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心地球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自: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36013/

人醫、獸醫欠缺生態學視角 防疫大缺陷


本文摘要:此 次台灣鼬獾爆發狂犬病疫情,雖未確定感染來源,卻可能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種種疑問,有待人醫、獸醫與野生動物學者攜手合作,找出原因,擬訂正確防疫措 施。現在談投放口服疫苗還言之過早,因為我們連哪種野生動物是狂犬病保毒宿主都還沒搞清楚,缺乏投遞口服疫苗的標的物。(圖為西班牙設計的野豬肺結核口服 疫苗,汪文豪攝)

農委會證實台灣鼬獾狂犬病疫情至今屆滿一個月,日前也浩浩蕩蕩召開「國內人畜防疫專家聯席諮詢會議」,邀請醫界、獸醫界、流行病學與野生動物專家共商防疫大計。雖然官方歸納此次會議達成七項共識與結論(內容詳見新聞稿),然而部份官員與醫界專家談論狂犬病疫情,缺乏傾聽野生動物專家說法的胸襟,無視疫情與生態學的關連,流於專業偏狹。


聯合國早在二十多年前提出「一個地球、健康一體(One Planet, One Heath)」的倡議,也提出保育醫學(Conservation Medicine)的概念,強調環境健康會影響動物健康,動物健康會影響人類健康,人類健康反過來又會影響環境健康,三者息息相關。


由於人類健康是人醫的目標,動物健康是獸醫的目標,環境健康是生態學家的目標,要維持地球的健康一體,必須醫界、獸醫界與生態學界攜手合作,對人畜共通疾病跨領域整合研究。


近年來所發現的人畜共通新興疾病,如SARS禽流感愛滋病HIV等,都與人類和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感染有關,而野生動物疾病跨物種傳染,又與人類破壞或改變環境脫不了干係。

 

此次台灣鼬獾爆發狂犬病疫情,雖未確定感染來源,卻可能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種種疑問,有待人醫、獸醫與野生動物學者攜手合作,找出原因,擬訂正確防疫措施。

 

去(2012)年,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曾派遣研究人員參訪美國野生動物研究中心(National Wildlife Research Center, NWRC)與國家獸醫檢驗中心(National Veterinary Service Laboratory, NVSL),見習狂犬病、禽流感與及傳播性海綿狀腦病等病原環境監控與疾病控制模式。

 

參訪人員看到美國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擁有充裕研究經費聘用經驗豐富的野生動物飼育人員,建立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動物房舍,針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等 疾病,長期眷養野生水禽,研究低病原性禽流感如何在野鳥與環境中不斷循環,同時設置「熱帶生物環境模擬室」,飼養外來物種,如蟒蛇、蛙類,評估外來物種引 入後的適應性與對國內生態環境衝擊,羨慕不已。

 

這位參訪人員感嘆,台灣雖然有豐富的野生物種,但政府單位對野生動物的研究及重要人畜共通疾病的監測資料非常少,非常值得深入反省探討。

 

狂犬病消跡台灣52年後捲土重來,為確診野生鼬獾是否感染狂犬病毒,防檢局卻得透過越洋視訊會議靠美國CDC專家做最終判定,這都突顯過去農政單位缺乏投注保育經費,才造成現在的困境。

 

上下游記者日前專訪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就追查鼬獾狂犬病毒來源整理出「狂犬病毒來源追追追,鼬獾可能是受害者?」的內容後,再針對當前的防疫問題與動物口服疫苗的使用時機進行訪談。

 

 

政府不重視野生動物疾病監測與流行病學 

問:這次鼬獾感染狂犬病毒的來源眾說紛紜,是否代表我們缺乏對野生動物疾病的認識?

 

裴家騏:台灣對於野生動物疾病的瞭解非常少,也不重視。一方面以為沒有什麼疾病,另方面誤以為野生動物很健康,吃野生動物很補,更不認為野生動物會生病。事實上,野生動物不但會有犬瘟熱,還有很多疾病與寄生蟲。

 

2006~07年在莊福文教基金會的經費支持下,我們研究所針對高雄地區野生動物疾病進行監測與研究。這可能是近幾十年來,台灣第一個針對野生動物 生態學與流行病學所進行的研究監測計畫。這個計畫首度在台灣野生動物身上發現犬瘟熱,也提出了證據說明監測野生動物疾病的重要性。

 

2008~09年農委會林務局補助我們進行野生哺乳動物的疾病與寄生蟲篩檢。這個計畫我們著重捕捉山區與郊區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因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經長期監測都市裡面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如老鼠或錢鼠,是否帶有漢他病毒等其他病原。

 

透過這個計畫,我們捕捉小型哺乳動物包括山區鼠類、食蟲目動物、蝙蝠等進行疾病篩檢。當時檢驗狂犬病是陰性,不過發現很多體內外寄生蟲。因為這次計 畫,我們發現許多疾病對野生動物族群會有衝擊,如犬瘟熱會衝擊食肉目動物,而食肉目動物當中,包括石虎、黑熊、水獺、麝香貓等都瀕臨絕種,。

 

我們原本希望再選幾種對野生動物有衝擊的疾病進行深入瞭解,可惜因為經費的關係, 沒有持續進行,成績有限。

 

2011年農委會防檢局開始做野生動物疾病監測,但採取被動做法,也就是針對死亡動物個體進行原因判斷,而非積極地進行活體採樣,去分析疾病的帶原率與流行病學。但這也是為何我們會查出死亡鼬獾帶狂犬病毒。

 

投放口服疫苗 言之過早 但可展開評估

問:這次疫情,有醫師與獸醫師認為應積極投放狂犬病口服疫苗,防止疫情擴大,您的看法?

 

裴:現在談投放口服疫苗還言之過早,因為我們連哪種野生動物是狂犬病保毒宿主都還沒搞清楚,缺乏投遞口服疫苗的標的物。如果找到保毒宿主,而且這個野生動物在山區普遍存在,就可以思考投放口服疫苗做為防治的選項。

 

使用口服疫苗,必須考量安全性與嗜口性。例如我們從國外引進口服疫苗,鼬獾會不會去吃?因為這些口服疫苗都是設計給狗、狐狸。

 

給狐狸、狼、狗吃的口服疫苗都不一樣。對鼬獾來說,口服疫苗設計的樣子到底吸不吸引牠?牠吃了會不會吐出來?許多動物吃東西很小心的!歐美沒有台灣 這些野生食肉目動物,口服疫苗都是針對自己國家的物種去發展,所以台灣野生動物對歐美設計的口服疫苗來說,都是新的目標對象,效果有待評估。

 

不過現階段防疫工作,如果人力、物力足夠,我們可以未雨綢繆去做口服疫苗的評估與前置試驗,包括安全性測試,評估會不會對人造成影響?會不會對非目 標動物造成影響?會不會對其他動物造成死亡?以備不時之需。但現在談要拿去什麼地方大規模使用,都還言之過早,因為我們連保毒宿主都還沒有找到。

 

西班牙針對野豬肺結核疾病設計的口服疫苗。(圖 / 汪文豪攝)

人醫、獸醫與野生動物學家應攜手合作

問:這次防疫工作,您覺得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

 

裴:這次狂犬病疫情,我們看到管 理人類健康的衛福部疾管署、管理動物健康的農委會防檢局、管理生態環境的農委會林務局,剛開始的橫向連繫與合作是弱的。許多獸醫不瞭解野生動物專業,許多 研究野生動物的專家不瞭解獸醫與人醫,這些專業要整合。雖然有困難,但不能不做,可以從學術界先做起。

 

1940年代以來,許多人類歷史上不曾發現或新發展出來的疾病,75%都是人畜共通疾病,包括禽流感、SARS、愛滋病HIV病毒。這都出於人類大規模破壞環境,導致人類與動物的接觸發生改變。此外,環境變遷、氣候暖化也改變疾病傳播的模式。

 

這個現象很早就受到國際注意,因此二十多年前聯合國就提出「一個地球、健康一體(One Planet, One Heath)」的倡議,強調環境健康影響動物健康,動物健康影響人類健康,人類健康也會影響環境健康。這是三合一互相緊扣的議題,也才會有保育醫學(Conservation Medicine)的提出,希望人醫、獸醫與生態學家攜手合作。

 

這次鼬獾狂犬病疫情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還不知道保毒宿主是誰,但無論是外來物種傳染給鼬獾,或是自鼬獾傳染出來,都是疾病破壞動物之間的隔離線,如果不幸有人的案例發生,就是破壞動物與人之間的隔離線。

 

這個隔離線的消失,與環境破壞與開發、跟氣候改變,有沒有關係?雖然目前資訊不足,但我個人直覺有關係。很多人說這個病毒在台灣環境就存在,只是現在爆發。但為何要爆發?很可能因為環境變遷到一個臨界點。當然這個有待求證。

 

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避免染病最高原則

問:那麼人類跟野生動物應維持什麼關係?

 

裴:就是保持距離呀,人類跟柴山獼猴要保持距離,與野外鳥類也要保持距離。基本上保持距離,不主動接觸,不產生互動,很多疾病的傳染就沒有途徑了。

 

台灣人非常不小心,以為自己藝高人膽大,像是主動接觸獼猴的人就一大堆,常不知道獼猴這麼危險,萬一被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人畜共通疾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很多種,除了寄生蟲、鉤蟲,像是猿猴B病毒(一種皰疹病毒)傳染給人,如果未經處理,死亡率非常高,會超過70%,但經過處理,幾乎不會死亡,死亡率很低,處理模式跟狂犬病類似。

 

許多新興疾病都是從野生動物到人身上,像SARSHIV病毒都是因為大量食用或接觸野生動物造成的感染。

 

因此這次鼬獾狂犬病的爆發,我直覺是人類活動造成,因為外來走私也是人類活動的一種。但如果病毒是存在台灣很久而現在爆發,我相信也跟環境變遷有關。(專訪系列之二)

 

推薦閱讀

 

上下游專訪─狂犬病毒來源追追追,鼬獾可能是受害者?

