要怎樣教小孩的父母,朱約信說,「很簡單嘛,你不會教,就送到我這裡來」,引起現場大笑。



朱約信也以黑人、白人的例子來說明,在種族平等尚未達成的時代下,若有白人小孩問爸爸媽媽,為什麼黑人小孩不能在公車上跟他們坐在一起,白人爸媽大 概也會說不知道怎麼教,但朱約信諷刺,後來黑白還是平權了,這些不會教小孩的爸媽怎麼忽然又會教了?他也直指,如果真的要教小孩,就是要告訴小孩我們現在 的法律不公平,所以我們要一起努力。



政大心理系副教授李怡青則直指,她這學期問學生們說,是否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學都直率反問「為什麼不?」她強調,沒錯,這就是最基本的思維,不 是口頭上說「尊重」,談到實質資源就不給,這不叫尊重,這大概是一種現代型的歧視。她也點出異性戀家庭的問題,表示異性戀家庭常對性別有二元化、僵固的想 像和規範,認為男生就該怎樣、女生就該怎樣。



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教授曾品傑則反對同性婚姻入法,他指出,這是「剝奪家長對於性別價值的教育權」,硬要用法制來干涉每個家庭對性別的理解,強迫大 家改變。曾品傑更提到,伴侶盟花了2年時間才連署到10幾萬的人支持同性婚姻,護家盟等團體這2個月就連署到了幾十萬的反對聲音。



曾品傑更當場建議,要解決同性婚姻到底要不要合法化的議題,台灣人應該採取公民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什麼是屬於台灣人的婚姻與家庭。



伴侶盟祕書長簡至潔上台時則對曾品傑狠狠反擊,直接拿出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設立的「拒沉默!要真相!反修民法972!」Facebook粉絲專頁, 以部分截圖說明反方胡亂把通姦除罪化、小三的問題等都扯進來,也根本沒搞清楚這次多元成家方案裡,成功付委的只有同性婚姻,而利用種種扭曲、造謠的手段, 來吸引大家連署、上街頭遊行,這才是反對團體如此容易吸引到這麼多人的原因。



此外,簡至潔也痛批,連國中生都知道法律有規定,「限制或剝奪少數人權利」的相關提案是不適用於公投的,所以怎麼能透過公投來限制、剝奪同志的權 利?她也針對部分反對人士對「下一代」的擔憂回應表示,同性婚姻的法案過了,異性戀的小孩還是會出生在一父一母的家庭,也就是說這個法案不會撕毀異性戀的 家庭,是反對同性婚姻,才撕毀很多人的家庭。



簡至潔最後稍稍激動地總結說,正反方團體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我們認為同性戀是人」,然而今天任何的反對理由聽來,都讓「人」被數據給剝奪,抽絲剝 繭到最後就會發現,之所以反對同性婚姻,「其實就是因為,你們認為同性戀是一群不對、不好、不正常、不道德的人。」她呼籲,行政院長江宜樺和立法院長王金 平不應該再互踢皮球,人權不能等,遲來的正義也不是正義。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副司長鍾瑞蘭則指出,法務部10月14日首度針對這個議題舉辦「同性伴侶法制化意見交流座談會」,之後也會持續辦理,下一次最快則 預計在這個月內進行,並蒐集各方資訊和意見納入評估報告;但對於座談會總共會辦幾場、何時提出評估報告,則沒有規劃時程。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則透露,同性婚 姻法案離二讀還很遠,今天這樣的公聽會,立法院還有可能再舉辦。



--------------------------------------



所以哪些遺棄小孩的都是同志了~!? 很多收養孤兒的都沒有愛了? 哪裡的研究指出同志對小孩沒愛=.="所以你們講的大愛都是假的? 因為沒血緣所以沒愛?



你要反也要論點站的住腳, 邏輯要清晰, 我個人是對同性婚無意見, 成不成都不干我的事, 不過那些因為宗教而反的超無腦, 忍不住砲轟!




講難聽一點,同志所領養的小孩幾乎都是被異性所拋棄的孩子.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Mr.6 
http://mr6.cc/?p=9627

什麼時候該相信「直覺」,什麼時候又不該相信?科學家說……

CNN在三年前有一則有趣報導,討論一個爭論已久的事:「我們該不該相信『第六感』?」

某位正在徵婚的適婚男子,跑來speed dating,每桌五男五女,只能聊五分鐘。他跑了五桌,已經眼花撩亂,只記得第3桌的那位長髮飄逸女孩,臉蛋甜,背景好,儀態佳,對自己好像也有點意思。這時候,這家聯誼社就像電視上的我愛紅娘,規定每個人只能「選一位」。

就在這位男士準備填入那位女生的號碼時,沒想到,第4桌另一位短髮女生的臉,突然浮現在他的腦海。

頓時,他心內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蠢動。

這是直──覺

他,該不該相信這直覺?

這篇CNN報導提到,2002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的得主,曾提出理論證明人們的直覺常常是錯誤的,這些錯誤是有系統的,而且可被避免的。但,同一篇CNN重點是,最近卻有些研究開始質疑這個諾貝爾理論(雖然他們說的是complement、補上這理論),這些研究證明,人的直覺,有時還真是驚人的「」!

到底,那個男生該不該就憑直覺,選那位短髮女生?還是要選那位精挑細選後的長髮女?

先來看看諾貝爾得主的觀點。那兩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提出兩個數學問題考我們,證明直覺不能相信──

第一題:一隻球棒,加一顆棒球,總共1.1美元,球棒比棒球還貴了1美元,那麼,請問棒球是多少錢?

若只有一秒鐘,我們別怕人笑,老實作答,時間限制下,很快會被直覺「騙」到,脫口而說了「0.1」!

其實,答案不是0.1。

第二題:當你將一枚正反公平的硬幣投擲六次,以下哪種排列發生的可能性較大:

是「頭、頭、頭、尾、尾、尾」?

還是「尾、尾、頭、頭、尾、頭」?

由於以上兩種都是指定的順序,所以兩者的機會應該是一模一樣,但。我們也會先被直覺騙到,認為第一種「一定是套好」的,不叫「亂擲」,所以,莽然的說第二種較有可能!

像人類這樣的錯誤直覺,有時也反映在經濟操作、投資選擇上。不過,人類卻有一些直覺是很厲害的!最近這個科學實驗,科學家找來一些實驗者,請他們盯著電腦上精心設計的一大堆動來動去的黑點,許多點根本就是亂動的,但有些,會往同一個方向走。

科學家發現,人腦其實可以隨便看一下,瞄一眼就好,就很快的辨識出,那些真正在動的黑點是往哪裡動!

