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會給7-8年級生貼標籤 年輕人什麼話都不能講就是了!


去年許多人出國打工,社會瀰漫著台灣逼年輕人出走、年輕人不爭氣等等爭論。好朋友去年寫了些感想放在fb動態訊息,每次看都很有感觸。




所以年輕人什麼話都不能講就是了。

一發洩就說是草莓族;一抱怨就說是抗壓性差;想準時下班就被說吃不了苦耐不了勞;想換公司就被說忠誠度不佳。

可是22K政策,你們是想逼死誰?

逼死未來要養你們的,要承擔你們的年輕人。老了再有錢,你還是要有地方花,要有人給你花。

這年頭,說台灣好的人,一半人都在國外,一半是把自己的小孩往國外送。

然後留下來的,是知道台灣不好,一半人努力想改變台灣,一半人是認份認命地歹活台灣。

不可否認,現在年輕人世代,對台灣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氛圍。

對於政府,對於企業都是。

一個清大畢業生去澳洲做苦力賺錢,那是一個選擇,你可以說都清大畢業了,在台灣只能幹理專,然後賺個小錢連還債養自己都有問題。這表示他自己無能,或是時不予他。

但是去澳洲,他沒這困擾,最下層的工作有的是機會,給了薪水就是擺明了比你台灣高。

年輕人變成了可以換個想法,把去澳洲1-2年的感覺轉換成夏令營或當兵,反正存得了錢,回來就是有一桶金。

整個社會都說有錢才能滾錢,這第一桶金的誘惑,促使多少年輕人想用更快的時間賺錢。

你們沒能力撐起台灣,讓台灣居末。希望下一代有能力撐起台灣,卻什麼甜頭也不給。

不用心培養人才,不肯花錢留人,壓榨一批新人完,再換一批新人進。不合你們意,就用萬年招數:「你是草莓族。」許多受不了人激的,就乖乖認你們擺布。

別跟我扯7-8年級生都很弱,社會新聞翻開,一堆你們世代的中老年人,無所事事的啃老族,遊手好閒的人也一堆,沒必要因為你們輩分高,就可以往後輩身上貼標籤。

物價上漲,薪資不漲,你們真的當年輕人是超人嗎?

有時候我覺得是你們把台灣年輕人當成了台勞,所以讓年輕人覺得與其都要當台勞,都要壓榨自己,當然選擇薪水最多的方式。

我們雖然對於「要去澳洲」,都聽膩了,但一個人都肯去澳洲,然後付出勞力,你們這些腦袋秀逗的人,竟然會說他吃不了苦。

多少年輕人被你們這些高喊「愛台灣」的口號害死?

多少年輕人被你們這些「王永X的成功故事」給害死?

時代變了,不要再用「王先生」的翻身故事,來套用在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上。

我真的覺得,年輕人希望自己輕鬆賺錢,然後擁有生活時間,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為什麼你們就是覺得他們不耐操?

我小時候,台灣經濟正好,多少人準時下班,第一個就往棒球場報到?或是去保齡球館打球?

這就是生活,我們願意休息,花時間去享受賺來的錢。

現在卻要年輕人吃苦,吃到把自己的青春都只剩下工作。

那...至少做得要錢多吧?那...至少做得是自己的夢想吧?

但我常看到的是,工時長,沒錢,也不是夢想的工作。

年輕人為什麼要做?很簡單,不做沒飯吃,做了餓不死。

年輕人的抗爭,永遠會被你們說成只是一小團體!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被你們的22K政策,壓得根本沒時間去抗爭。

放心吧,年輕人沒你們想得那麼不堪。

收起你們既得利益者的嘴臉,至少這些肯跳出來說話的年輕人,看得到國際局勢,知道台灣問題出在哪裡。而我也不相信你們不知道,是你們不肯犧牲手中的利益。

「一個便當吃不夠,你可以吃兩個。」

「你怎麼不早點跟我說?」

你們這些人,某種程度上只是跟講這些話的人一樣而已。




以上是我去面試工作,測試一下自己身價時,4、5年級生的部分面試官,開頭就想灌輸你吃苦耐勞。

先把你貼上許多標籤,讓你無地自容,日後你才會拼命想撕掉身上的標籤。

但其實你身上根本沒標籤,他們騙你的。

這種不老實的面試方式,害得多少人自以為忠誠,但背後的老闆卻竊笑:「又是一個傻瓜。」

不要只會再灌輸年輕人認命,如果你們給得起,他們又何苦去向國外要呢?

這不是在你們商人眼中,很正常的商場現象嗎?

怎麼跳到國家層級時,就把問題的本質模糊掉了呢?