環資報導─【鼬獾疫情啟示錄】輕忽野生動物流行病監測 人類付出健康代價

 

自由電子報─犬瘟熱 跨種傳染鼬獾

 

One Health, One Planet, One Future

 

猿猴B病毒相關介紹

 

「國內狂犬病人畜防疫專家聯席諮詢會議」會後新聞稿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生須申請 違者最高罰250萬


 


 
 

宗教團體以「慈悲之愛、放生功德」為由,野放麻雀、魚苗等動物,卻可能破壞生態,長期以來引發爭議;野生動物保育法原本只規範不得釋放公告的野生動物,農委會研議修法,未來無論放生任何動物都須申請,違者最高可罰二五○萬元。

農委會林務局指出,未來除了救傷動物野放,或動物侵入民宅移置野外,只要有放生行為都須向地方政府申請,違者可罰五萬至廿五萬元;若違害生態最高可處二五○萬元,並依行政裁量懲處主辦人或放生者。

 

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草案最快本周四敲定,再送行政院、立法院審查。

 

針對政府修法管制放生,宗教團體大多表示已逐漸轉型,樂觀其成;動保團體則說,這是數十年來一大進步,愈來愈多佛教徒,在慈悲、智慧中轉型,例如改為救傷動物野放時,以遠觀方式祈福,但仍有放生團體執意放生,需全民檢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四年前調查,台灣宗教團體每年至少放生七五○次,以鳥類、魚類最大宗,總量高達兩億隻。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說,全世界都有宗教放生爭議,最近新加坡發現緬甸烏龜、泰國發現美國的蝴蝶;不但活不了,更造成生態浩劫。

 

不過,現行法律只規範不能放生公告的野生動物,導致宗教團體漸漸挑選「不在清單內」的動物放生,演變成商業化的獵捕、繁殖,提供野放。

 

林務局三年前委託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研議修法規範大型放生的可能性,卻面臨違反宗教自由的爭議;直到最近終於找到宗教、保育團體都能接受的方式,從過去「限定物種」,改成「限制行為」。

 

林務局科長林國彰說,「只要動物從人的手上放回大自然,都算放生。」

 

不過顏聖紘說,政府常誤引入外來種,沒有好的示範,交給地方政府執法,「真的能落實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真正的佛法應是「悲智雙運」,近年來已有許多宗教放生轉型的成功案例,這次修法更是一大進步。

 

【2013/07/29 聯合報】@ http://udn.com/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來種「紅魔鬼」釣殺令 護日月潭總統魚

作者: 記者李承穎╱南投縣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6月23日 上午2:57

 

 

「獵殺紅魔鬼!」最近各大釣魚論壇網站下達釣殺令,目標是日月潭外來種魚「紅魔鬼」,這個來自中南美洲的魚,讓日月潭原生種總統魚瀕臨滅絕危機。

 

「以前捕魚九成是原生種,現在不到一成。」日月潭漁會總幹事張乾任說,總統魚和奇力魚是日月潭原生種魚,但漁民現在撈上來的全是紅通通的「紅魔鬼」,遊客難再吃到原生總統魚,上桌的多是人工養殖。

 

記者實地到日月潭釣魚,以玉米、蝦米等當餌,短短一小時,輕鬆釣到十幾條紅魔鬼,大多十到十五公分長,個頭不小。


「到日月潭絕不放生!」常到日月潭釣魚的釣客王建榮說,民眾現在釣魚都有放生觀念,希望讓生態永續,但到日月潭不一樣,「紅魔鬼實在多到令人頭皮發麻」,無論釣到大魚小魚,都帶回去,不讓紅魔鬼危害潭裡的原生種魚類。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朝旺說,十年前日月潭開始出現紅魔鬼、玻璃魚等外來種,多是民眾放生,縣府發現牠們將潭裡的總統魚、奇力魚魚卵吞下肚,造成原生種滅絕危機,因此訂定放生自治條例,放生須申請,否則罰款。

 

但十年來放生依然不斷,縣府沒罰過一件。陳朝旺苦笑承認說,因人力有限,無法整天守在日月潭,即使接獲通報,趕過去人早就跑了,「執行實在有困難」。

 

縣府管制形同虛設,釣客於是自動發起「獵殺紅魔鬼」活動。登入各大釣魚論壇網站,談到日月潭釣魚,網友們留言義憤填膺:「日月潭害魚紅魔鬼,釣到也別放生,以免危害日月潭!」「釣很多紅魔鬼也不會良心不安。」

 

漁會也想出「滅魚」對策。張乾任說,紅魔鬼肉質鮮甜,漁會最近鼓勵日月潭周邊餐廳多推出紅魔鬼套餐,吃下肚減少數量,漁會每年也放十萬尾原生種魚苗進日月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李訓煌說,他對釣客的行動抱持正面態度,他也認為,政府可鼓勵民眾抓外來種,或是將抓來的外來種賣給水族箱業者或餐廳,成立保育基金復育日月潭的原生種。

 

小檔案╱紅魔鬼


紅魔鬼魚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尼加拉瓜,以及哥斯大黎加,因具觀賞價值,多年前被引進台,屬慈鯛科,成魚體長廿至廿七公分,愛吃魚卵、潭蝦等。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有真愛貓假衛道的人,對特定生物有偏愛或偏見,或視寵物比人還重要.貓給環境的衝擊,除了環境衛生,還有殺害保育鳥類的隱憂,造成生態問題.止痛不是辦法根除問題才是.







綠島捕貓 動保人士請命

  • 2013-03-28 01:52
  • 中國時報
  • 【莊哲權/台東報導】

     綠島貓咪大浩劫!觀光旺季將屆,綠島鄉公所全力捕捉流浪貓,日前移送十五隻到台東流浪動物收容中心,據說還會陸續送來一百多隻引發動保人士反彈,紛紛為綠島貓咪請命,希望以結紮代替安樂死。

     愛護動物協會台東籌備處志工趙韋童表示,日前從台東流浪動物收容中心獲知,綠島鄉公所以觀光旺季即將來臨,整頓環境為由,在島上大力緝捕流浪貓。三月廿二日一口氣就送了十五隻貓咪到收容中心,據說清潔隊已捕獲一百多隻,還會陸續送來台東。

     趙韋童對綠島鄉公所行為大感震驚,在臉書上發起大家一人一通電話給綠島鄉長李數奼,為貓請命活動,自己也到收容中心領養六隻出來結紮,她說,貓咪結紮後就可以控管數量,不必送牠們來本島安樂死。

     台東動物防疫所所長吳子和表示,綠島鄉去年一整年只送來十九隻貓,這次一口氣送來十五隻,確實令人不解;另外,該中心大多收容流浪狗,貓的空間只有五%,貓咪大爆滿,安置問題也讓收容中心大傷腦筋。

     綠島鄉長李數奼澄清,這次捕捉流浪貓沒有外傳已捕獲一百多隻,也不是為了觀光季,而是接獲許多鄉民反映,島上流浪貓亂竄常發生交通事故,夜裡叫聲,擾人清夢,還常進到民宅吃魚,翻倒垃圾等,影響環境衛生。






野生動物最大威脅 竟是來自貓

  • 2013-01-31 18:28
  • 新聞速報
  • 【台灣醒報/謝豪】

    野生動物的最大威脅很意外地竟然是貓!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每年喪生在貓爪下的野生動物,比起被車撞死、撞到大樓或被毒死的數量還要多,而且不只野貓,家貓同樣會獵捕野生動物。專家呼籲,飼主應該要把貓關好,避免對環境造成衝擊。

    


    美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貓才是野生動物的最大威脅,每年有數十億隻動物喪生於貓爪下。研究報告估計,每年約有14億到37億隻的鳥類與69億到207億的哺乳動物被貓殺死,每年喪生在貓爪下的動物,比起被車撞死、撞到大樓或被毒死的數量要多得多。

    

    科學家表示,流浪貓與野生貓是最大殺手,然而,家貓的殺傷力也不可小覷。流浪貓、野生貓、農場貓與家貓相較,殺害野生動物的數量多出三倍。家貓仍然會殺害一定數量的野生動物,飼主應該要有積極作為防止,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為了得到更多資料,史密森生物保存機構與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部,對之前曾進行過貓的掠食行為研究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貓殺害鳥類的數量比之前研究所估計的數量要多出四倍。

    

    美國原生鳥類,像是知更鳥,被貓殺害的機會最大,其他像是老鼠、鼩鼱、田鼠與兔子則是最容易喪生貓爪下的哺乳動物。史密森生物保存機構的瑪拉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指出,貓才是美國野生動物的最大威脅。」

    

    瑪拉博士說,希望這項研究發現,能因此說服飼主把貓咪關好,也能讓政策制定者、野生動物管理者以及科學家警覺到因貓的掠食行為所造成的野生動物死亡率。

    

    動物慈善機構發言人表示,替貓咪戴上合適的頸圈與鈴噹,最起碼可以讓貓咪去抓鳥的時候,成功率可以降低一些。

    

    圖說:貓咪的獵殺本能至今仍在。(photo by Seabamirum in flickr)






-------轉貼網友言論--------


一 個外來種移入最後當然會達到生態平衡,但你應該沒有很清楚這過程跟後果,這過程少說也要好幾十年長的話要幾百年,過程中一些比較易被貓捕食的物種會減絕, 當一個物種的減絕會帶來更多的連帶反應,整個食物鏈跟物種的生態區位會全被破壞後再重建,當然你最後會發現當地少了很多動物,變成一個很無趣的環境.


當然主張貓生存權的不認為貓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但反倒是我認為主張原生種生存權的...
是不是更應該了解政府到底只是敷衍民眾的隨便抓抓
還是是真的有規劃的希望保護原生物種(我認為目前的方式是前者)
這樣才有真的做到保護原生物種的效果啊...



綠鬣蜥價格不貴 而且多的是養到最後太大 飼料費太貴隨意丟棄的例子 而且當初綠巤蜥 尚未開放時 一年進口頂多500隻 開放後第一年進口量瞬間爆增到一萬五千隻 這個數量 非常可怕阿
外來種移除工作不知道已經投入多少心力跟金錢了...對於那些外來種,對貓已經很人道了!


是有人棄養、野貓繁殖還是繁殖場放生淘汰貓?相信在這裡的大家應該都比我還清楚吧。
不管是保育團體或動保團體,我們都很清楚問題是出在人類身上

為什麼不集結大家在這裡的力量,推動寵物飼養相關法案呢?



各位關心原生物種的朋友大家好。我的大學社團學長提到了他曾查到過如何降低家貓獵食野生動物。有兩篇有趣的文獻給大家參考。第一篇是研究發現在貓咪脖子上掛鈴鐺可以減低被捕殺的鳥類和哺乳類的數量,降低接近50%。但是對兩爬來說可能還是無解。
文獻:The efficacy of collar-mounted devices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predation of wildlife by domestic cats
第二篇是台灣的研究,他建議減少家貓春夏白天的活動時間可以讓在
繁殖季的野生動物得到有效率的保護。
文獻:屏東縣低海拔地區自由放養家貓捕獵野生動物之探討。
雖然和綠島的案子的關連性不是100%吻合,但是或許可以建議綠
島養貓人士實施看看,減輕部分問題。




愛護動物是好意, 但是不該為了特定物種而讓其他野生動物面臨威脅! 貓會捕捉其他動物甚至玩弄至死! 以下提及的研究顯示, 家貓掠殺野生動物的數量超乎預期...

2013年1月29日發表於Natural Communication的一篇review顯示: (1) 美國境內, 可任意自由活動的家貓, 每年估計殺害14億~37億隻鳥類以及69億~207億隻哺乳動物; (2) 流浪貓相對於家貓, 是造成這類野生動物死亡的主因
參考文獻: http://www.nature.com/ncomms/journal/v4/n1/full/ncomms2380.html




生態學家冷血的點在於不CARE單一個體 而是整個族群的存活 綠島這種封閉型海島 陸生物種的家就只有這麼大 貓咪的殺傷力絕對是有機會造成物種滅絕的



愛貓人士和自然愛好人士最大的觀念差異在於
貓對於前者是像自家小孩,當然不容許任何的欺負。
但貓對於後者來說,只是綠島千百種可愛物種家族的其中一個小孩
今天貓已經破壞了當地該有的生態平衡(家裡比較兇的孩子欺負弱勢小孩)
是否就該矯正一下這個小孩? (如何不殘忍又實際的方法才是該討論的問題)


如果在貓的身上掛一個微型攝影機,各位可能就會比較清楚一隻貓在一天之內可以虐殺多少無辜的原生小動物... 貓是不應該存在綠島的"野外"的 (應該說台灣的任何野外環境都不該有野貓殘害當地原生生態),如果各位真的那麼愛貓,那麼我建議一人去綠島領養一隻回到家裡養,切記不要讓牠離開家門繼續去騷擾其它地方的野生動物喔!支持綠島的捕貓作為,但是抓貓的行動當然也必須以人道方式進行!