於是,科學家有一個驚人的結論:實驗證明,在「低階」時,人腦是很強的,只要該決定不是像剛剛的兩個數學題,需要牽扯到邏輯、機率、數學、語言…等等,則人腦的直覺,是我們平時很強大的工具。

換句話說,當你要選衣服時,只憑花色要選一種(沒有價錢的影響下),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

當我們在「快速約會」,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之中,要挑出一兩個,有可能也要相信「直覺」。

因為,只要是「看」的東西,人腦是很快的,不容易上當。我們後來才去分析,到最後都是一樣的答案,早在一開始就已經好了。這也形同是以科學正式的證實了「驚爆點」(The Tipping Point)一開始的那個畫家看假雕塑的案例。

從這個發現,我也往後推敲一點──

我常常覺得,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我們趕上腳步的方法,當然就是讓自己動得更快。動得更快的方式,不是更深思熟慮,而是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做更多的『10秒鐘決定』」。

也就是說,一件事就10秒鐘決定,Yes or No,別拉別拖,別夜長夢多!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突然間來了許多決定,懸而未決的,這些懸而未決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速度。最常見的是「約時間」,如果今天當兵朋友要約爬山,學校社團同學要約聚餐,補習班又要辦謝師宴,三個活動都要排在周末,但三個都還在等大家回覆,就全部卡在那邊,說不定我們近兩個月的所有周末都要暫時不能排東西,以準備以上三種事情隨時排進去。如果我們自己的東西可以快點作決定,那我們前進的速度就愈快。這也是我自己還在學習的。

除了科學家的證實我們直覺可信以外,之前還聽過與體會過以下三個理論,鼓勵我們今天「馬上作決定」,一天最好作十幾個決定──

第一、「曝光即為90%」理論:我們要知道,當我們有機會讓自己做一個決定時,其實等於表示該決定已經90%確 定答案了。這個決定會讓我們有「機會」去「做」,已經是至少過了「及格」邊緣,到了60分;然後,我們還會很清楚的拿出來來想一想要不要做,可見它已到了 70分了!接下來,我們竟還會「差點」猶豫,在要做於不做之間游移徘徊,可見已經到了80分了。看到它,我們還敢做下去而不致馬上完蛋,表示已經到90分 了。一個90分的決定,無論如何,應該都不會太差,就做了吧。

第二、「3個好決定掩補1個爛決定」理論:一個爛決定,可被三個好決定反補回來,有時真的做到爛決定了,但大家也可不必怕,常常的做決定,讓你很快的又可以做三個好決定。

第三、多複製出去遠比放在心裡好:許多決定其實是在「該不該說」、「要不要說」,我們猶疑到底該不該將這些告訴 他人,或放在心裡就好?我認為永遠都應該告訴他人。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也不怕資訊太多,「給」出去遠遠比「存」下來要好,多給出去不是作善事,而是 等於「多copy幾份」,周圍的朋友,就是我們自己的備忘錄。甚至陌生人也可以擁有一部份的自己,尤其是在網路時代,這點讓我們可以快速的往前面大口大口 的吸取精華,大步大步的進步。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職員太怪異,而是企業還沒準備好去容納這麼怪異的人(舊文分享)


轉貼自http://mr6.cc/?p=9302

June 19th, 2013, 

 



兩年前在美國網路界有一個特別的「求職者」上了新聞,這傢伙開了一個網站叫「反過來的求職者」(reverse job applicant),

什麼叫做「反過來的求職」?

這位求職者在他的領域已經小有名氣,實力不錯,也因此自認價值很高,所以,他決定「反過來的求職」,也就是說,不應該他自己去找工作,應該讓公司「主動」來找他

於是,他做了這個網站來吸引企業雇主的注意,但這網站可不放「履歷表」。對他來說,「履歷表」是「公司的期望」,他覺得他夠了不起,所以「反過來」的列出一大串「他的期望」。譬如,他希望,身為他的老闆,你必須對這個產業充滿熱情和興趣,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還要有強大的說話與寫作能力(竟然這樣要求主管),才能與他溝通……等等。

頗有道理,但是沒禮貌!

這位「反過來的求職者」對他的「創舉」還蠻自豪的。以往都是由求職者寫一份履歷表,還必須為了每間公司寫不一樣的內容,但在他的網站裡,所有來到此網站的企業主,都「反過來」必須填寫一份表單,詳述他們家公司的工作的內容,再由這位求職者來「選一間公司」。

他振振有詞的表示,這樣「反過來的求職」概念,可以幫助他找到他想要的工作。

幾天後,剛剛那位求職的自大仁兄再發了一篇稿,這篇稿子的目的無他,就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我找到工作了!」

他說,真的有十幾間公司,有的還不錯的,主動填了他網頁上的那張表單,然後他真的加入了一間新創公司。

這 傢伙的誇張行徑,還找得到工作,大概也只會出現在歐美的公司,由於歐美公司「惜才如命」,經常花重金去取得某一位關鍵人才,所謂的「簽約金」 (Signing Bonus)司空見慣,不必到高階主管,平常的基層員工只要有才能都有機會取得簽約金。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美國企業透過這樣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知識工作者 為他們工作,知識工作者由於相當自大,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來「管理」,因此美國企業讓他們「單打獨鬥」,完成許多了不起的事,在全球搶得先機。

然而,目前這個制度,在亞洲的企業,顯然還不存在。

看,如果一個很「自大」的人來到你的辦公室,你,敢聘用他嗎?

當一個很「自大」的新同事來到辦公室,你,會覺得他可以融入嗎?

你一定會說:「如果他表現得好,就沒問題了!」

但,問題就在,你怎麼知道他表現得好?

如果一開始就是團隊工作,這樣的自大狂,從一開始就惹火了同事,大家都說他價值不高,但,真的不高嗎?

自大的員工,一開始也惹火了主管,主管就覺得他不行,其實,說不定他比主管還要聰明哪!

在東方團隊合作的氣氛下,可能永遠看不出一個自大的人的真正的績效,以致於我們永遠不敢聘用這樣的一個人。

我們總是說:這位求職者太自大,也太怪異。

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是因為:「公司還沒準備好接受一些很特殊的職員」?

公司還沒準備好,去容納真正的、潛在的人才?