來源:痞客邦 台北人大元的blog

hahaha77125 發表於 昨天 20:19

 什麼叫「被犧牲的一代」


文 / 彭明輝

以下是部分截錄

四、五年級生的頭頂沒有階級流動的「玻璃天花板」,

而他們現在卻成為下一代的「玻璃天花板」
:他們炒高房價讓下一代買不起屋子,

他們搞規模經濟壓縮新進入者(下一代的創業者)的生存空間,

他們吸乾了經濟成長的果實而讓經濟動能消失使新進入者(下一代的創業者)

面對扛不起的巨大創業風險──他們讓下一代看不到未來!這難道不是事實?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屈就低薪工作?因為怕一進去就變成一輩子的奴工,

永遠脫不了身──年輕有體力時被老闆用最低薪壓榨體力,體力工學不到中年以後能用的技能,

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天開始專業能力就開始下降,不到十年就不如小學畢業生,

過了四十歲而年老體衰就被老闆把你解雇遺棄,勞退基金又不知道何時要倒閉,

真的要從四十歲開始當遊民?







國家競爭力

文 / 彭明輝

以下是部分截錄

國家就是一種品牌,一種公共財,每一個人和他的無數後代都可以受惠。


但是,辦科學園區、簽署 FTA,只是在掠奪農人的土地,犧牲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換取少數園區權貴的利益。結果,這些「精英」掠奪完了,留下污染的土地,傷害身體的美牛,

拍拍屁股到美國去過活(他們的兒女早就不住在台灣),而我們的下一代卻愈活愈苦,這算什麼「國家競爭力」?


真正值得追求的國家競爭力是可以留給無數後代的那種社會競爭力。

台灣的老師只要被聘到歐美先進國家的學校去教書,薪水馬上倍增而工時下降,

台灣的護士只要被聘到歐美先進國家去工作,薪水馬上倍增而工時下降。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公司制度好,前人的經驗和智慧可以有效地用來提升年輕人的生產力(見「人才培育三段論」一文)。

建構有利於下一代的社會環境與制度,這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國家競爭力。

這種品牌的維護靠的不是折騰中小學生,不是花大錢買「人才」(我眼中的「垃圾」),而是好的國家制度,

好的社會制度,好的公共秩序,好的社會參與習慣,好的媒體監督,好的國家與公共管理。

這種競爭力需要的是價值觀的建立:有能力的人以造福其他人為榮,所有人都以剝削他人為恥。

但是台灣人卻以掠奪他人、壓榨他人為樂,眼中祇有錢而沒有「做為人的價值與尊嚴」沒有「跟故鄉一起走過艱苦日子的甘願」。






個人覺得,台灣社會真的病了,為了能有廉價的勞工

媒體,政府,老闆們聯合打擊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讓年輕人懷疑自己的價值


人才危機?你在說什麼?

文 / 彭明輝

以下是部分截錄


假如台灣今天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老闆們太不爭氣,我們是不是只好自認倒楣?

不是這樣!台灣的人才素質高(跟韓國並列亞洲第二)而待遇低(只有韓國的60%),

應該對外商非常有吸引力。問題是政府不但不積極招攬外商,

許多法令、制度與行政手續多年來為外商所詬病而不積極解決。

《遠見》雜誌多年前對外商做調查,結果發現僅有不到一成(8.1%)的受訪者

滿意政府處理企業投資的整體表現,而有高達48.4%的受訪者回答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這些不滿包括過分保護國內企業、稅務與行政規定不透明、營業執照取得手續冗長等。






並不是所有的聲音都在貶低年輕人,但我們似乎好少有機會聽到



至於澳洲打工淘金

也許沒有媒體宣傳那麼美好


真的有個疑問

什麼叫高新?

公務員初考過,月薪接近30K(有的還超過)

為什麼社會普遍認知一個新鮮人只值22K(甚至不到)



不否認104有很多工作機會

但是除了服務業,幾乎都到2~3年工作經驗

給新人一個舞台吧!


人才培育三段論

文 / 彭明輝

以下是部分截錄


同一班的50個大學生,畢業後可能到23種行業裡擔任 50種不一樣的工作。

大學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生都訓練到剛好所學都是畢業後所要用的。

因此,學校訓練的目的是要讓你有辦法吸收工作場所上要用的各種專業知識,

但不是要讓你直接拿來用的。換句話說,大學的知識本來就該是「沒有用的」,

因為它是讓你用來進一步學「有用知識」的基礎,而不是要你直接拿來用的。


所以,任何一個職場的工作,它所需要的專門知識本來就是應該要在就職之後在工作崗位上「邊做邊學」的。

而一個老牌公司之所以不怕別的新公司競爭,就因為他們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把數代累積下來的經驗與智慧編撰成冊,

當成新進員工的專業參考書,離職的時候卻帶不走 (記不了那麼多)。





雖然有人提出,學校教的知識已經無法跟業界銜接

但是,是要求一個人畢業後可以馬上學以致用,還是一個人畢業後可以學習所需技能

哪一個比較可能辦到,之前在南科,跳槽進來的工程師來也是重新學,

真的覺得很無奈,在台灣有錢或有決定權的孩子都送出國了

而我們能作的還有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應力派保健推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