實在覺得有點越來越誇張了,有許多發言完全沒辦法理性討論問題
(ex 1 : 要住鄉下還嫌動物吵之類的 )
(ex 2 : 為什麼你們不把這些動物帶回家養 )

ex 1 很顯然這樣的意見是~ 會這樣哭夭的一定是從都市到鄉下玩,被吵到的阿 ... XD
而綠島為了發展觀光資源~ 只好迎合觀光客的口味阿!!

ex 2 可能不大了解TNR (沒關係~ 我也只是略懂略懂)

TNR 固然是個有效控制流浪動物產生下一代的作法。但是,許多問題並不是TNR 就可以解決的阿。舉些例子來說:

第一點:TNR 無法解決會棄養寵物的飼主態度,今天這位飼主養了米克斯不想養丟了~ 跑去買大家一頭熱的美短,過幾年會不會在路上撿到被丟掉的美短,會嘛!! 我的頭貼是在外頭撿到的美短,現在是我的寵物。那誰知道過幾年外頭可以撿到哪種貓? 折耳吧。那誰要養? (所以請不要再說TNR 能有效控制流浪犬貓的數量)

第二點:TNR 無法解決流浪犬貓對於原生動物所造成的疾病、掠食、與其他諸多造成的問題。貓科動物在國外已經造成許多生態上的問題,譬如:捕食當 地原生動物,而TNR 之後,雖然將貓咪放回去,貓咪就改吃素了嗎? 不會對吧。所以TNR 能解決流浪犬貓在野外捕食台灣原生種小型動物的問題嗎? 不行阿。又若這些經TNR 之流浪犬貓造成人類交通事故時? 怎麼辦? 經TNR 之流浪犬若又發生之前新聞報導的咬傷路人事件,那該怎麼辦? 誰賠? 你賠? 我賠? 他賠? 國賠? (雙子星還在訴訟咧~ 10多年了)

第三點:許多人表示:人為的錯誤,不應該由貓承受。那同樣的,一樣是人為的錯誤,為什麼要讓台灣原生種承受? 第一句話中,替貓說話的人不會是棄養貓的人,第二句話中,替台灣原生種動物發言的人,也不會是棄養貓的人。同樣都是愛動物的人,同樣都不是棄養貓的人? 為什麼要互相攻擊謾罵? 搞得大家真的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對象應該要針對育種業者,寵物店與惡意遺棄的飼主,對這三類型人進行管理、監督、教育與處罰

第四點:繼續第三點議題,許多愛喵人士表示,把愛喵丟掉的行為,他們不會這麼做。(這不用想也知道不是你們丟的阿~ 阿現在外面這麼多流浪貓~ 大家總要坐下來想想辦法解決 ) 所以重點應該擺在中下游寵物店販售動物的監督管理與中上游育種繁殖業者的控制。還有買賣後的監控與預防惡意遺棄寵物的機制。

說個之前看到的例子,在一間獸醫院中,有個寵物店的工讀生帶著一隻可愛的小柴犬來看病,結果... 那隻小柴犬竟然已經血便至少兩天,寵物店老闆才要工讀生帶來處理,這樣的例子我想全台灣都有,你覺得這樣的小柴犬,那間寵物店會不會繼續賣?

還有之前參予一場講座,演講者提到有些犬貓在出生後,需要儘可能的提供"社會化"(不論是和人或其他同種動物接觸的機會與經驗),日後在飼主照護的過程中才不會出現抓傷咬傷飼主,或是造成飼主各種困擾問題的產生。而棄養這種行為的產生,多是因為養大了,不可愛了,甚至是製造了許多問題,飼主才會做出棄養的行為。所以追根究柢,問題的產生是因為不少寵物店,在犬貓小時後未提供正確的照護與社會化。

那這樣,這些由野外捕抓而進行TNR 之後的犬貓,為什麼大家要原地釋回? 不外乎是動物由於過去未接受良好社會化,帶回家飼養有可能再度造成問題 ( 飼主願意花多少時間改變這隻動物? ),或是就算很乖很親人,仍有可能帶著傳染病。

拜託各位朋友,也別再叫喜歡犬貓的朋友經 TNR 的犬貓帶回家飼養,或是各種奇怪的言論,譬如:你們為什麼不全部帶回家養之類的... (這沒幫助阿!!!)

第五點:說說這麼多,我支持不支持TNR? 我支持不支持捕抓流浪犬貓?
我支持TNR,TNR 基本上可以解決一些問題。譬如降低流浪犬隻的攻擊行為。或是將經TNR的犬貓送進照護所,安養天年。這也很棒阿。但是,在鬼島台灣誰要幹這事? 有~ 我有朋友之前在照護所工作,的確有善心人士每月捐數萬元,買動物飼料給這些經TNR 後送進照護所的犬貓吃。所以不是沒辦法解決。
好吧~ 更現實的來了,照護所能容納的數量沒這麼多時,那怎麼辦,sorry,此時我只好支持將無法進入收容體系的流浪犬貓人道處理安樂死。

不然怎麼辦? 看著他們被抓去賣去當狗肉鍋、貓肉爐的喔? 愛犬貓的朋友希望見到嗎? 而TNR後流浪犬貓的後續其實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國外有將流浪犬帶入監獄,讓受刑人因為接受照護犬貓,而更有愛心。或是流浪犬貓能接受訓練,並在老年人的安養院中發揮出很大的陪伴效用。但是在台灣並未見到,或許哪天,台灣能做到這點,將造福更多野外流浪犬貓。但在此之前,我還是只能忍痛支持人道捕抓。因為不希望看到更多人若因流浪犬貓造成人身安全或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等各種理由,而對於喜歡犬貓的朋友有敵對之意。

要謹記一點的是:在家,他們是寵物。跑到了外頭,便會造成許多問題。
而這個活動發起的意義,應該是希望大家能重視這問題,並提出改善的方法;而不是喜愛犬貓的動保團體與支持保育原生動物的各位朋友互相謾罵的地方

因此:小弟認為,如能將流浪貓進行誘捕,捕抓後進行TNR,其後經訓練,若能送進收容中心或是老人安養院內(室內飼養),都是可以進行的方案。

另外,該活動發言實在有失偏頗,綠島除了貓以外,還有許多特殊地景與特有種生物,比如:朝日溫泉。如果你不知道,國高中地理課本可以再回去翻一番。再不然還有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如果你不知道,可以問問古歌大神。不然還可以去看看綠島感訓監獄嗎。

說到最後~ 我支持綠島移除流浪貓,而移除並不代表撲殺好嗎,畢竟綠島有許多特有種、特有亞種生物。這些動植物,或許有能開發藥用的功能。但若是在不知道用途前,就這樣消失了,損失最大的還是人類阿。



大愛新聞_綠島生死學--赤腹松鼠毀生態 移除計畫擬撲殺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蓮池潭的生態悲歌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減緩氣候變遷的大原則是,以最低的淨社會成本,把溫室氣體排放量
降低到目標水準,包括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破車換現金」方案所減少的每公噸二氧化碳,花去非常高的成本。與其趕在舊車自動淘汰之前五年毀去它們,還有更多更便宜的方式可用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columns&id=1506



氣候政策的一部破車


美國最近的汽車升級計畫,正是減碳方案的愚蠢示範。

撰文/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翻譯/鍾樹人


美國「破車換現金」(Cash for Clunkers)的計畫,為未來的氣候變遷控制提供一則警世寓言。這項聯邦計畫對個人的補助高達4500美元,好讓他們把老舊的「破車」換成較為節能的 新車,目的之一在於刺激景氣低迷的汽車工業;另外則是(至少政府如此宣稱)為了把高碳排放的舊車請下公路,以緩和氣候變遷。但是,數十億美元很快就花完 了,而我們的錢究竟為何而花,卻沒有清楚的答案。


減緩氣候變遷的大原則是,以最低的淨社會成本,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目標水準,包括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降低排放量的方法很多,如:駕 駛效率較高或以電力驅動的汽車;利用再生能源來發電;捕集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並以地質方法儲存;重新啟動核能發電;建造耐受氣候的屋子,以減少開空調 所需的能源……清單長得很,各有不同的時間限度、成本及不確定性。


很顯然的,並不是每一種降低排放量的方法都同樣有意義。麥肯錫顧問公司最近發佈了有關降低溫室氣體的各項技術的估計成本(見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ccsi/greenhousegas.asp)。 高效率照明、電器與車輛,搭配較好的絕緣材料與其他技術,在整個使用期限中所省下的能源成本,比安裝時所預付的資金更多,所以對社會來說,是「比免費更 好」的選擇。其他選項──尤其是再生能源、森林保育計畫以及碳捕集與隔離技術,每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成本,往往低於60美元。


有些減碳概念則十分昂貴,根本不該進入政策之中。但由於立法流程處處受到遊說團體影響,使得每一種氣候方案都有企業支持,而許多可怕的點子必定也會受到鼓吹。


讓我們粗略算算看,破車換現金計畫所花掉的每一塊錢,究竟能夠達成多少效果。據稱,受補貼的舊車一般是每加侖汽油可行駛15.8英里,換成新車後, 每加侖可行駛24.9英里。假設一般車輛一年約行駛12000英里,那麼舊車每年需要759加侖汽油,新車則為482加侖。由於燃燒一加侖汽油約產生 8.8公斤的二氧化碳,所以每年節省下來的277加侖汽油,可換算成每年約減少2.4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94期12月號】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救傷野生動物祝福 佛教團體豎立護生典範


本報2012年11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佛教徒為了護生,而有解救遭難的動物隨後放生之德,曾幾何時,放生規模不斷增加,大量集體的放生,難免引 發社會大眾的疑慮,擔心諸如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對此,宗教團體內部也有不少反省與行為修正,這兩年來,幾個佛教團體就與野動急救站合作,豎立 放生護生的典範。

以支持野生動物救傷實踐護生

野生動物急救站除了要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還要為了籌措營運經費焦頭爛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屬於比較幸運的,這兩年,台中佛教蓮 社與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合作以「傷癒野生動物放生與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支持特生中心急救站專業人力資源,並為即將野放的野生動物祝福,除此之外,他們也 將動物相關的生命教育推展到校園及社會大眾。
救傷後的野放也是廣義的放生,有些野放的動物幸運的有來自宗教團體的祝福。特生中心急救站副研究員詹芳澤表示,復原的野生動物一經特生中心急救站評估可野放時,即邀請宗教團體共同舉辦放生活動。
過程包括由急救站工作人員講解處理傷病野生動物的標準程序、野放動物的生態習性、救援醫療、照養過程,強調救傷單位對動物健康與生態風險的考量,講解完畢 還會以問答和填寫回饋單等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在完成放生儀軌後,再一同將動物送回原發現地(或原棲地)野放。一年多來共執行11場,參加人次高達788人 次。