寶石在磨洗之前,常被誤認為是一般的石頭,對自己來說,別去相信社會給你的定位,而繼續堅持自己的格調,甚至將它大聲喊出來(如「反過來的求職者」那樣),或許,奇妙的驚喜將降臨在你身上。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EllenYeh (~Ping~)
標題 [閒聊]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文長)
時間 Fri Jun 29 23:39:55 2012

這是我兩個月前看到的一篇文章...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

NO.1 【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適用人群:
這句話對有一種人是管用的,那就是一天到晚只會嫌別人做的不好,似乎全天下都欠了他
,從來不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的人。特別是那種試圖讓全世界都按照他們的方式運轉的
人。
只可惜,越是這種人,喊「改變自己」喊得越響,他們是在要求別人改變來適應他們的固
執。

奴性潛臺詞:
改變有很多種,但是一大部分喜歡用這句話給別人洗腦的人,強調的總是讓人變得柔順的
那一面。遇到了矛盾,要求你先理解體諒,先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是「只能」這樣做,
他們會反覆地強調你「只能」這樣做,甚至把某些不該你承擔的責任,推到你的頭上。

破解:
憑什麼不能改變別人,就要改變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對待別人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原則
。改變有很多種,比如有人天天抽你,你改變不了這個人,但是你可以選擇 1抽他 2離他
遠點,他要是繼續纏著不放,抽他 3調整心態繼續忍耐。
如果抽的夠狠,未必不能改變別人。

NO.2 【社會就是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
適用人群:
只埋怨社會不公平,世界不公平,沒有好機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把自己的失敗全部
歸於社會的不公平,全部歸於「沒趕上好時機」,成天懷念所謂的「從前人們多麼有道德
」。

奴性潛臺詞:
這句話聽得最多的是在上學的時候—「現在就是應試教育,你又當不了教育部長,不能改
變,你就只能適應」,畢業了,他們會用這句話來扼殺你的夢想,「你想的多好多好,但
現實是這樣,你只能適應」。
用這句話洗腦的用意在於:我們可以承認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但是你們能怎麼樣,你們
沒有力量挑戰社會大趨勢的權威,就不要指責社會大趨勢的不合理了,社會讓你幹啥,你
就幹啥。所以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堵嘴,凡是對某些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對社會弊端有自己
的批評,往往會遭到這句話的堵嘴攻擊。

破解:
先不討論人能不能改變社會,這沒啥可論的,就先承認如我等草民是沒有能力移山填海,
這句話仍然渾身破綻。
社會就是「這樣」,就是哪樣呢?你只能適應?適應哪種趨勢呢?洗腦者口中的社會現實
是否就是真正的社會現狀?
例如最常見的「公務員至上」的擇業觀,即使是目前這確實是一種趨勢,但也不是唯一的
出路。再比如現在的婚戀觀,在某些人那裏變成了完全的物質交換。這些所謂的趨勢,並
非不可改變的洪流,它們看似氣勢洶洶,其實其中包含很多被放大的焦慮。如這類現象,
你或無法改變,也不必非要「適應」。
再退一步,適應,是否就等於隨波逐流?無奈的是,不合理的事有很多,就像郭嘉的教育
,我們不是教育部長,是不是就應該對不合理之處避之不談?甚至認為那就是合理的?或
者是不是把自己弄成一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這才叫適應?
即使不能改變社會,我們總有保持清醒的權利,在這個神奇的年代,茫茫然隨大流,怎麼
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NO.3 【不要抱怨,抱怨又解決不了問題】
適用人群:極端消極,除了抱怨什麼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

奴性潛臺詞:
與這句話類似的還有「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去做……」「有抱怨的時間你早就……」「有本
事不要在這裏抱怨,去……」。
事實上,說這些話的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一點,抱怨和抱怨是不一樣的,「抱怨」對每個人
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被他們稱作「抱怨」的情緒,細分起來能夠分成很多種,他們會把對某些事物的攻擊,求
責、不滿、批評全部劃分進「抱怨」的行列,然後一棍子打死,這樣能夠化解很多指責和
批評,當你批評的時候,說你是抱怨,一下子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的心態上。
同時,「解決問題」的說法,完全忽視世上有「心理問題」,只集中於「現實問題」,忽
視人是有情感有悲喜的,完全把人看做一種木偶般的存在。

破解:
抱怨其實是一種不太受周圍人歡迎的行為,特別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們會本能地逃避
負面情緒,並且阻止他人憤怒情緒的表達。
對於統治者來說,被統治者的抱怨,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代表內心有怨氣,有怨氣就可能
會有反抗。
甚至很多本意是善良的人,他們會簡單認為,滿臉笑容滿口樂觀語言的人,就一定是比正
在抱怨的人快樂,從而站出來阻止抱怨,鼓勵樂觀。
事實上,抱怨的積極意義比想像中大得多,通過適當的抱怨發洩情緒,直面真實,明確責
任,其意義有時甚至大於所謂「解決問題」。
至於對付某些假聖人,我會直接告訴他:我這可不是在抱怨,我是在罵你。


NO.4 【少抱怨,多感恩】
適應人群:天天在喊這些話的人,最需要這句話。

奴性潛臺詞:
又是一句生生被毀了的曾經有道理的話,毀掉這句話的,就是最推崇它的那一批人。
它越來越變成了強勢對弱勢的一種要求,這使它成為這十句話的奴性之首。
對領導,少抱怨多感恩。對社會,少抱怨多感恩。對國家,少抱怨多感恩。對老師,少抱
怨多感恩。對父母,少抱怨多感恩。
上對下的要求,強對弱的要求。對別人提這樣的要求,自己就可以少一點承擔責任,少一
點付出。
然後,弱勢和弱勢之間竟然也在互相說著:「咱們要少抱怨多感恩呀,這樣才能活得快樂
呀」。
甚至,把該怨的事說成恩,讓你去感恩戴德,天朝這樣的事還少嗎?

破解:
就事論事,怨恨該怨恨的,感激該感激的,鍛煉自己區別這二者的能力。
子曰過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NO.5 【比起誰誰誰,你已經很幸福了】
適用人群:無,我從不認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來的。

奴性潛臺詞:
他們總會找到比你更慘的人,來證明你「其實已經很幸福了」。目的是讓你知足;知足,
就不會提更多的要求,知足,就不會有太多的對他們的指責。
甚至,通過找一個比你過的慘的人,讓你感覺產生誤差,以為他們給你吃的苦還都是甜的
。這是那些洗腦者的邏輯。
有比你慘的人,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某種程度上不是一種好的心態。
你嚼著窩頭,回頭一看還有吃不上飯的,你就覺得窩頭啃著挺香,你不去想想怎麼能讓自
己吃上白麵?
你買不起鞋,回頭一看還有人沒有腳,你就滿足了?你不去努力掙錢給自己買鞋?
這幾年,勸人要知足的越來越多,鼓勵人有追求的卻越來越少。