從保育野生動物啟發慈悲心

福智團體是一個致力弘揚「菩提道次第廣論」、實踐佛法的團體,旗下包括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推動有機農業、照顧生態來護生。慈心基金會專員程禮怡說,現代大量集體的放生,可能造成生態問題,近年來福智已經修正放生原則,除了不做大型放生,放生時要做到合法兼顧生態。
2011年首度與特生中心急救站合作,以經費實際支持急救站的護生工作,而急救站野放動物時,也讓福智學員參與,在不驚不擾的原則下,為動物進行皈依祈福儀式並進行解說。
在過程中,不但讓福智學員了解動物救傷、保育、教育等工作,也學習該次野放物種的生態、習性和救傷故事,得以建立保育及正確野放的概念,並且也啟發佛法所強調的慈悲心。
今年,福智也與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單位合作;在放流方面,也依照「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進行。
詹芳澤表示,宗教團體欠缺生態環境與動物健康風險概念,而國內動物救援單位面臨營運經費不濟的窘境,若能建立信賴的平台,讓宗教團體積極護生的核心價值與動物救援單位的理念充分對話、彼此認同,將有利於積極護生。

最佳護生方案促進多贏局面

9月環保團體與林務局舉辦的的「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促成對話的空間,除了林務局將持續與佛教團體溝通,也有團體表達願意進一步了解可以為保育做什麼。
現 行法令並未定義放生,放生往往因在不當的時間,將不當的物種以及不當數量,放到不當的地點而產生爭議。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福智團體、台中蓮 社與特生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其他保育團體的合作,將護生與保育結合,讓佛教放生嶄露契機。放生考量的層面包括宗教文化、動物保護以及生態保育,在宗教文化 下,兼顧動物福祉,不傷及生命及生態,並非不可能,三者協調是最佳的護生方案。

守護食蛇龜

宗教團體常常位於山林之間,若能將護生的概念與保育結合,將成為保育最強大的力量。
目前收容在中興大學3000多隻因獵人捕捉差一點送到對岸的台灣原生種食蛇龜,急需野放收容空間,若野放地點能結合佛教護生團體,不但可以協助野放後的監督,避免再次被捕捉,也能協助研究團隊後續的紀錄調查,達到護生的真正目的。
生命科學系所副教授吳聲海研究團隊正進行食蛇龜分布、基因型態的研究,未來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野放;而福智團體也回應這項需求,將提供適合的場所,共同守護食蛇龜

 

回應

有關放生問題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經開示--盲目放生,罪過!

放生的淵源來自慈悲,放生本身是正確的。釋迦牟尼佛講過好多在動物被虐待、被宰殺前救起來放生的故事。比如,鴿子被鷹追,要拿鴿子當食物。鴿子逃到佛陀身旁,佛陀代鴿子求情。可是鷹說,它也需要食物才能活命。

鴿子和鷹都是生命,怎麼辦呢?釋迦牟尼就割肉喂鷹,割下和鴿子相同重量的肉,喂給鷹換回鴿子的命。這樣捨身放生,是很感人的。

曆代高僧建了許多放生池、放生園,有人捕了魚要去市場賣,被出家人見到了,不忍心魚被吃了,買回來在池里放生,不會再被人釣走。

放生園里的牛、羊、雞、豬等等,都是這些動物要送到屠宰場途中,被出家人遇上了,當下動了慈悲心,買下這些牲口送到園里放生。出家人的放生行為,並不是為了放生,而到牧場買動物,或叫人捕了再買來放生,他們是面對屠殺的當下引發了慈悲心。

孟子說:“見其生,則不忍見其死,聞其聲,則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遠庖廚。”天主教、基督教提倡愛萬物,佛教講眾生平等,是說動物未來也有機會成佛,對動物要慈悲;並不是說,目前的一切動物和人類是相同的。

以前交通不便利,放生的鳥、魚等,都產自本地或附近,放生並沒有水土不服或物種差異的問題。但現在很多放生有問題,常在佛誕日或定期舉辦的放生會, 集合很多人、籌募很多錢、買整批魚、鳥、龜來放;有些動物是人工飼養的,已經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根本不適合野放,放生反成放死。

盲目放生沒有功德

例如魚塘養大的魚不能放在河里、海里,它們可能已經不會自行覓食了;或者把海魚放回河里,沒有考慮到魚類與水質、水深、水溫的習性,盲目放生,沒有功德,反倒有罪過。

我們的農禪寺早年也放生,但是少量的做,派專人去找原本要宰了吃的生物,才會買來放生。有時候放了魚,還要和漁人說,這些魚不要再打了。如果為了大量放生而捕捉動物,這等於虐殺動物。

現在我們主張保護野生動物,不只珍惜動物。我們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捐了幾個鳥籠,收留各地撿到的傷鳥,送到動物園醫好了,再送到原生地放生。這才是放生的現代性實踐。

(節錄自台灣《聯合報》)

『放生方法上出了問題』放生應該著重慈悲內涵而非形式 聖嚴法師 專訪
前言

當放生活動和商業行為挂钩,經媒體披露之後,社會各界包括佛教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各方人士議論不斷。有人矛头指向商人,有人卻將責任歸於佛教徒貪生求 壽的動機上,有人甚至主張佛教徒不應再有放生活動,因為現代野生環境不比从前。到底佛教徒該不該放生呢?不放生又如何?如果要放生,將如何杜絕商業行為介 入放生活動呢?

商業化放生活動應該停止

對於這個問題,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聖嚴法師表示,佛教徒當然可以放生。今天放生活動弊端叢生,令人詬病,不是放生本身的問題,而是方法上的問題。放生在佛 教觀念上來講,本來就是一種值得鼓勵的事,但是一切講求隨緣,無須強求-今天如果有人遇到了野生動物本來就在野地生活得很好,不小心被捉到了,你買下來放 牠回去,這是一種功德。如果是為了放生而捕生放生,那這是殺生而不是放生。

放生活動有一定存在意義

放生真的不適合現代佛教徒了嗎?聖嚴法師表示,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由此看來,不論什麼時代、環 境,放生活動有其一定的意義存在。而且對於佛教來講,也有相當深遠的緣起。聖嚴法師所著《學佛群疑》中有提到,所謂放生是基於眾生乎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 迴生死的因果觀念。古人云:「吃牠半斤,還牠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中舉了 兩個例子:一九七四年,越南淪陷於共產政權之後,向外流亡的難民一波按著一波,其遭遇有幸與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內: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 葬身魚腹:有的雖然逃出越南,但無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

救濟溺蟻轉夭為壽

不過,根據逃亡成功的難民所述的經驗,如果達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請國外親戚或難民自己買馬或魚類放生,只要一次或兩次就會見效,順利成行。另 外,在《雜寶藏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盡,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後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沙彌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 口,池水灌入池邊的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麼快速。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裝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 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 做了壞事,非常恐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得知地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 老。

上面二則故事,雖然說明了放生在佛教觀中有著相當價值的意義和功德,但是放生最怕的還是強求形式、效法古人。聖嚴法師強調,放生本質沒有錯,如何放生才是重點!

考察生態保障生命

既然,放生本沒有問題,那麼要如何放生才能達到慈悲護生和脫離商業干預的目的呢?聖嚴法師以農禪寺目前和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情況作一個例子來說明。法師說, 對於一些無處可歸或不適應當前環境的鳥類,農禪寺提供一筆經費,請動物專家在木柵動物園設立一個鳥園來照顧這些鳥類,因為有專家專業的照料保護,真正對這 些生命有相當的幫助,不需要去買鳥類再放至野外,如果鳥類不適應野地生活,反而傷害了鳥。所以,聖嚴法師表示,放生,需要知道生物的來源,這是很重要的。 類似農禪寺與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方式,關心放生及生物的人土可參考研究。除了動物園外,國家公園也可以做類似野生動物保護區這樣的設施,來提供野生動物有真 正的棲身之所。

聖嚴法師表示,自然環境的限制使得放生運動越來越困難,這是事實。不過,放生的精義在於當下放生的念頭。如果希望被放生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的話,我們必須 盡到研究、考慮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哪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虌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考察牠們的生 態、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

聖嚴法師接著表示,如果為了佛祖誕辰或各種祭典而購買生物來放生,不但不是一種功德,反而是一種罪業。身為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注重放生本質所呈現的慈悲增長內涵才對,千萬不要只是刻意維護形式上的活動,而落人商人的圈套,惹來罪業。

民國80/1/28--2/3佛教新聞周刊吳森明專訪

為何放生?如何放生?—-文/ by 聖嚴法師
「放生」典出於大乘佛經,盛行於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於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所謂「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

如一九七四年 越南淪陷於共產政權之後,向外流亡的難民一波接著一波,其遭遇有幸與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內,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魚腹;有的雖然逃出 越南,但無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過,根據逃亡成功的難民所述的經驗,如果達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請國外親戚或難民自己買鳥或魚類放生,只要一 次或兩次就會見效,順利成行。

在《雜寶藏 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終,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後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邊的 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麼快速?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 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常恐 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

放生的根據, 最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兩部經。一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 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見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 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一部《金光 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 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 王請求派二十隻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梵網戒經》 是放生的理論依據,《金光明經》則是開設放生池的依據,其他大乘經如《六度集經》卷三,有贖虌的放生記載,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九,也講到雁塔 的故事。如傳說在中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個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們本來不禁三種淨肉;所謂三種淨肉,是指不見為己殺、不聞為己殺、不疑為己殺的肉 類。有一天,一位比丘沒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從天空飛過,他就向雁群禱告說:「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薩你應該知道時間了。」雁群應聲自動墜地而死。比丘本 來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薩,所以用戲言來調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薩顯現而來感化他們的。小乘比丘慚愧不已,互相傳告:「這是菩薩,何人敢吃?從 今以後,應依大乘,不再食三種淨肉。」並且建塔營葬雁體。

可見,放生是 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因此在中國,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 行仁政,年有數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 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隨天臺智顗大師發起開築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和《法華經》,又購買各類糧食飼予魚牻;陳宣帝時,國子祭酒 徐孝克撰寫〈天臺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這是中國有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後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 放生池碑銘並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

明末蓮池大師 雲棲袾宏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 〈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 戒殺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於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準。在現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豐子愷畫的《護 生畫集》計六冊;另有一位蔡念生運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殺放生,他編集了歷代有關動物也有靈性和感應的故事,成為一書,名為《物猶如是》。

不過,現代社 會科技進步,人口密度膨脹,生活空間縮小,要想求得一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區域,是相當困難的。其難處除了漁、獵的網捕射殺與打撈之外,也有自然 環境的限制。如今日的臺灣與美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區。此外,有人基於愛心或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勸導社會大眾不要亂捕濫殺,以免破壞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 協調,也是為了挽救稀珍動物瀕於滅種的危機,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雖相應但不相同。如果我們僅把要放生的生物無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觀動物保護區,到了飽和 程度,也會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適量的捕殺等方式來調節其生活空間的。

因此,我們到 那兒放生?如果是魚,有人用鉤釣、網撈;如果是鳥,有人用槍射、網捕。而且今日的魚市場和鳥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來自人工繁殖的魚池和鳥 園。那些動些,根本沒有適應自然環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於殺生。放小的,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進入餐館的廚灶。而且,鳥類,尤其是魚類,都有 它們生存的習性。一定的魚類必須生存於一定的水質、水深和水流的環境中;買淡水魚放於大海,買海魚放於淡水,都是大問題。如果是鳥園繁殖的鳥類,它們不曾 在自然界覓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叢樹林間的草種樹果等也可以作為食物;如果放之於原野,不是饑餓而死就是被其他動物或鳥類捕食而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 否還需要放生?是否還應該放生?