破解: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為世上斷腿的人多,就不允許傷
了腳的人哼哼。謝絕比較誰更慘,謝絕「你這樣已經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標準
是自己的,不是比較出來的。
尤其是不要在我鬱悶的時候,再跑過來和我說你當年多慘多慘你現在這個算什麼。
對他人的傷痛表示輕視,是一件殘忍的事情。
再有人這樣對你,抽他丫的。

NO.6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適用人群:建議那些總是以此要求別人的人試試。

奴性潛規則:
用「凡事」取代就事論事,以偏概全,用一個「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
求你凡事對內歸因,就像是這十句話的共同特點那樣,是對對方錯誤的有意遷就和回避。
矛盾的起因,該誰的就是誰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別人的,方式就只能是
把別人的錯誤壓在自己頭上。
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體現的尤其明顯,很多父母尤其喜歡把矛盾的責任全部推給
孩子,把自己情緒的起因全部推給孩子。
一個人畏懼強權,不敢把原因歸於真正的責任人,而是歸結到自己身上,善良且可悲。

破解:
凡事向內歸因,對心理產生的壓力是巨大的,承擔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過錯。如果形成
了對內歸因的習慣,外界的傷害會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後果。
不回避自己的責任,但「原因」該誰的就是誰的,我們沒有「多」找自己原因的義務。

NO.7 【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過的快樂一點?】
適用人群:
我也不知道對哪些人才適用這一句……(這句話我聽得太多了,不經大腦地就說,自己不
爽的時候卻從來用不上,最極品的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發帖抱怨極品上司對她的欺壓,下
面回帖竟然說反正快樂不快樂都是一天,還是開心地過吧。我靠,你哪怕什麼都不說呢,
也比來這麼一句好)

奴性潛臺詞:
這是極端麻木的一句話,很多人只是機械地重複它,自己卻做不到,足以說明這是句腦殘
廢話。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多數時候,快樂還是不快樂,是有原因的。閒著沒事一直傻樂的,閒
著沒事一直不快樂的,少。
說這話的人,把人活著的每一天,描述成驢拉磨一樣的僵化,「快樂也是拉一天磨,不快
樂也是拉一天磨,為什麼不快樂地拉磨呢」他們宣揚樂觀,可他們本身對待生活的態度,
卻不是積極的,既然不能去死,那就混一天算一天。
回避不快樂的根源,這不是樂觀,是麻木。把這話變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荒謬性:「生
病也是一天,不生病也是一天,你幹嘛非生病呢?」
用這話洗腦的人,正是強化你對人生的無能為力感,同時宣揚快樂至上,不管你的目標是
什麼,一句快樂最重要,統統抹殺。

破解:
有病別傻樂了,吃藥去吧。

NO.8 【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對】
適用人群:如果有人不分情況地對你說這個,揍他,然後把這句話送給他。

奴性潛臺詞:
只要目的是「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還要感恩。
但是,「為了你好」這件事是不能證明的,因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做出的傷害,全部會
用「方式不對」來掩飾。
這是流氓邏輯。
用這句話可以隔絕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
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的父母肯定是為了你好。
父母在所有事上都是為了你好——所以在這件事上父母是為了你好。
因為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接受。
推論完成,結果是你要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一切。

破解:
一個人,強調自己的父母是對自己好的,強調自己愛自己的父母,完全沒有問題,值得支
持。但他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的。
更沒有資格在一件他不瞭解的事情上,斷言誰對誰錯。
因為有部分父母,在很多事上是在「為孩子好」,就以此斷言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是很
腦殘的。
即使是屬於「真的好」的一部分,此言也不可取。
父母所追求的,是他們所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好。
方式不對,也應該為這份不對負責。
方式不對,子女也有權反抗。
以上都是廢話,最想說的是——假聖人退散。

NO.9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這一句在邏輯上脆弱不堪的話,卻是十句話中的大BOSS。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要推翻這條假設,僅需要一個反證即可。事實上,反證絕對不僅一個,只是多數聖人,對
這些反證會選擇無視。
或者乾脆在「愛」的定義上做文章,把傷害說成是愛,是表達方式錯了的愛。
所謂「表達」,需要有「內在」,沒有「裡」何來「表」,內心無愛,如何能表達出愛?
甚至當有的父母自己說出不愛自己的孩子時,假聖人們也會選擇性無視。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支持這個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長期的洗腦,也因為這是一個能夠給人以
好處的前提。

推理1: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的父母,我必然愛你,然後可以在「愛」的旗號下為
所欲為。

推理2: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必然愛我,然後可以暫時忽視傷害,取
得內心平衡。

破解:
還是那句話,你父母愛不愛你,你愛不愛父母,你自己感覺是就可以是。
但是你沒有資格判斷另外兩個人之間有沒有那種愛。
人心是複雜的,父母也分很多種。
假聖人退散。

NO.10 【再過幾年你就不這樣想了】
奴性潛臺詞: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再過幾年你就會像我們這樣想。

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想法會改變很正常。但是,沒有人能夠斷言自己將來會怎麼想。持
此觀點的人,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這樣想」,沒有「這樣想
」的人,僅僅是因為時間還不到。
用這句話給你洗腦,是在告訴你,你早晚會像我們一樣思考的,還不如現在就聽我們的,
以此打擊你對自己判斷的信心。
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判斷完全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會按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
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世界上又成功地多了一個複製品,然後這個複製品會繼續去勸說別人。

破解:
(是不是有點惡毒?)再過幾年人還會死呢。



看完之後,我的心得只有一句話:
不知頭不知尾的就用自己的思維去勸告別人,會不會太以偏概全?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飲當水喝 長大易怒焦慮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運動飲料和稀釋優酪乳算含糖飲料嗎?很多家長都以為「不算」,沒想到卻因此害了小孩。
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研究指出,喝較多含糖飲料,可能導致孩子情緒不穩、精神痛苦的後遺症。

董氏基金會3年前調查1500多位台北市4、5年級小學生,結果顯示,學生口渴時只有將近4成5會選白開水;如果有含糖飲料可選,喝白開水的只有2成;小 學生最喜歡運動飲料、奶茶、紅茶。此外,有很多家長誤以為「運動飲料和稀釋優酪乳不是含糖飲料」,因此放任孩子較無節制地飲用。

董氏基金會昨在台北市公館國小推廣「我就是愛喝水」動作操,30幾名小學生跟著口訣跳舞,將白開水的優點和含糖飲料的負擔牢記心中。

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市面上的飲料有太多添加物,這些以穀物為原料、抽去營養、經過不同化學作用,產生包括高果糖糖漿、修飾澱粉、麥芽糊精。這些毫無營養、只有熱量的添加物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中,市售飲料也很常見。

根據美國佛蒙特及哈佛公共衛生研究院在2011年發表於《傷害預防》期刊的研究,針對1878位14到18歲學生,有3成青少年每週會喝超過5罐含糖飲 料,喝得越多的學生,出現暴力行為的比例越高。每週喝超過5罐含糖飲料的青少年,出現暴力行為的機率會比每週喝4罐以下的青少年高出9%到15%。

2001年挪威奧斯陸大學、挪威公共衛生學院與挪威奧斯陸區共同執行、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問卷調查也顯示,5498位15到16歲的青少年之 中,每天喝超過800cc含糖汽水的青少年,出現精神痛苦症狀(感受恐慌、焦慮、憂傷、暈眩、失眠、沒有價值、沒有希望、覺得自己有缺點、覺得凡事都很沉 重)的機率,是一星期才喝200到1200cc者的1.8倍。

許惠玉指出,這是因為含糖飲料會使腦內的快樂激素(多巴胺、血清素)濃度快速上升,但長期下來,一旦沒喝含糖飲料,這些快樂激素濃度會驟降到比一般人還低,引發情緒不穩。

許惠玉提醒,只要喝得出甜味的飲料,糖份幾乎都已經過量了,呼籲家長不要在家中擺放含糖飲料,也不要做為獎賞,應該以身作則,和家中孩子一起喝白開水。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時期做啥忘光光! 專家:神經元生長太快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為什麼人類對嬰兒時期失憶,專家有解!加拿大神經科學學會(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顯示,由於出生第一年神經元長太快,影響記憶所致,新形成的腦細胞,提升學習力,卻也同時消除舊的記憶。

人類大腦主宰學習記憶部位的海馬區形成新的神經元,在出生前、後達巔峰,童年及成年期穩定下滑。多倫多病童醫院(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及多倫多大學的佛蘭克藍德博士(Paul Frankland)和喬思林博士(Sheena Josselyn),著手研究新神經元與記憶儲存關係。
他們在成鼠的實驗中發現,記憶形成後,神經元再生提高,又會遺忘,但小鼠記憶形成後神經元再生減少,未發生失憶情形。專家因此認為,神經元生長減少與記憶回想增加有關,反之亦然,研究人員表示,這就是所謂「小兒失憶」。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526/212768.htm#ixzz2UMbiMQjC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力測驗毫無意義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2月20日 下午5:44

加拿大研究人員說,人的腦子十分複雜,沒辦法靠一紙測驗測出高低,所以,智力測驗毫無意義。

加拿大西部大學神經科學家找了十萬人做測驗,希望瞭解智力測驗的準度有多少。他們讓受試的人做了十二項測驗,結果證實,人的智力包涵三個部份:短期記憶、推理和語文能力。回答不同問題的時候,腦子反應的部份也會不一樣。

負責研究的歐文博士說,有一項較強並不代表三項都強。他說,腦子的結構複雜,腦力絕不是一個測驗就可以定出高下的。所以,智力測驗這種東西沒有意義。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洋媳婦的教育方法!令台灣婆婆大開眼界!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裡找衣服、鞋 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 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 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裡的食物灑了一地。蘇姍看著托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 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裡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告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裡脊、油悶大蝦,還用意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裡,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發脾 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面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 孫女。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料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 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 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拚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 玩。」蘇珊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 托比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顏開,鬧成了一團。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裡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裡 四處轉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 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幹,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托比不願 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裡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 說:「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裡大聲喊:「媽媽,我錯了。」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我知道。 」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 間,稀里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 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 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髮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 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麵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裡住了一週,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聖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裡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去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放手吧,趁早讓孩子獨立!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12月25日 上午9:0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一次次剝奪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呢?常看到許多家長,一見孩子流鼻涕,就趕緊拿衛 生紙替孩子擦,當孩子們習慣了父母幫他們拿衛生紙,幫他們擦鼻涕,幫他們丟到垃圾桶裡,孩子有機會可以自己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便一次次被剝奪。專長是家庭 諮詢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家長們應該多給孩子選擇和負責的機會,因為孩子的獨立性,孩子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的。

「孩 子的獨立性,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建議,孩子獨立性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首先,要給孩子選擇和負責的機會,家長一定要讓 孩子自己做能力所及的事和機會,比如:吃飯要孩子自己拿湯匙吃、上廁所鼓勵孩子動手擦屁股、睡覺時讓他們自己動手蓋被子、洗澡時讓他們自己洗。許皓宜說, 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的學習了獨立思考,學會了獨立完成。

此外,可運用手足替代,學習相互合作,許皓宜說,如果有手足的孩子,就可以利用「手足替代角色」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性。換言之,就是利用兄弟姐妹的情感,培養出孩子的獨立特質,因為兄弟姐妹間的年齡差距小,彼此間溝通距離也會比較小。

最後就是相信孩子比你強,打造幸福家庭的推手許皓宜舉例,玻璃杯是許多家長從來不敢讓孩子碰的危險物品,但她從小就讓小孩拿玻璃杯,只要讓孩子充分 了解可能發生的危險,告訴他們:「玻璃破掉會割到手,會很痛喔!所以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因為只有相信孩子比自己強,才能讓孩子跨出舒適圈,從中學習獨 立的特質。

看更多: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9&id=974




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

【絕招一: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才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

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復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著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

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絕招二: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為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腰了。

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絕招三: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這裡請爸爸媽媽們記住,床是不會動的!所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床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

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絕招四:趴著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著睡覺比仰著睡得安穩,才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意。

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絕招五: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著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絕招六: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鍊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著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著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藥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

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週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症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為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絕招七: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個寶寶健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我生完孩子出來,準備聽我媽媽的教誨躺著不動,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起來洗澡“不管你什麼傳統,把汗水和細菌都洗掉才會健康”。我被誤會成個髒媽媽被拖去洗澡,當然要說明的是我生兩個都是順產。產婦如此,何況小孩子?