這確實是非常 不幸的事實,自然環境的限制使得放生運動越來越困難。不過,放生的精義在於當下放生的念頭,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至於能夠延長多久?我們必須盡 到研究、考慮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那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觀察它們的生態、 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錯,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們又被抓, 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們的目的是 為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至於被放的眾生,也有它們自己的禍福因果和因緣。若在放生時,沒有存心讓它們重遭羅網而受刀俎之苦,且開示被 放的眾生,為其說三皈、講佛法;發願回向,它們也能從此脫離異類身,轉生為人,上升天界,往生淨土,發菩提心,廣度眾生,早成佛道。我們但求能盡心而為, 盡力去做就好。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簡單的實驗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有樹?



這個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還有葉片可以減少雨水直接打到地上的效果,減少地表逕流,不要小看腐敗落葉,他們也可以減少土壤沖刷,且有保水吸附力,同樣也有減少地表逕流效果.每種植物吸附力不同,根系深淺也有差.有機土壤會形成團粒結構,讓土壤不會成為粉狀,不容易流失.

這個實驗固定因子就是要土壤要一樣的,但由變因素出現的比較組應該還可以再細分:
1經過一段時間的植被
2覆蓋不久的植被(觀察抓地力)
3混和枯枝落葉層
4覆蓋地表的枯枝落葉層(這樣可以證明團粒結構的重要)
5只有土壤


台灣因為山地陡峭,其樹木最重要的在保安性質,也就是水土保持,水庫旁邊的樹木不可以砍,因為要涵養水源,在海邊的是防風林,主要是防止鹽分對於建築或金屬 的侵蝕力,不過樹木不是都不可以砍,更新木齡或減少病蟲害或增加多樣性都在考量之一,有興趣可以參考森林經營學和自然保育,環境學等等的.

除了汙濁度之外,還可以測試保水度,緩慢的讓水滲透,才比較可以補充地下水,也不會讓河流在暴雨之後變成大奔流,至少可以緩衝一些水量.


-------以下嘴砲了-------

如 果植物本身有排他性,分泌給土壤的物質可能不會很好,經過的水不一定有益,或許會改變化學性質和生菌數,如果好菌多於壞菌,是有益,但反之則可能危害環 境,在有機環境下細菌會比單純的土壤多很多,所以單純的土壤可能會比較好,但還是要因環境而異,植被最重要的是其目的,所以要因地適宜,選擇最好的樹種 群,但是要兼顧多樣性,避免病蟲害,還要考慮到經濟要素等栽種和維護整理費用,或許還要考慮到藝術價值,碳吸收量和空氣過濾等附加價值.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拯救地球新點子:向天空灑鹽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8月21日 上午10:17

新頭殼newtalk 2012.08.21李連傑/綜合報導

「向傷口灑鹽」是惡毒的行為,但也許能拯救地球。科學家建議,在海洋部署工作船向天空灑鹽,所形成的雲層能反射陽光,抑制全球暖化。

本月出版的《英國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中,25名科學家聯名發表了類似前述觀點的論文,包括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環境學院支持研究的大氣物理學家羅布.伍德(Rob Wood )。

華盛頓大學在介紹文章中,附了約翰.麥克尼爾(John McNeill)繪製的概念圖,船上幾支高聳的煙囪正在努力工作,抽取海水、排放鹽霧。

伍德解釋,對天空灑鹽,將使定量的水分增多粒子,連帶增大表面積,可以有效把陽光反射回太空。簡單講,這就是造雲,特別是海上的雲。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方法是快速、可行的,不需要鉅大工程,也無需耗費龐大經費,就可以抑制全球暖化。

他們在論文建議的小規模實驗,是先從1艘船和1架飛機開始。船上配備噴霧器,可以是普通船隻或定點的駁船;飛機則配有傳感器,分析顆粒的物理和化學特性。

伍德說,到最後階段的實驗,噴霚船增為5到10艘,構築100公里的戰線,產生的雲層夠大,可以利用衛星檢查反射陽光的能力。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暖化是騙局?16科學家聯名揭秘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2月10日 上午8:02

新頭殼newtalk 2012.02.10 李連傑/綜合報導

全球暖化爭議再起!《日內瓦全球科學家聯盟》主席安東尼奧•齊基基(Antonio Zichichi)在內的16名科學家,聯名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措詞嚴厲的文章,指責《美國物理學會》等單位誇大了危機,事實上十多年來全球氣候並沒有 變暖,「威脅論」者意圖把所有異常都歸咎於二氧化碳。

他們說,這一切只因「全球暖化」讓許多人撈到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相關學術研究項目,也成為政府擴大官僚機器的理由。這種論調是政府增加稅收、讓納稅人為補貼企業埋單的藉口,也是吸引巨額捐款流入許諾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的誘餌。

9日刊登的文章中,特別描述了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伊瓦爾•賈埃弗(Ivar Giaever)的觀點和動作,向「全球暖化威脅論」揮出一記重拳。賈埃弗在上次美國總統大選是歐巴馬(Obama)的支持者,去年9月宣布退出美國物理學會,並且發表了公開信:

「《美國物理學會》稱:『無可辯駁的証據表明,全球變暖正在發生。如果不採取行動緩和這一趨勢,地球的物理和生態系統、社會體系、安全和人類健康可能會嚴重受損。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全球變暖的証據果真是無可辯駁的嗎?」

這16名科學家說,幾十年來,國際一直大力宣傳所謂二氧化碳「污染物」數量增加將摧毀人類文明的說法,但也有一大批科學家認同賈埃弗的觀點。

對「氣候變暖論」挑戰最大的事實也許是:迄今為止,全球氣候已有十多年未呈變暖趨勢了。實際上,《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相關預測22年以來,氣候變暖的程度一直小於預期。面對這種尷尬,「氣候變暖論」者將矛頭轉向「極端氣候」,仍然歸咎於二氧化碳。

這16名科學家說,二氧化碳是生物圈生命循環系統的關鍵要素,所以溫室管理者為了讓作物長得更好,常常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3、4倍。這並不奇怪,因為植物和動物是在二氧化碳濃度相當於現在10倍左右時進化形成的。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農業增產,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原因之一。

這16名科學家聲稱,採取激烈行動為世界經濟「脫碳」,並無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當前私人和政府在氣候方面投入巨額資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資有無必要,很值得懷疑。(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info.org.tw/node/67322


拒吃魩仔魚

   
文字大小
 528  0 Share0
 
作者: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 編按:魩仔魚含有豐富鈣質,常運用在各式小吃、料理中,如魩仔魚粥、魩仔魚粥炒飯、魩仔魚粥御飯糰等等,可說是老少咸宜。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魩仔魚其 實並不是「一種魚類」,而是數十至數百種類的魚苗之總稱。而長年大量捕撈,不只小魚兒們來不及長大,許多以魩仔魚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魚類逐漸減少,嚴重危 害海洋生態,也造成魚源枯竭。在全球氣候異變,地球資源瀕臨耗盡的現代,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發揮影響力?

曾和一位老船長聊天,談到漁獲現況,老船長嘆了口氣回答:「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

一時聽不懂老船長的意思 --- 魚仔談戀愛?魚仔沒機會談戀愛?

最後,老船長蹙著眉頭說:「連吃奶嘴的都不放過,哪有機會談戀愛。」

老船長沿海浪濤裡打滾四、五十年,見證了台灣沿海數十年來的枯榮;我能感受他幽默背後的沉重和沉痛。

台灣沿海曾經是漁產富饒之鄉,為何短短才幾十年,我們已經走到幾乎無魚可捕的窘境?

老船長說出了魚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 撈了太多魩仔魚。

我們愛吃魩仔魚,說是鈣質豐富、營養豐富;我們一口幾百條,一餐數千條地囫圇吞 … 因為嗜吃而渾然不覺,我們已經吃掉了曾經豐盛的沿海漁產資源,同時也贏得了嗜吃魚苗等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惡名。

根據水產試驗所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魩仔魚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牠們是海洋魚種數量及海洋食物鍊的基礎。海域若失去了這樣的基礎,研究報告中已清楚的指出後果 --- 這樣的捕撈情況若是不加以管理和改善的話,最後,可能導至整個沿岸漁業的滅亡。

照理說,魩仔魚除了是多種魚類的數量基礎,同時牠們也是多種魚類願意靠岸覓食的主要原因。魩仔魚的確是重要的食物,但是是許多種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而絕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沒人不曉得,沒有小魚就沒有大魚的簡單道理,而我們吃魩仔魚竟然一吃吃了一百多年,那樣無骨、無刺、糊里糊塗地吃掉了我們的海洋生機。

日本人發明魩仔魚雙拖網後,很快的,日本漁業當局瞭解這是一種嚴重破壞沿岸漁類資源的不當作業,因此日本早已停止使用魩仔魚雙拖網作業。台灣在 1977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已經禁止使用的漁具及捕撈技術,並在我們的沿岸海域如火如荼地大肆捕撈;並且,還將魩仔魚大量外銷到日本。

從沿岸漁撈統計資料不難解讀,自1977年後,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從此,台灣沿海再也沒有春天。

魩 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研究報告清楚指出,自1977年後,台灣沿岸漁村已經 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 1. 沿岸漁場消失 2.沿岸漁村經濟衰退 3.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 4.捕不到魚,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

理由十分充分,證據也十分明顯,我們沒有道理放任這樣嚴重傷害海域資源的漁撈行為繼續下去。

如果還想看到沿海魚群跳躍,還想繼續有魚可捕的話,我們必需有所覺悟及有所抉擇: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橫霸地姿態大小通吃、糊里糊塗的吃。況且,把那樣出生不久,彷彿還在吃奶嘴的小魚苗像吃米粉一樣的扒著吃,確實有失我們所以為一個人、為一個海洋國家子民的基本風度。

消費者有絕對力量來影響生產者的方向,拒吃魩仔魚,讓我們展現對鄉土的大愛。

 

【延伸閱讀:海,你好嗎?】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海神的信差》

※ 本文與合作刊登



網路追追追/不要再吃魩仔魚了?

2003年8月26日 11:55

分享│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喜歡吃「魩仔魚粥」嗎?如果有人告訴愛吃的你,其實是生態殺手,你覺得怎樣?生氣?不敢相信?還是想一探究竟?網路上一封「不要再吃魩仔魚」的電 子郵件,也在追追追小組內引起陣陣漣漪,最好吃的八掌溪十九號馬上發難:「啥?叫偶不要吃?那不如叫偶去屎了吧...。」為了避免戰力折損,我們也不敢怠 慢,花了一些時間,我們整理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首先是文章出處,是出自中國時報時論廣場”黑潮觀點-拒吃魩仔魚”,作者廖鴻基,他是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長,有頭有臉,有名有姓,可不是一般的網路文章(看全文按這裡)。接下來的問題是,文章裡的內容正不正確?有網友就問到,魩仔魚真的是兩百多種魚的仔魚嗎?魩仔魚究竟是什麼魚?