孩子每天運動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麼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著涼的,抵抗力比成人強十倍。醫生交代:寶寶洗澡儘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髮水,清水最最好!醫生說儘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話一個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覺得一周太長了,心理作用)。

【絕招八: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GU醫生用筆劃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

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不准穿衣服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准乳頭,如何保護乳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膠袋裝回家。我剛開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資料證明,我有奶。

【絕招九:寶寶吃奶睡著怎麼辦?】

BABY被媽媽抱著舒服又安全,沒吃飽就睡著了,醒了又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也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訓練班裡學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讓他們專心吃奶,就是脫衣服!脫得就剩尿布,醫生告訴我,放心吧,你抱著她有媽媽的體溫,這體溫能保證嬰兒不會著涼,溫度剛剛好,BABY有一點涼意,他們會用心進餐(她說的真是進餐,呵呵)。

放心吧,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東西,從媽媽母體帶出來的抵抗力比成人強10倍,餵奶的產婦也不容易病,這就是繁殖的力量。(當然室內的溫度是有一定溫暖的,國內無空調寒冷地區的人不要對照模仿誤會)

【絕招十: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藥,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母奶是好東西。

【絕招十一:你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的誰不會換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噴到尿或臭便便的時候呢?一天洗5次床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每次來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竅門就是把乾淨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麵,再打開尿布,擦乾淨抽出來,這樣即使孩子正好那時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單保住了。習慣這麼做以後,永遠沒有意外發生。

【絕招十二:你會拍嗝嗎?】

姿勢1:趴在肩膀上輕拍孩子後背,這種是傳統姿勢,很多時候不太容易拍出來嗝。

姿勢2:讓孩子側坐在腿上,左手托著孩子的脖子,撐起下巴,右手拍後背,這樣效率極高,通常十幾下就拍出嗝了。

臨睡的最後一頓奶,一定要喂飽足了,拍完嗝繼續喂,我家妙妙2禮拜就睡整晚就是用這招,拍完嗝還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狀態,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絕招十三:早點吃五穀雜糧】

4個月吃米粉再大點跟大人一起吃東西,孩子長大不太會偏食,早點吃和成人一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6顆牙的時候,JANE GU醫生說,她已經可以用這幾顆牙齒吃很多東西了,什麼都可以喂,沒有不能吃的。

【絕招十四:別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電視或看圖畫書的時候,請家裡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別打斷她們。即使是吃飯的時間到了,晚一點也沒有關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等於培養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專注力很好,她喜歡的事,比如拼圖,一個下午幾個鐘頭不抬頭,沒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種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長輩們,自以為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吧。

【絕招十五:慢慢走路,小聲說話】

身體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樣的孩子都會學。難得遇到上海一位陸老師,教孩子慢慢走路,輕聲說話,人家聽得到就好了,別那麼大聲。回了家鄉,社區的幼稚園老師教孩子們扯起嗓門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養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漢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熱乾麵一樣的個性十足,整個兒一辣妹。大環境很厲害,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絕招十六: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試試看,摸摸看】

中國父母禮節有餘,膽子太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髒,別摸,會刺到。。。。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美國父母最常說的卻是“Try it! ”試試看,摸摸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弄髒,地上滾來滾去的寶寶時光很短,飯粒菜湯翻了一地,大不了掃一下。他們會早學會吃飯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進鞋子難受難清潔。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促使我們的小天使們越來越快地變成成人,變成聽話和懂事的孩子。

快樂第一重要,衣服髒了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你的孩子。

【絕招十七: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寶寶,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兩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額吧。美國老師這麼慎重交代的。於是,寶寶外婆說:“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夠,2次的話我10分鐘就用完了,這太難了。我大笑。在嬰兒的時期,批評有用嗎?當拉個便便也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時,我會反問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嗎?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心"事業! 誠實商店考驗人性

華視 – 2012年12月7日 下午12:00

在台灣,有些老闆都把良心當成事業在經營,開了所謂的良心事業,像是雜貨店、書店或是停車場,都用「無人收錢」的付費形式,讓客人憑良心付錢,但這樣子會不會虧錢呢?一起來看看。

來到台中市南屯區的楓樹里,這個隱身在巷子裡的商店,門口上掛著「誠實商店」四個大字的木雕招牌,是店名、也是特色。這裡沒有監視器盯著你瞧,想要 什麼自己拿,也沒有店員跟前跟後,付錢一樣自己來。她就是對人性充滿信心的誠實商店老闆江鳳英,表面上賣的是零嘴商品,實際上是教育顧客的良心,但八年多 下來,良心不及貪心,虧損一百多萬。

再怎麼賠錢也要撐下去,因為江鳳英堅持「人性本善」,但人心真的喚不回嗎?來到民風純樸的嘉義縣竹崎鄉,這間明海良心站開了22年,不但不虧錢,反而賺錢。80歲的老闆阮明海說,讓他賺到最多的不是錢,而是"情"。

憑良心買東西,這樣的誠實運動,現在也在全台各地的大學校園裡展開,要從生活紮根。來到銘傳大學,這個誠實商店格子舖,一年有5、6萬塊錢的業績, 的確這才是台灣人原本的樣子,但在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少了甚至沒了,還好這些堅持「人性本善」的誠實商店,還在黑暗角落裡點亮希望的微光。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課學「獨立思考」 小5生:教育部長說謊

2012年12月08日00:34

清大學生陳為廷在立法院與教育部長蔣偉寧之間對話的事件,除了被媒體大肆報導,也有小學老師,以此做為社會課教材,教育台灣的下一代主人翁,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位職業為小學老師的網友,將其給小學5年級小朋友上課的內容與過程寫成「2012/12/6五年級社會課(媒體識讀)」, 發文在網路上,這位老師表示,他先給小朋友看《聯合報》2個版上的相關報導,小朋友反應是「陳為廷很沒有禮貌」,之後,老師再放壹電視釋出的15分鐘現場 完整影片,小朋友看完後,「學生都表示怎麼影片跟報紙寫的差這麼多?」、「部長被罵滿口謊言、不知悔改,很正常呀!沒有去關心學生發起的運動又說都會去關 心,不是說謊,是什麼」?
 
之後老師問學生:「今天如果是你是記者在場採訪這新聞,你認為是站在台上發言的學生發表時不禮貌,值得你用2個版面來報導?還是主管全國所有學校的教育部長說謊值得報導?」,「我的學生跟我說,當然是部長說謊這件事要被大幅地報導」。
 
這 位老師說,「於是我告訴我的學生,所有的媒體都有自己的立場,並且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報導的方向。」、「老師花了近兩堂課的時間就是要告訴大家,不要 盡信電視或是報紙,他們報出來的新聞有可能是偏頗的,甚至是假的、與事實相反的,就像是這一則新聞一 樣。或許下一次你看到類似的新聞,你就應該提高醒覺,甚至提問「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情緒?」媒體是否有把原因詳實地一併報導出來,若沒有的話,你就得更抱 質疑的態度來看待。若有的話,也不仿看看其他的媒體,是否事情真是這個媒體所陳述的這樣?」
 
這位老師並且說,「千萬不要媒體報什麼,你就相信什麼。所有的訊息都應該經過你的腦袋思索,再做出判斷」。「你現在學的知識,有可能過了今天就變成錯的。但是只有『獨立思考』這個知識不會過時」。

小朋友看陳為廷發言的影片。翻攝網路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事我扛」 騙肖耶

2012年12月07日 更多專欄文章

這幾天最轟動的辦公室八卦就是安德魯閃電離職。才風風光光地拿下一個大標案,安德魯竟迅雷不急掩耳地低調離開,連個再見也沒有,太奇怪了!

大 家忍不住打聽原委,才知道就是那個大標案惹的禍:安德魯和副總當天去投標時,公司的授權價格是一億,最少不能低於9千萬,否則賠上一屁股的生意,總公司可 不想做。沒想到獲得最有利標、進入議價程序後,副總藉口有約:「安德魯,你搞得定的!有什麼問題打給我!」拍拍屁股就瀟灑走人了。安德魯持續奮戰,最後價 格來到8700萬,安德魯眼見無轉圜餘地,撥電話給副總,「真的要放棄嗎?只差300萬耶。」「你繼續談,我來『喬』。」繆副總下達命令,沒多久安德魯就 接到副總的回覆,「8700萬,簽下去,有事我扛!」

大話副總 一聲不吭

公 司的全球訂單系統非常透明,早已讓所有的數字盈虧無所遁形,標案才一鍵入系統,內部稽核小組立刻從美國總公司飛到台灣調查。調查結論清楚明瞭:價錢是安德 魯議定的、大小章是安德魯蓋上的,人資部門給他兩條路:一是馬上自行離職,一是等候懲處,安德魯選了前者,而說要「扛」的副總一聲也沒吭,連個歡送會也沒 替他辦。
從此,公司內部的氛圍起了難以言諭的化學變化,員工們為了自保,沒有主管的「書面」指示都不願意採取行動,常聽到業務們對著手機說:「老 闆,沒問題!不過,您可以發個電子郵件給我嗎?您儘快發給我,我馬上辦!」珍妮更分享她的小撇步,「如果我老闆死都不願意白紙黑字把他要我做的狗屁倒灶的 事寫下來,我就直接給他發個郵件,請他確認。一定得留個證據呀。」「那妳老闆遲遲不回郵件確認怎麼辦?」「那我就不動作囉!」珍妮回答地理所當然。
安德魯的離職,讓上司與下屬、同事與同事、人與人間失去了最根本的信任,使辦公室職場成了爾虞我詐的戰場。人性,原來如此醜陋不堪?

曉黎╱台北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日子太爽 人類腦部逐漸退化

作者: 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11月13日 下午1:20

隨著現代科技發達,生活越來越便利,有科學家發現,人類出現了變笨變呆的「腦殘化」傾向。若照此趨勢發展下去,約120代後,人類將有數個有關智力和情緒穩定的基因產生突變。


▲ 隨著科技發達,生活越來越便利,長期下來,人類腦部將會出現退化的情形。(攝影/黃志文)

「智慧曾是生存的關鍵。」該研究負責人、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克拉布特里(Gerald Crabtree)指出,在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中,為了求生,我們老祖先的大腦一度出現智慧成長的高峰期;但隨著農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科技削弱了自然淘 汰的力量,導致人類逐步「腦殘化」。

當然,我們不可能一覺醒來忽然變白癡,這個「腦殘化」的過程也是緩慢的。研究人員估計,約莫3千年後,也就是再經歷120代的演化,人類將有數個智力和情感能力會發生突變。

但科學家們並不擔心,克拉布特里博士樂觀地認為,屆時的科技將有能力進行基因改造,修正我們智能的缺陷,「相比之下,物競天擇看來就像個過時的技術。」

這份研究刊登於最新一期《遺傳學進展》(Trends in Genetics)。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失和 基因才是元凶

作者: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1月8日 上午2:42

親子關係鬧僵,不少父母常認為是孩子難管教,多歸咎孩子叛逆、不懂事;但醫界發現基因遺傳才是造成孩子固執、叛逆的因素,尤其父母與孩子有相同基因,更是家庭失和的主因。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表示,醫界已證實情緒性精神疾病與遺傳有關,但目前無法確定是那些基因致病。通常具有這種特殊基因的孩子,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固執等行為;如果一周內因小事發脾氣超過三次,父母就需特別注意。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父母有情感性精神疾病,逾五成會遺傳給孩子;但親子失和的問題複雜,必須全盤考慮夫妻關係、親子互動才能判斷。若確定是基因影響,愈早就醫諮商愈好,以免長大後行為定型。

臧汝芬建議,家長與孩子必須一起接受心理諮商,除可增進互動,也提供彼此了解機會。她說,無論是否為基因因素影響,雙方都有一半責任。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侯南隆說,家庭失和鬧上法院,不見得是最佳解決方法,「畢竟法律講的是法理,但家庭需要的是情感」。親子間應學習面對自己情緒,找到情緒管理方法,才能降低衝突。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室內碳濃度增 易影響認知功能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10月18日 下午3:47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密閉空間內空氣不易流通,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濃度比室外高,進而影響認知判斷。美國一家建築公司以成年人進行實驗,當室內碳濃度提高到戶外的六倍時,將嚴重影響認知功能。

美國科羅拉多州建築能源公司(AEC)邀請22位健康成人在室內進行角色扮演測試共九項測驗,結果發現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從原本600PPM提高到1000PPM後,受測者在六項表現上出現大幅降低現象,而當濃度繼續提高到2500PPM後,共有七項表現嚴重受到影響。

研究者海德克表示,「因為二氧化碳在1000PPM時被視為良好通風門檻,因此這次結果令人訝異。」美國加州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研究者費斯克也表示,「二氧化碳濃度提高與學生出席率與表現降低有關,不過其中與二氧化碳有關卻沒有人想過。」

一般二氧化碳濃度在建築物內,會較一般戶外350PPM至400PPM高出許多,室內600PPM被視為良好,不過仍必須視當時室內人數多寡以及換氣的頻率來決定空氣品質是否優劣。

海德克表示,一般教室經常擠滿了學生,因此二氧化碳濃度經常會超過1000PPM,但由於學校為了降低用電成本,因此也連帶影響到通風系統的使用,教室碳濃度超過2500PPM也因此屢見不鮮。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

圖說:室內空氣不如室外好,多栽種些植物有助於改善。擷取於flickr。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嬰孩哭了 不用急著安撫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9月11日 下午6:33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嬰孩哭了不用馬上去安撫!澳洲的研究發現,當嬰孩哭泣時,不要急著去安撫他們,讓他們哭一小段時間,有助減少父母及嬰孩的焦慮,而且父母及嬰孩都可以睡得更安穩。科學家指出,每隔數分鐘才去安撫一下小孩,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這聽起來可能點狠心,但是澳洲的科學家發現,父母應該利用一些對技巧,來教導他們的小孩控制自己。技巧之一是讓小孩哭一段時間後再去安撫他們。研究員建議,在第一天晚上每隔2分鐘去安撫一次,第二天晚上每隔5分鐘安撫一次,第三天晚上每隔10分鐘,直到嬰孩學會控制自己。