根據王友慈博士的文章,所謂魩仔魚指的是鯷魚類和沙丁魚類的魚苗的總稱, 這些魚苗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嬰幼兒時期. 這些鯷魚和沙丁魚類包含了十多種魚。王博士的說法和文章顯然不同。不過王博士也提到,由於魩仔魚是用捕撈的,大網一收時,往往會抓到其他種類的魚,加一加 總共有150種以上魚類的魚苗,所以,廖鴻基說,吃魩仔魚會影響到200多種魚類,也不能算錯。

就海洋生態而言,王博士指出,台灣近百年來,魩仔魚的產量都沒有減少,減少的是其他魚類的產量,因為拖網捕撈的方式會一起補到其他魚類,台灣有做魚苗放生的方式,避免因拖網補撈魚勿仔魚時,導致其他魚類絕種。不過仍是會影響到海洋其他物種的生態。

吃魩仔魚,對海洋是有影響,不過,就國人的營養需求來說,又不能說取消就取消(不然,叫八掌溪十九號怎麼辦呢?),王博士在文章中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我們的智商不高,碰到這種問題也只能請教專家,於是我們就直接電訪王博士。

王博士認為,要解決這個「吃也不對,不吃也不對」的問題,可以有三個方法,1.改由東南亞進口(這是一種變相的改善方式);2.政府法規定禁止補撈魚勿仔魚的季節(6-8月)3.逐年減少(因為漁民老化,漸漸讓這產業消失)。

因為難得問到專家,我們也問了一個很「天才」的問題:「如果用撈的不好,為何不能用養殖方式取代捕撈魩仔魚?」王博士沒有取笑我們,還是很有耐心 的回答:「因為魩仔魚的計價方式是用”斤”來算,如果用養殖的方式需要相當大的場地,不符合成本,所以是可以用養殖,只是不划算。」

關於魩仔魚的問題,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中的意見交流園地,也有網友問過,漁業署的回答主要分為兩點:第一點和我們說明的一樣,「魩仔魚是由 鯷科、鯡科魚類之仔稚魚組成,並非文章中所稱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至於第二點,則是強調目前政府已有相關的作法,「目前已輔導相關縣政府公告各該縣 轄區海域魩鱙漁業管理規範,規範距岸五00公尺內海域為禁漁區,每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日為禁漁期。」未來也會採取逐年淘汰的作法,讓這項作業消失,和學 者的說法正是不謀而合。

總結各方的說法,捕撈魩仔魚,是會對漁業產量、生態環境有所影響,不過目前政府也有相應的作法。事實就是這樣,吃,還是不吃,大家可以自己決定。

特別感謝以下網友提供破案線索:
KeyWar、宜樺女王、Apollo Chang、cid、Kit、YiderLin、寶兒、ryan08312001、TOTORO、弓長、yider

相關網站
http://faweb.fa.gov.tw/board/ViewArtical.php?id=59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意見交流園地-網友題問
http://faweb.fa.gov.tw/board/ViewArtical.php?id=604
行政院農委員會意見交流園地-養殖嚴禁海漁業組回覆
http://216.239.53.104/search?q=cache:rZtNLOPs_ZMJ:fishdb.sinica.edu.tw/2001new/guestboard2.asp%3Fpage%3D18%26group%3D11+%E7%8E%8B%E5%8F%8B%E6%85%88%E5%8D%9A%E5%A3%AB&hl=zh-TW&ie=UTF-8
台灣魚類資料庫訪客留言版-王友慈博士回覆
http://www.kuroshio.org.tw/home.htm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


原文網址: 網路追追追/不要再吃魩仔魚了? | 3C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03/08/26/10846-1501095.htm#ixzz1hkCDcZqj





魩仔魚的「魩」,台語念「不拉魚」,國語注音怎麼寫呢?!您一定想不到...
資料來源:yahoo知識網

C17189【魩】無收錄異體字
正字【魩】魚部-04劃-共劃15

音:讀ㄇㄛˋ
字:注 音ㄇㄛˋ
下一次,您會唸了嗎?!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極永凍層融解 全面加速暖化

作者: 陳文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12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科學家警示說,融解中的北極永凍層(permafrost)內封藏的巨大量溫室氣體,未來卅年逐漸釋出到空氣之中,勢將使全球暖化問題加速惡化。 「永凍層含碳研究網絡」四十多位科學家在《自然》期刊發表聯合報告指出,這類溫室氣體對暖化衝擊可能大過森林除伐,氣候學家並未正視。

專家預測,未來卅年夏季期間的永凍層融化,會造成約四百五十億公噸來自甲烷與二氧化碳的碳釋入大氣之中,大約相當於全球五年間燃燒煤與汽油等化石燃料的排碳量。

科學家並指出,到本世紀末時問題將會更加嚴峻。據他們推估,從現在到二一○○年,融化的永凍層總計將排出約三千億公噸的溫室氣體到大氣之中。加計這些永凍層溫室氣體,全球暖化速率將比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暖化加快二○%到三○%。

過去夏季期間通常會有數公尺厚的北極永凍層融解,但隨著地球暖化,如今夏季時融化的凍土可厚達三公尺。而冰藏在其中數千年的植物逐漸腐化,就會釋出溫室氣體。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保團體:安樂死應重人道

更新日期:2011/08/08 00:07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動物保護法已經立法12年,而1999年到2008年間,政府投入3億7千多萬經費補助地 方公立收容所修繕、建置,及流浪動物安樂死工作,然而,流浪動物數量卻越來越多。社會對「安樂死」的討論仍然停留在「殺」與「不殺」的二元對立上,使得公 立收容所更加封閉,民間團體更難以參與動物福利改善的工作。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台灣大學獸醫院7日舉辦「動物福利、獸醫倫理與臨終關懷」研討會,討論台灣面對動物安樂死的困境,及安樂死無法公開討論的結構性問題。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校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7日舉辦「動物福利、獸醫倫理與臨終關懷」研討會,邀請醫生、飼主、動物保護團體及社會大眾討論如何面對同伴動物的生與死。圖為大安森林公園民眾帶小狗在樹下乘涼。 (圖文/楊萬雲)

早從1949年開始,台灣就有撲殺流浪動物的措施。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當時曾將流浪動物送進動物園給大型野生動物「加菜」。一直到1998年動保法立法前,台灣許多地方以「氯仿」毒氣殺死動物,也有不少地方以淹死或電死來執行撲殺。

獸醫師表示,毒氣致死的方式因為動物對毒氣反應時間不一,會造成動物恐慌和互相踐踏。1997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立委協助下,終於合法引進「巴比妥納鹽」,為收容所的動物進行安樂死,並進行巡迴講座,教導收容所的獸醫師和清潔隊員如何讓動物平靜離開。

收容人員成劊子手

「不過我們卻不斷聽到『這樣很慢啦!』、『淹死哪裡不人道?』的質疑。」除了收容所人員的反彈,陳玉敏說,最讓人難過的,是來自「圈內人」的攻擊。由於部分動保團體反對安樂死,結果人道安樂死的政策也讓收容所人員成為執行死刑的「劊子手」,執行人員的支持系統也付之闕如。

反 對安樂死的聲浪,也讓公立收容所寧願選擇緊閉大門,不讓動保團體進場協助改善安樂死程序,協助收容所建立支持系統,支持工作人員面對每日不斷發生的生離死 別。公立收容所的封閉也讓安樂死程序出問題,導致動物更多不必要的痛苦。許多動物面對安樂死過程中,因套索勒頸而死亡,也因為太過緊張,造成工作人員被抓 傷或咬傷。

公立收容所面對動保團體的退縮態度,讓收容所狀況十多年來毫無改善。陳玉敏指出,從1997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進行收容所調查報告──犬殤,一直到2009年的「悲傷326」調查中,9成收容所仍位於垃圾場旁邊,0.8成位在墳墓旁,一般民眾無法接近,更別說從這 些收容所裡認養一隻動物回家。

動物保護法通過至今已12年,然而,以不人道方式「處理」流浪貓狗的問題仍未改善,「動物福利、獸醫倫理與臨終關懷」研討會針對流浪貓狗問題提出分析報告,希望各界能以不同角度關切此議題。圖為四號公園裡民眾飼養的家犬。(圖文/楊萬雲)

「當彰化打算把公立收容所設在芳苑時,遭到地方民眾強烈反對。」陳玉敏表示,在英國,收容所位於市中心,外觀像百貨公司,居民都很歡迎,也讓認養的比率相對高出許多。與國外收容所狀況的差距,讓動保團體質疑,這麼多年來投入的經費,究竟用在哪裡。

另一方面,某些提倡不施行安樂死的私人收容所,因為動物數量過多,結果引發環境不佳、集體傳染疾病等問題。但私人收容所仍可獲得大量捐款,或許是因為收容所承擔了整個社會不願承擔的責任,人們選擇捐款贖罪,讓這些動物維持活著的狀態。

「我曾經看過一隻私人收容所裡的狗,因為出了車禍受傷,導致骨頭外露。」陳玉敏說,但收容所不施行安樂死,只能將那隻狗放在檯上,一邊放佛經給牠聽,讓牠慢慢斷氣。她感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是生命最悲慘的狀態。」

公民素養為關鍵

單 純要求廢除安樂死,不可能讓安樂死數量真正下降,陳玉敏表示,源頭減少流浪動物數量、加強飼主責任、良好的中繼安置機構,以及動物交易管制等從頭減少流浪 動物的作法,才可能讓安樂死的動物減少。畢竟流浪動物數量是整體社會造成的結果,強調公民責任,改變造成問題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這之前,讓動保團體進入收容所協助改善安樂死程序,給與動物「保定」、陪伴動物安心走完最後一程,才能讓執行者從「劊子手」轉變為「送行者」。

陳玉敏說,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的改善,不可能一蹴可及,只能從今天開始要求籠子大一點,明天才可能要求不要讓動物關籠子。

小檔案:何謂安樂死?

根據「動物權利研究」,安樂死指的是「好的死亡」。必須符合的條件包括:方法最不痛苦、死亡符合死者利益,以及執行者是為了「死者的利益」。

在 其他狀況下殺死動物,不能稱之為「安樂死」,但並非「非安樂死」就是「不道德」。將無法安置的流浪動物殺害,或將經過實驗或手術的動物致死,都不算是安樂 死。目前動保法規定,公立收容所內流浪動物若12天內無人認養,將執行「安樂死」,否則收容所沒有足夠空間容納流浪動物。實際上,這樣的致死行為不符合 「安樂死」的定義。

在台灣,收容所並非讓動物在平靜狀態下執行「安樂死」。

雖然台灣公立收容所 「安樂死」作業流程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安撫動物,不過收容所的工作人員平日和動物接觸不多,工作人員多以捕犬棒將動物拖出籠子,讓動物飽受驚嚇。因為需要 「安樂死」的動物數量過多,所以執行「安樂死」的動物屍體不會移往他處,動物看著同伴的屍體,聞到死亡氣味,其他狗聞到而害怕,瀰漫驚懼的氣氛。

緊 張的氣氛會使得動物不願乖乖接受靜脈注射,增加工作人員的風險,因此工作人員通常會以捕狗棒將動物壓制在牆角或地上,直接注射心臟。刺穿心臟不但痛苦,由 於動物緊張亂動,也會讓工作人員無法一次完成,結果常常連刺兩、三次,或因沒有刺中心臟,藥物進入胸腔,反而導致動物因胸腔麻醉無法動彈,最後緩慢窒息而 死。

由於過程違反作業流程,動保團體多反對目前的執行方式,也要求進入收容所協助執行「安樂死」前為動物進行「保定」,帶動物散步、安撫情緒,陪伴動物走完最後一程。(呂苡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期藥物 可送藥局回收

更新日期:2011/08/08 04:21

文/陳建坊

「藥師,請問過期的或吃剩的藥,要怎麼處理?」很多民眾的直覺反應就是,丟到垃圾桶或者沖進馬桶就好了。然而這樣做,卻可能造成環境污染。

國內學者曾針對台灣河川進行藥檢發現,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普拿疼的乙醯胺酚、水楊酸、咖啡因檢出率高達8至9成,甚至紅黴素的檢出量竟是超出國外河川的數百倍以上。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這些排進河川的藥品,會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但如果人類透過食物鏈而不小心吃了這些含藥的魚蝦,恐怕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了改善上述狀況,除了政府可以提升下水道接管率來有效攔截藥物污染外,民眾也應該改變「囤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的觀念。因為這些囤積的藥物往往都用不到,以至於放到過期而不得不丟掉,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此 外,家中存放的備藥應該要定期檢查一遍,藥物一旦產生變質(變色、粉碎或潮解),不管是多久前拿到的,都要停止使用。抗生素糖漿若放在冰箱冷藏,可維持約 2週左右,常溫下,應於1週內使用完畢,若沒用完,就應丟棄。拆封過的眼藥水(膏)儘量在1至1個半月內使用完畢,即使是保存很好的眼藥水(膏),在拆封 過的3個月後,應丟棄。

這些廢棄藥物該丟到哪裡呢?目前國內許多醫院藥局及社區藥局都有藥物回收的服務,民眾可以把這些過期及吃剩的廢棄藥物送去回收,以免污染環境。

(作者為衛生署胸腔病院藥劑科藥師)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元普度以功代金 做環保兼行善

更新日期:2011/07/22 04:11

自由時報記者吳亮儀/基隆報導〕中元普度將至,燒紙錢是免不了的習俗,不過燃燒紙錢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卻相當驚人,也不符合現代環保意識。環保局自去年辦理「以功代金」活動,呼籲民眾將買金紙的錢捐給社福團體,不但有實質效益,空氣污染情形也大為降低。

環 保局長江山鑫表示,台灣每年燒掉上千噸、價值上億元的紙錢,不僅浪費資源,更增加環境負荷,燃燒一噸的紙錢會產生十公斤的粒狀污染物,長期接觸能引起皮 膚、呼吸道、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江山鑫呼籲,將買紙錢的費用轉為幫助弱勢民眾,不但對環境更有助益,產生的實際功德更勝燃燒紙錢。

包括基隆市盲人福利協會、基隆市聾啞福利協會、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等社福團體在去年收到六萬多元的善款,都是民眾用「以功代金」的概念,將購買金紙的錢轉做善款捐出,不但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幫助到弱勢民眾。

民眾除可依照社福團體所提供的帳號,經由郵政劃撥或銀行轉帳手續,將善款捐出,或可直接連絡這些社福團體。社福團體將捐款名單提供給環保局,由環保局製作功德狀並請法師唸誦加持。

詳細情形可洽環保局空氣及噪音管制科:02-24651115轉216。


心誠則靈 減少燃香紙護空氣

更新日期:2011/07/27 10:36 胡美足

即將進入民俗中農曆7月的中元普渡,傳統習俗的酬神、祭祖、普渡拜拜都會燃燒香枝、紙錢等,但卻會因此排放出粒狀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多環碳氫化合物及戴奧辛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空氣污染物質。

臺東縣環保局表示,期望民眾能以雙手合十替代燃香,不燒紙錢或減量燃燒來替換,心誠則靈,維護空氣清新,保護健康,也是功德一件。

(2011-07-27 10:21:30 胡美足)



芭樂當供品 溪州公所破迷信

更新日期:2011/08/13 04:11

自由時報記 者顏宏駿/溪州報導〕芭樂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一般認為農曆七月,民間不用芭樂祭拜好兄弟是價跌的原因之一,為了提振芭樂買氣,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今年 中元普度打破禁忌,以芭樂作為祭拜好兄弟的供品。帶頭的鄉長黃盛祿說,普度只是一種祭拜儀式,心誠則靈,神明或好兄弟一定不樂見農民吃不飽,所以他鼓勵大 家破除禁忌迷信,用價廉物美的芭樂敬拜神明。

溪州鄉公所昨天舉行中元普度,桌上供品琳瑯滿目,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一箱珍珠芭樂,少數員工見狀,交頭接耳的說「芭樂不是不能拿來拜拜嗎」?她們認為,拿芭樂拜好兄弟覺得怪怪的。

鄉長黃盛祿說,芭樂是溪州鄉最重要的作物,現在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公所更應帶頭提振買氣,農民的「巴肚」最重要,至於神明或好兄弟,心誠則靈,祭祀的繁文縟節暫時先擺一邊。

現今芭樂 扦插種植

黃盛祿表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芭樂、釋迦、蕃茄等有籽的水果不能拿來祭拜,早有聽聞,但時代改變,人的觀念也要跟著改變,現今的芭樂都是「無性(扦插)」繁殖,誰還用種子?「含籽的水果不宜拜神」這種觀念,實在應該改變。

北 斗鎮東螺天后宮人文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黃旗旺也支持鄉長的做法。他說,他們廟裡常見信徒拿芭樂來敬拜神明,只是有些「食古不化」的人還無法接受這樣的觀念, 這種觀念來自早期的農村社會,因為吃芭樂籽不易消化,掉入糞坑裡,不久長出「芭樂苗」,於是人們便認為「神沒有把供品吃進去」,所以含籽的水果,籽會從身 體排出,都被認為不潔,不宜當作供品,但現在民間都改用化糞池,水果栽培的技術也日新月異,傳統祭儀的禁忌也該改變。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用煤量增加 反倒抑制全球暖化


根據法新社5日發自美國華盛頓的報導,美國和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10年期間,全球的煤炭使用量持續增加,特別是中國大陸,不過這反而抑制了全球暖化,因為煤炭燃燒後釋放出硫,而硫可以阻止陽光照射地球。

2005年和2010年的高氣溫留下了歷史紀錄,但1998年至2008年期間的氣溫並未持續上升,這個現象引起了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氣溫上升論調的質疑。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考夫曼(Robert Kaufmann)因此展開一項研究,並且將研究結果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報告指出,1970年代初期主要的已開發國家著手限制硫的排放之後,全球氣溫上升;而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全球的煤炭消耗量再次上升,在增加的部份,中國大陸佔了四分之三以上。

報告說,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中國大陸也已開始處理污染問題,包括對煤炭工廠的管理等;因此,大家又再看到全球氣溫的上升,2009年如此,2010年也是如此。

考夫曼表示,過去這些年來,日本和西方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急速增加,但同一期間,硫的排放量也快速上升,因此抵銷了溫室氣體效應。

這項研究也發現了同一期間抑制氣溫上升的其他因素,包括聖嬰(El Nino)與反聖嬰(La Nina)現象等

硫雖然可以成為降低氣溫的冷卻劑,但也會引發其他重要問題,包括酸雨以及人類呼吸方面的問題。因此考夫曼認為,大多數人不會認為,利用硫來對抗溫室氣體、降低全球氣溫是一個好辦法。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紙漿全進口 誰敢說要砍樹


 

十九日在聯合報上看到前綠色平組織共同發起人派屈克.摩爾所言:台灣有四十萬公頃的人工林,紙漿、木材卻全靠進口,不環保也不明智。心中真是五味雜陳。

是啊!官方、學界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裏,誰敢提「木材利用」這件事呢?廿一日在民意論壇上看到台灣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保林只能封山 坐視森林劣化?」一文,除了贊同他的見解外,並敬佩他的專業勇氣。

摩爾博士在他的著作「綠色精神:林木即是答案」中指出,樹木將對我們的未來在地球上的生存提出解答,包括如何在可再生的能源與生物材料的基礎上永續發經 濟?如何協助開發中國家在提升文明及醫藥水準的過程中兼顧森林資源利用與野生動物保護?如何降低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層中?如何提高擁有更 大生物多樣性的土地?如何避免土壤侵蝕並提供更乾淨的空氣與水?以及讓地球更美麗與生意盎然?摩爾博士的答案是種更多的樹,以及減少使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能 源與材料(指化石燃料、礦物及合成高分子)而使用更多「可再生」的木材。

我們反省過去三、四十年來對於森林資源的利用,木材自給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台灣(鄰國日本約達百分之廿五),是應該重新檢討與面對未來環境汙染與能源短缺的 逆境。許多的保育界先進說得真好,「讓保育歸保育、林業歸林業」,美麗並珍貴的原始林我們要盡我們所能來保護她,並維持她的多樣與健康;守護國土的保安林 我們要訂定並嚴格執行法律來維持;而提供國人健康休閒、陶冶身心的森林遊樂區,我們要讓她更精采、賦予更多生態教育的元素給她;當然,重要的是人工林也可 以像其他農、園藝作物般,在合理的森林經營下提供國人乾淨並合乎環境保護意識的可再生的材料與能源。

那年,我的老師在森林經營學第一堂課就利用孟子的話,這麼告訴我們「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種的樹當然可以砍,但要看種在那?什麼時後種?砍完該怎麼辦?


全文網址: 台灣紙漿全進口 誰敢說要砍樹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15450.shtml#ixzz1Q4XK1png
Power By udn.com



保林只能封山 坐視森林劣化?


十九日聯合報報導,前綠色和平組織共同發起人派屈克.摩爾對台灣林業的建言,認為台灣四十萬公頃人工林「禁砍伐、不環保」,由國際專家來說出我們的沉疴,實令人汗顏。

過去世人對於毀林有著極敏感的反應,相形之下,對於森林劣化的防止,關注就少了許多,在嚴禁伐木且極少毀林情況的台灣,尤應特別關切。

就全球觀點而言,由於毀林及山林野火,森林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十八,超越交通運輸部門而排名第二,僅次於能源部門的排放量。值得注 意的是因森林劣化所導致的排放量,估計約占森林部門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卅,但卻常被忽視而未加處理,這就包括了只造林、不更新的森林劣化現象。

一九九九至二千年,美國連續發生史上最嚴重的山林野火。美國農業部森林署緊急在二○○二年提出健康森林行動方案,並由布希總統在巡視奧勒岡州林火災區時公開呼籲:應積極經營森林以保持森林健康,避免森林枯損及累積過多燃料,造成無法控制的火災及病蟲害。

類似的災害也發生在台灣,只是換成了土石災害。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引發森林地區新增崩塌地約三四七五七公頃,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位於天然林區,造成林木損失可能超過三百萬立方公尺,漂流木數量超過一百萬噸。

森林劣化除直接衝擊生物多樣性之在地保育外,更將使森林生態系由碳吸存庫轉變成碳排放源頭。在台灣,對於森林經營之觀念必須調整;除了不可大面積皆伐外, 更需瞭解健康森林育成之機制。在老熟林更新時,留存枯立木及粗殘材有其生態上的必要性;但若枯立倒木數量過多、超過土地承載能力,可能造成林地崩塌時,仍 須適度移除,以防成為崩塌及漂流木之根源。

以台灣的地形地貌,經營森林應該以保育國土及水資源為第一要務,即使適度的整理林相,也應以環境投資為著眼,而非以木材收穫為經營目標。立即可行的健康森 林復育行動包括:森林高崩塌潛勢地區之標定及整治、老熟森林之合理更新、溪流保護林帶之劃設與管理、林道及步道之管理維護、山區農耕土地之混植造林等。