研究員提出的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當嬰孩哭泣時,父母可以坐在小孩的房間內,直到他們「教會」自己安靜睡著。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員發現,使用這些技巧,最後父母與小孩都能睡得較久、更安穩。這代表父母感到比較沒有壓力,而且可能減少母親產後憂鬱的症狀。

研究員說,讓嬰孩哭一小段時間,對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及行為,不會造成長期的傷害。之前的研究指出,任由嬰孩哭泣會讓他們感到焦慮;一些專家也指出,父母不能擺著嬰孩哭泣。因此澳洲這個研究只研究至少7個月大的嬰孩,追縱326名嬰孩,此研究結果發表在《小兒科》期刊裡。

領導研究的安娜皮爾斯(Anna Price)博士指出:「父母有限度的安撫,或者待在孩子的房間裡直到孩子安靜下來,都是有效且安全的,所以父母及醫療人員可以放心的使用這方法。」但是父母不應只把房門關起來,讓嬰孩哭整晚,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檢視。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感覺良好者 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自我感覺良好者較易在職場上成功?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對自己有過度自信的人,即使自己並無過人才能,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加州大學心理學者研究顯示,相信自己能做的好的人,即使實際能力並不如人,也能比能力比他強過許多的人,更易達到目標。

研究顯示,對自己自信過頭的人,通常渴望更高的社會地位,因此較能提升自我。對上班族來說,這會讓自己在心中認為,自己與同事才能相當。

世界各地都有網友認為,某些人明明其貌不揚,且並無過人才華,卻能靠「吹噓」受到各界注意,突然竄紅的部分網路名人即是一例。研究認為,擁有強烈自信心的人,通常認為自己有更強的體力、工作能力與社交能力,即使根本是言過其實。但這可能影響他對任何事的決策與表現。

參與研究的教授卡麥隆˙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表示,這些人可望更多權力、名譽與成功,而只要對自己有自信,即是給自己往上爬的階梯。反過來說,只要認為自己能達到這些目標,便給了自己自信。

研究顯示,如有兩人同時執行相同業務,具有自信者將會使用較特殊的方式達成。安德森補充,這些人會確定大家知道自己的意見,以加深各位對自己的印象。且每個人都容易受他人的自信影響,即使是沒來由的自信。

該研究招集250名MBA學生,測試他們的自信程度與別人對自身的看法。其中一項研究中,學者列出一串歷史人物,暢銷書名與詩作,要他們指出自己聽 過的。但研究人員加入部分虛構的名字,結果發現,對自己有過度自信者,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虛構名字。研究者認為,這是為彰顯自己與他人不同。

另外,這些人通常認為自己在團體中與眾不同。安德森表示,「這個現象相當微妙,因為他們在執行任務時,通常會較為順利,即使他們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勝任這項任務。」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聰明的人越笨? 研究:優秀大腦往往會犯低級錯誤

點評:簡單來說無解啦,所以下次又被人家問陷阱題時,不用硬要回答正確答案,反正答錯的比較聰明嘛!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有句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一項最新研究證實這個說法。加拿大社會心理學家指出,越聰明的人聽到一個容易、卻又無法直接確定答案的陷阱問題時,往往不願意仔細分析,而會脫口說出錯誤的判斷。

▼越強大的大腦,越有可能帶領主人走向低級錯誤。(圖/取自news.nationalpost.com)

擁有極佳腦袋,卻在低級問題中失常,這種錯誤被稱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多倫多大學挑選482名學生進行經典的陷阱問題,例如:「一支球棒和一顆球要價1.10美元,已知球棒比球貴1元,請問球多少錢?」

學生如果未加思索就回答,很有可能說是「0.10美元」,這就掉入題目的陷阱裡,正確解答應為「0.05元」。研究人員解釋,會答錯是因為大腦選擇 了對數學感知的錯誤捷徑,通常越聰明的大腦,如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頂尖學生的大腦,越可能自動跳入陷阱,他們有50%的人回答不出正確答案。

研究人員還說,「就算已經知道有偏差陷阱,大腦仍舊會犯錯!」在實驗中,參與者認知能力越強,越是提高警覺,越是花長時間思考,反而出現盲點的可能性越大。

研究團隊目前無從得知「認知偏差」的確切成因。但有一項假說指出,這可能與大腦觀察自己或是觀察他人的狀態有關,我們在處理訊息的過程中,容易發現他人做出的錯誤判斷,然而自己身在訊息中時,卻常會犯同樣的錯誤。


原文網址: 越聰明的人越笨? 研究:優秀大腦往往會犯低級錯誤 | ETtoday新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15/58940.htm#ixzz1xr8ylNkJ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

記得別幫陌生人領錢



避免上當.... 詐騙集團在銀行找替身領錢!

案1:

這是真的!我在南崁華南銀行有遇過,就是一個歐巴
桑很像農婦,還包著頭巾,跟我說她不識字,要我幫
她提款,我覺得很奇怪,但又不忍拒絕,於是就跟她
比怎麼操作,我就先走了。後來發現她錢也沒領,人
就走了,大家還是要提高警覺!

案2:

我在清大附近有遇過類似情形,要我幫忙提錢....我
說我在一旁口頭教導她,怎麼按,結果歐巴桑就走了
...一定要看!!再看一次

案3:

今天經過一棟大樓,門口有一提款機,有一個阿伯,
一直看著我走過他身邊,突然叫住我,拿一張提款卡
,要我幫他在大樓門口的提款機領錢,他說他不識字
,我回答我無法幫你領,我說我去叫警衛伯伯幫你。
結果,他就回答我說不用了,繼續找路人幫他領錢。

朋友們要記住!!

提款機可是有攝影機耶,萬一他說我搶劫或是偷他的
提款卡,甚至他的卡片是偷來的,幫他領錢,反而在
提款機留下影像,絕對會讓你百口莫辯!

會怕,是因為已有同事上當,目前仍官司纏身。

顯然這是詐騙集團在找替身了!

P.S. :

法律規定: 幫助犯,無論 事先知情 或 事先不知情 ,
只要有幫助犯罪的事實,都成立 幫助犯 的罪名。
錄影機錄到了,您幫詐騙集團領錢,那麼,
您就是 詐騙集團的 車手(領取 詐騙所得鈔票的人) 啦 !!

~~~ 用力 給它傳出去 ~~~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