近廿年來,受到激進的古典環境保護運動衝擊,林業主管機關在「封山保林」的要求下,形同棄守森林經營,使得許多森林逐漸走向「劣化演替」的生態浩劫。事實 上近年來新環境主義特別考慮人類的永續發展,因此主張應發展新方法,使在森林生態系中生存的人類,得以在不破壞自然資源之永續性與再生性的原則下,滿足生 活的基本需求;希望在摩爾博士的新環境主義思考下,我國的林業政策能重新定位。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對抗暖化 種樹沒用

更新日期:2011/06/20 09:50 蕭倩芸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自然地球科學」(Natural Geoscience)期刊今天刊載的研究指出,把耕地或邊際農地變成林地,對減緩本世紀全球暖化,並無太大實際效應。

聯合國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根據樹林會透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學說,鼓勵全球造林。

但環境學者最新調查發現,就算大規模將農耕地化為林地,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幫助有限。

部分原因是,樹林需經過數十年才能成熟,而二氧化碳分子壽命很長,可在空氣中殘留好幾個世紀。

另一原因是,即便樹林能吸收溫室氣體,但因樹木顏色比農耕地要深,可能吸收更多熱能。若在高緯度地區,更有可能引發暖化。

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大 學(University ofVictoria)的艾若拉(Vivek Arora),與諾瓦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聖方濟各大學(St. FrancisXavier)的蒙特內哥羅(Alvaro Montenegro),模擬實施造林50年(2011年至2060年)的5種不同情境。

他們發現,就算全球農耕地都變更為林地,在2081年至2100年期間,全球溫度也只會降低攝氏0.45度。

若將半數農耕地化作林地,只能降低攝氏0.25度。

但研究也指出,造林對經濟或生態系統來說,仍有好處。

蒙特內哥羅告訴法新社:「造林並沒有錯,的確有正面效應。但我們的研究指出,照現今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來看,用這種方式對抗全球暖化不太有效。」(譯者:中央社蕭倩芸)1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警語台灣原生植物酸藤 恐成生態殺手

更新日期:2011/06/01 08:55

生態專家針對外來種的小花蔓澤蘭,可能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提出嚴重警語。不過素有「台灣小花蔓澤蘭」之稱的原生種酸藤,也開始在鄉間開始蔓延,對被寄生的樹種造成影響。儘管農政專家認為應該不會破壞生態,但也不敢掉以輕心,已通報林務局進行調查。(彭清仁報導)

長 期投入觀光導覽解說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老師指出,最近在新竹縣內古道、步道、雜木林,四處可見酸藤蔓生,擔心破壞生態。黃有福表示,國人當作中藥使用的酸 藤,生產在台灣各地的中低海拔山林中,水溝旁等較濕潤的地區。由於葉片帶有酸味,能生津解渴,早期原住民常摘取酸藤的嫩葉,當作鹽的代替品。酸藤也可以入 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藥效,甚至蛇咬傷也可利用酸藤。但由於酸藤蔓延的速度非常快,也有「台灣小花蔓澤蘭」之稱,種子有如蒲公英般的冠毛,可隨風四處 傳播生長。黃有福在導覽過程中,包含新埔鎮燒炭窩古道、六寮步道、飛龍步道等地,最近都出現酸藤蔓生,並附生樹上,影響植物接受日照,也會絞殺被寄生的樹 種,希望農政單位能夠重視。

而新竹縣農業處長范國銓表示,酸藤是本土植物,並非外來植物;酸藤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已和周邊植物融和相處,生態上,也維持一定的平衡,應不會破壞生態。但對於黃有福的反映,會通報林務局派人到山區了解,注意酸藤是否過度成長,對生態造成影響。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公務員服裝大解放 今年夏天將推「超清涼裝」

更新日期:2011/05/13 14:26

日本今年在「東日本大震災」之後,推出一系列節能措施,日本環境省決定,要從六月開始,推出比以往「清涼裝扮」更徹底的「超清涼運動」,將考慮允許公務員穿POLO衫、T恤衫、牛仔褲與休閒鞋上班。

日本共同社報導說,受到福島核一廠與濱岡核電廠停爐的影響,日本今年夏天的供電情況,相當不樂觀。日本環境省希望透過「超清涼裝」,提高中央空調溫度,進一步節能省電。

報導說,日本政府部門原先的夏季清涼服裝措施,是不用打領帶、不穿西服外套,今後將允許職員,在上班時穿POLO衫、T恤、休閒鞋,與清潔沒有破洞的牛仔褲上班。


日本節能新撇步 穿涼鞋T恤上班

更新日期:2011/05/20 13:31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日本3月災後,發電廠受損,連帶影響供電,一向鼓勵全國上下節能減碳的日本政府,現在更進一步鼓勵西裝筆挺的日本上班族改穿輕鬆衣著上班,以節省冷氣費用,連24小時營業的飲料販賣機,也配合政府措施暫停營業。

今年4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曾呼籲飲料販賣機暫時營業,以節省能源消耗,可口可樂隨即宣布,將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每天早上10點至晚間9點關掉販賣機。

過去從2005年起,日本政府就開始要求各大樓減少開冷氣,或上班族穿著短袖上衣上班,現在日本政府更進一步呼籲上班族能穿T恤或涼鞋上班,減少使用冷氣的機會。

根據日本環境大臣松本龍表示,除了鼓勵日本上班族穿著較輕鬆的衣服上班,減少用電機會外,政府部門與企業大樓冷氣溫度,也被要求設定在28℃,希望能降低總用電量15%。

另外,日本網球公開賽今年為了響應政府省電措施,已經決定取消女子項目比賽,降低用電量,日本東電公司也保證,今年夏天將盡量維持東京市區供電不受影響,不過如果一旦超過55GW(Giga Watt,10億瓦),供電仍將出現吃緊的狀況。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也呼籲日本民眾減少使用微波爐、熨斗、吹風機機率,減少用電,共體時艱。



日本遊牧上班族 免到公司!

更新日期:2011/05/17 23:01

誰說上班一定得在辦公室?現在日本有越來越多企業,允許員工上班時間自由離開辦公室,帶著筆電和智慧型手機,只要能處理公務,在咖啡店上班也行,而這種「遊牧上班族」,意外為咖啡店業者帶來新商機。

東京涉谷的咖啡店裡,一會兒盯著筆電螢幕,一會兒忙著打手機的上班族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不是蹺班,而是現在最流行的遊牧上班族。

什麼行業上班可以這麼自由?這位從事服裝業的先生就是遊牧上班族,只要有筆電、智慧型手機等七樣工具,在咖啡店上班就能上得很順手。

就因為遊牧上班成風氣,現在有網站專門分享哪些咖啡店插座充足,就連插座的正確位置也查得到,而咖啡店為了搶客,插座是一定要的啦!

東京這家IT企業,更是徹底實行遊牧上班制,一週只有週一早上大家需要在公司集合,徹底放給員工自由,需要開會或連絡,就活用facebook等社群網站,沒想到這種作業方式,竟在這次震災中發揮作用。

日本強震讓許多企業認識到這種上班方式的好處,遊牧上班族現在在日本,正受到矚目。(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自由選工作地點 遊牧上班族增加中

更新日期:2011/05/17 22:37 郭展毓

上班,一定要在辦公室嗎?日本現在出現了「NOMAD族」,指得是不進辦公室、自由選擇工作地點的遊牧上班族。原來「NOMAD」是中亞游牧民族的意思,「NOMAD族」拿著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和無線網卡,只要能找到電源就能坐下辦公。上班更自由,也讓工作出現更多刺激。

NOMAD族:「先走了。」

工作天,辦公室裡大唱空城記,員工抓著電腦往外跑,這其實是日本現在很風行的「NOMAD風格」。NHK主播:「NOMAD的意思是游牧民族。」

就像中亞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NOMAD族的特色是「隨工作而行」,「不一定在辦公室」、「自由選擇工作地點」,工作機會在哪,人就出現在哪。NOMAD族:「配合生意上或是客戶的時間,『外出』或『留在公司』,各種選擇都由自己判斷行動。」

工作地點可以自由選擇,也難怪咖啡廳裡,多的是電腦不離身的西裝族。智慧型手機、隨身碟、無線滑鼠,想當個「NOMAD」,這些可是基本配備,所以尋找電源成了重要工作。咖啡店店長:「讓所有的客人都能使用,基本上都配備了電源插座。」

還 好,「NOMAD」越來越多,現在網路上甚至出現查詢供應電源餐廳的網站。餐飲業者的配備,跟著全面升級,插座有、無線網路也有,想當「NOMAD」的門 檻越來越低。NOMAD族:「比較多刺激,比起一個人在室內工作,在咖啡店或外面可以看見周圍的東西,聽見周圍的聲音,可以想到新的點子。」

不管何時、不管何地都能上工,日本人選擇當「NOMAD」,為工作尋找新刺激。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保葬 全國再增十餘處

更新日期:2011/04/05 08:06 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

內政部表示,政府推動遺體火化頗見成效,去年火化率高達九成,僅次於日本;為保護環境,政府也積極推動「環保葬」,如樹葬、植存或海葬,「讓先人的愛,不再成為環境的負擔」。

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昨天指出,環保葬已成全球新趨勢,目前全國樹葬、花葬或植存等環保葬的往生者,超過四千六百位;台灣有十一座墓園提供環保葬,今年將再增加十多處。

申請環保葬,只要備齊死亡證明與火化證明等,就可到有辦理環保葬的縣市主管機關提出需求;往生者不必是該市市民,從往生到安葬,所有儀式與一般葬禮相同。

黃麗馨表示,台灣「身體力行」環保葬的名人不少,包括廣告名人孫大偉、舞蹈家羅曼菲、作家柏楊、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與宗教家聖嚴法師。


環保葬風行 台灣名人響應

更新日期:2011/04/04 13:21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4日電)環保葬成為全球新趨勢,台灣身體力行的名人不少,包括已故的聖嚴法師、廣告界名人孫大偉、舞蹈家羅曼菲、作家柏楊、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等。

環保不僅是在世的課題,環保多元葬法近年逐漸獲台灣民眾接納,其實「綠色葬禮」概念早在國外發展多年,普遍方式包括將骨灰入土植花樹於上的「樹葬」及「花葬」、在特定綠化林木區拋撒或埋藏骨灰的「植存」,以及在特定海域拋撒的「海葬」等。

內政部資料,英國在1993年推動環保自然葬,是最早推動的國家,而後推廣至美國、北歐、日本、紐西蘭及澳洲等國家,台灣、大陸也都在近年跟進。

內政部統計,台灣目前實施樹葬、花葬者有2905人,植存者有1679人,海葬者則有600多人。

台灣實施樹葬的名人包括:陳定南、羅曼菲、藝術家陳綾蕙、女作家劉枋、罕見疾病兒曾晴;植存名人則有聖嚴法師及師父東初老人、媒體人葉明勳、作家曹幼方、前中油董事長陳朝威;海葬名人則有作家柏楊、推廣國語運動的吳稚暉等。

究 竟是否入土為安?國外多年前已開始接受不同的答案。飛機失事身亡的小約翰甘迺迪(John F.Kennedy Jr.)選擇海葬,知名影集「星際大戰」推手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骨灰最後拋撒太空,入土不見得是必要選項,重要的是往生者與家屬是否心安。1000404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